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77 被引量:327H指数:9
- 相关作者:乔建斌杨晓涵付昆周月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云南省药用香料植物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被引量:1
- 2019年
- 云南省作为公认的天然香料植物大省,拥有着得天独厚的香料植物资源。而药用香料植物的开发利用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对云南省药用香料植物的资源状况、发展现状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为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
- 何雨桐周启微李璠黄邦连于浩飞张荣平
- 关键词:芳香植物
- 978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serum digoxin concentration,SDC)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78例患者的稳态SDC监测结果,采用χ^2检验分析性别、年龄、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及联合用药种类等对SDC分布和中毒反应的影响,并纳入有相关性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Ccr对SDC分布和中毒反应有明显影响,年龄对SDC分布有明显影响,性别和联合用药种类对中毒反应有明显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r对SDC分布有显著影响,性别、联合用药种类及SDC水平对中毒反应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SDC和中毒反应个体差异较大且影响因素较多,应监测SDC和临床表现并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 何昕彭丹一慧王晶晶王红琳钱懿轶
- 关键词: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
- 樟叶越橘的酚类成分:二级质谱裂解行为和神经保护作用
- 2024年
- 以樟叶越橘嫩芽为研究对象,利用硅胶、小孔树脂、Sephadex LH-20和RP-18等分离材料,结合制备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通过高分辨质谱和核磁等结构鉴定手段,从樟叶越橘的嫩芽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6个酚类化合物,包括7个熊果苷类、4个黄酮类、2个木脂素类和3个其他酚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5、7和11~16为首次从越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二级质谱分析发现在负离子模式下糖苷类成分断裂糖苷键是其主要裂解途径,产生苷元部分或糖基部分的碎片,苷元部分或糖基碎片会继续丢失H_(2)O、CO、CHO或CH_(2)O等中性碎片,产生一系列子离子;黄酮或木脂素类成分丢失羟基、羟甲基、甲氧基等取代基,产生中性碎片或加合离子碎片;逆狄尔斯-阿尔德裂解在黄酮母核的裂解过程中也较为常见。利用H_(2)O_(2)损伤的SH-SY5Y细胞,评价了所有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1~4、6、10和16对H_(2)O_(2)损伤SH-SY5Y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中化合物3(淫羊藿次苷F2)在5、10、20μmol/L剂量条件下其神经保护作用随浓度增加而提高,且存活率在3个剂量浓度条件下均超过80%,神经保护作用强于阳性药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上研究结果说明樟叶越橘含有丰富的酚类成分,这些成分表现出较强的神经保护作用,拓展了樟叶越橘嫩芽作为绿色健康食品的保健功能。
- 周堂王吉乔温皓林芷淇朱红波常月胡炜彦张荣平陈兴龙
- 关键词:酚类成分神经保护作用
- 混合配体构筑的Cd(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
- 2024年
- 采用含N刚性配体4,4'-联吡啶(bpy)与两性离子配体4-羧基-1-(3-羧基苄基)吡啶-1-氯化物(H_(2)LCl)混合的模式,利用液相扩散法,在室温下与Cd^(2+)自组装构筑了一例结构新颖的配合物{[Cd_(2.5)(L)_(2)(bpy)_(2)Cl(NO_(3))(H_(2)O)_(3)]·(NO_(3))·2H_(2)O}。通过单晶X衍射、Hirshfeld表面与二维指纹图、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及固体荧光对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为[Cd(bpy)_(2)]对称棒状单元与两条平行环链结构组成的一维梯子形链。借助丰富的分子间相互作用(π…π堆积、O—H…O及C—H…O氢键)配合物的梯子形链平行互穿,相互堆积,最终形成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由于d10金属离子的存在,配合物在425~466 nm波长范围内显示出与配体H_(2)LCl相似但强度增强的浅绿色荧光,CIE色坐标为(0.2870,0.3346)。
- 王凯民顾雄杨冲福邓娜叶艳青周强马钰璐
- 关键词:配合物液相扩散分子间相互作用
- 进化生态学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被引量:9
- 2021年
-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用于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植物遗传资源,是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准确评价是中药材发挥疗效以及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关键。进化生态学是生态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用于探索物种为适应所处环境的进化机制。近20年来,随着进化生态学的学科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物种地理分布区预测、物种鉴定、遗传多样性检测、亲缘关系分析、化学生理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栽培育种等研究手段也相继用于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评价,并为其不断提供新思路。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分子谱系地理分析、景观遗传分析、生态位模型分析、性状关联分析等几种进化生态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案例,并概述了进化生态学在药用植物种质鉴定、种质多样性评估、资源调查与预测、道地性研究、保护与栽培育种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未来通过结合基因组和大数据时代的前沿技术,以期健全更加完善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为中药物质基础的深度挖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 徐燕玲王振宇杨淑达陆露
