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8H指数:7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 从“零”到一:中国传播思想史书写的回顾和展望被引量:10
- 2018年
- 本文作者以个人亲历回顾了四十年来中国传播思想史研究的起点和过程,对中国大陆和港台学者们共同探索中华传播理论的脉络和方法进行了梳理,提出要超越西方传播学的逻辑框架,以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上的交流实践以及在交流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观念和心态结构作为中国传播思想史研究的中心问题。
- 吴予敏
- 关键词:中国文化研究
- “重构中国传播学”的时代场景和学术取向被引量:20
- 2018年
- 本文以"引进""采纳""对话"和"重构"四个关键词概括了四十年来中国传播学的发展,指出中国传播学并非学术殖民化的结果,而是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场景并行不悖。本文提出时代场景决定学术取向,学术取向又要保持其自有理性定力,坚守文化的主体性和人本主义价值观。同时,本文亦对媒介学、公共性、城市和乡村传播研究等新的学术取向进行了评论。
- 吴予敏
- 关键词:中国传播学公共性乡村传播
- 基于行动者视角评析中国工业遗产保护问题
- 本文试图从参与和推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民间和政府行动者主体,包括艺术家、学者、商人、城市规划部门、文化产业发展部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等,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中的不同价值理念、行为方式和相互影响,剖析目前中国工业...
- 李蕾蕾
- 从标语管窥中国社会抗争的话语体系与话语逻辑:基于环保和征地事件的综合分析被引量:26
- 2016年
- 本文以环保和征地这两类最典型群体性事件中的标语为切入点,管窥中国文化图景下社会抗争的话语体系与话语逻辑。通过对15起环保事件与7起征地事件中143条标语的综合分析发现,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行动者往往会从"家/己"的核心诉求出发,通过话语建构,沿着"空间-时间"和"我们-他们"这两个坐标轴所建立的差序格局,由内而外、推己及人、依次扩张,将小部分人的个体抗争发展成社会大众的共同使命,完成共识动员、行动动员和社会动员。与话语体系相伴的是行动者在退出、荫蔽、呼吁、效忠等不同话语地带之间游走的内在逻辑、因无路可退而走出荫蔽、在集体呼吁的同时表达"效忠式反对",这样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使得中国的抗争性话语异常丰富多样。
- 周裕琼
- 关键词:社会抗争话语征地标语
- 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动机及策略之比较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根据Pintrich的学习动机策略调查问卷并结合当代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编译出《中国大学生学习动机及策略问卷》,选取505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在信度和效度验证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动机和策略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 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善于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及制定高效科学的学习计划;2) 文科生考试焦虑感较低且更加重视课堂任务,而理科生在面对课程难点时压力较大,对时间的管理能力与文科生相比也略有不足。此项研究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增强信心,创造多元学习方法;同时对于提升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童馥卉郭海涛王卓莹闵月
-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动机方差分析
- 意义生成与语境建构:“语域”视阈下传统文化类节目研究被引量:13
- 2019年
-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复兴发展,不仅使传统文化得以在电视媒介表达场域中重新获得话语主体地位,也赋予了电视与文化、节目与语境新的关联意义,推动了媒介内容对于社会文化表达和文化生态语境的建构。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为具体考察传统文化在电视这一特定传播情境下的意义生成及其对社会语境的建构提供了有据可循的认知框架,也有助于从意义和语境的关联性入手,结合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独特的媒介话语表达系统,从节目意义得以体现的三个语境变量,即文化语场、文化语旨和文化语式,进一步分析电视节目在传统文化概念传播、文化关系构建和文化主位传递等人文教益层面的功能价值和影响效果,进而考量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意义实现路径和策略。
- 王婷
- 关键词:语域文化类节目语境建构
- 以破碎的整体感重构产业美学:移动音频生产的本土经验被引量:7
- 2019年
- 在数字互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下,移动音频产品异军突起,创造了惊人的产业奇迹,作为传媒艺术的试验田,其前沿的媒介性、大众参与性、科技性特征与传统艺术形态对举,别开生面。对移动音频产品的本土经验进行深入探索,不仅延展了传统广播产业的理论与实践范畴,更为产业美学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绝佳的现实蓝本。此类产品不仅促成了听觉文化的复兴与推广,更以"破碎的整体感"整合了后现代语境中的媒介文明,实现了技术驱遣下"品位共同体"建构。
- 战迪
- 关键词:文化生产新媒体
- 麦克拉奇公司:强化顶层设计,促各报整体转型
- 2018年
- 麦克拉奇公司(McClatchy Company)是美国的大型报业集团,总部位于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集团由1857年2月3日创刊的《蜜蜂日报》(The Daily Bee)起家,该报后更名为《萨克拉门托蜂报》(The Sacramento Bee)。
- 辜晓进
- 关键词:首府
- 论“看脸时代”的青年审美迷失被引量:14
- 2020年
- "看脸时代"作为一个广泛流行的网络热词不仅指涉当代青年文化的审美选择,也暗含着某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心态。在当下中国媒体时空中人们普遍具有着强烈的惧怕衰老的恐慌感,而过分矫饰的媒体脸却抑制了面部情感随时间流淌的勃勃生机。成长中的青年人沉迷在虚妄的电子幻觉中,浓郁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气息溢于言表。诚然,对面孔的偏好能够反映出审美领域的自主性潜能,但青年群体唯有摆脱脸的拜物教般束缚,并正视时光在脸上雕刻下的生命印记,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容接受生命的洗礼,重建健康的青年文化秩序。
- 战迪
- 关键词:青年文化明星脸
- 移动互联网影像与社会阶层表达:符号、技术、身体被引量:3
- 2017年
- 在以手机为主要传播工具的移动互联网中,影像的符号功用逐渐显现出来,它的直观性和隐晦性使其不断僭越文字的主流地位,吸引民间阶层的广泛围观与参与,并建构了与精英话语对峙的二元格局。在此前提下,民间阶层在移动互联网中不断生产对抗性场域,而影像既是"对抗"的工具,又时时都在呈现"对抗"场景。影像的符号性是"大众反叛"的中介,并以"反讽"形式出现;影像技术是阶层间攻击的手段,技术不仅侵蚀了影像真实,并以"非真实"来呈现真实的阶层关系;"身体"影像是阶层博弈的最后武器,制造了视觉刺激,且让底层社会获得了道德挟持工具。当然,移动互联网影像的"民粹式使用"也引发了诸多伦理质问。
- 彭华新
-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影像传播社会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