- 关键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进化生态学环境适应生物多样性
- 杜仲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被引量:18
- 2020年
- 本研究探讨了杜仲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建立糖尿病模型大鼠,采用杜仲叶多糖干预。检测其清除DPPH、ABTS自由基能力,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spase-3、p38MAPK及TGF-β1蛋白水平。结果表明,杜仲叶多糖浓度为1 mg/mL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5.15%、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49.68%。杜仲叶多糖高剂量组的Iα-glucosidase为90.47%,FBG和BUN分别为9.21 mmol/L、6.85 mmol/L,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杜仲叶多糖高剂量组的MDA、GSH-Px和SOD分别为7.27μmol/L、54.27 U/mg和81.27μg/mL,均明显好于其他实验组(p<0.05)。杜仲叶多糖高剂量组的Caspase-3、p38MAPK TGF-β1分别为0.70、0.69、0.71,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杜仲叶多糖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FBG水平,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对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郎茜龚蕾叶婧周轶平
- 关键词:糖尿病模型大鼠降血糖作用空腹血糖
- 冻融-冻干法制备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细胞免疫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分别用冻融-冻干法、薄膜分散-冻干法制备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通过小鼠肺部免疫后,从细胞免疫水平考察两种方法制备脂质体的免疫原性。将小鼠分为非脂质体疫苗原液组(non-liposome)、薄膜分散-冻干法制备流感脂质体疫苗组、冻融-冻干法制备流感疫苗脂质体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n=5)。脂质体疫苗冻干粉组以每只血凝素含量(以H1N1计)6μg肺部免疫,以非脂质体疫苗原液每只血凝素含量6μg腹腔给药作为阳性对照,以未免疫小鼠(PBS给药)为阴性对照。免疫28d,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CD4^+与CD8^+细胞。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制备的流感疫苗脂质体冻干粉均可诱导细胞免疫,且免疫效果相当,说明冻融-冻干法有望进一步应用于减毒活疫苗制备。
- 徐菀佚乔建斌马波王然钱雯鲁卫东
- 关键词:细胞免疫
- 滇白芷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滇白芷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滇白芷根的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芷属脑(1)、氧化前胡素水合物(2)、白当归素(3)、8-甲氧基-5-羟基补骨脂素(4)、新白当归醇(5)、异栓翅芹醇(6)、东莨菪素(7)、紫花前胡素(8)、二氢欧山芹醇(9)、氧化前胡素(10)、脱水比克白芷素(11)、新白芷醚(12)、珊瑚菜内酯(13)、8-甲氧基异欧前胡内酯(14)、欧前胡素(15)、异虎耳草素(16)。结论:其中,化合物2~7、9~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魏成成关伟键胡丹丹周静李鲜
- 关键词:香豆素衍生物
- 蜜环菌YUD17010中一个新的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基酯被引量:1
- 2021年
- 对蜜环菌YUD17010发酵提取物进行化学研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三个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基酯,包括一个新化合物armilaroma(1)以及两个已知化合物4-dehydrodihydromelleolide(2)和armillarivin(3).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和相对立体构型,并借助基于量子化学计算的电子圆二色性(ECD)谱确定了化合物的绝对构型.Armilaroma(1)表现出中等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IC_(50)值为9.03μmol/L.此外,还评估了化合物1对人类癌症细胞MCF-7、SW480、HL-60、A-549和SMMC-7721的细胞毒活性,IC_(50)值范围为13.73~17.92μmol/L.
- 李洪涛谢飞孙岳王萌陈静圆周皓周皓
- 关键词:蜜环菌细胞毒活性
- 基于雨课堂平台的翻转课堂在药物化学实验中的探索
- 2025年
- 药物化学实验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药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内容单调,多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师生互动受限,学生积极性欠佳;考核方式单一,以考勤和实验报告为主的问题,已不能胜任培养优秀药学专业人才的使命。文章以药物化学实验“肉桂酸的制备”为例,探索基于雨课堂平台的翻转课堂的应用,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升学生对药物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其他药学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 丁林芬丁林芬曹树明胡建林
- 关键词:药学教学模式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