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地氟病防治研究所

作品数:115 被引量:493H指数:12
相关作者:石玉霞沈雁峰郦芒汤瑞琦江伟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2篇中毒
  • 25篇氟中毒
  • 21篇细胞
  • 19篇
  • 18篇砷中毒
  • 15篇
  • 14篇软骨
  • 12篇关节
  • 10篇血清
  • 10篇饮水
  • 9篇地方性砷中毒
  • 9篇饮水型
  • 9篇氟骨症
  • 8篇地方性氟中毒
  • 8篇毒素
  • 8篇饮茶型
  • 8篇软骨损伤
  • 8篇关节软骨
  • 8篇T-2毒素
  • 7篇蛋白

机构

  • 114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四川省疾病预...
  • 4篇青海省地方病...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国家自然科学...
  • 3篇吉林省地方病...
  • 2篇北京市密云县...
  • 2篇齐齐哈尔市疾...
  • 2篇山东省地方病...
  • 2篇山西省地方病...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哈尔滨市疾病...

作者

  • 33篇高彦辉
  • 24篇孙殿军
  • 14篇张微
  • 9篇赵丽军
  • 9篇裴俊瑞
  • 7篇刘晓娜
  • 7篇王丽华
  • 7篇于光前
  • 7篇江伟
  • 6篇郦芒
  • 6篇杨艳梅
  • 6篇李丹丹
  • 6篇李媛媛
  • 5篇吴俊华
  • 5篇杨丹
  • 5篇杨庆
  • 4篇王骋
  • 4篇李悦
  • 4篇李丙云
  • 4篇赵志军

传媒

  • 72篇中华地方病学...
  • 13篇中国地方病学...
  • 4篇第七次全国地...
  • 4篇中华医学会地...
  • 4篇中华医学会地...
  • 3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中华医学会地...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华医学会地...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9
  • 18篇2018
  • 14篇2017
  • 13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中氟离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水氟污染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饮水中氟离子(F-)检测是评价水中氟污染情况以及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标。目前,检测水中F-的方法主要有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锆盐茜素比色法。本文简要综述这几种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检出限、影响因素、存在的优缺点等,并针对现阶段对水中F-检测的需求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霍思梦王静高彦辉
关键词:饮用水氟化合物
饮茶型氟中毒病区藏族与哈萨克族人群尿氟水平与氟暴露程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民族饮茶型氟中毒人群茶水氟暴露程度与尿氟水平之间关系。方法选择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达13县和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阿勒泰市、哈巴河县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为调查点。其中,在青海省的调查点抽取6个藏族聚集村,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则抽取5个哈萨克族聚集村。对生活于当地的16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饮用的茶水样,依据《砖茶含氟量》(GB19965.2005)检测砖茶水氟含量,计算日均茶氟摄人量;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即时尿液样本,采用《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89—1996)检测尿氟含量;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数字化X线摄片,拍摄部位为前臂、小腿和骨盆,根据《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192—2008)进行氟骨症诊断。同时采用Spearman法对不同性别、年龄氟暴露程度与尿氟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调查445名16岁以上成人,其中藏族224人、哈萨克族221人。藏族Et均茶氟摄人量中位数为9.93mg,哈萨克族为9.57mg。藏族尿氟几何均数为2.26mg/L,哈萨克族为3.29mg/L。氟骨症总检出率为37.98%(169/445),其中藏族为45.54%(102/224),哈萨克族为30-32%(67/221)。民族、性别及氟中毒病情不同的人群总的日均茶氟摄入量与尿氟水平呈正相关(r=0.23,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藏族男性40—49岁氟骨症人群与50—59岁非氟骨症人群日均茶氟摄人量与尿氟水平呈正相关(r=0.81、0.58,P均〈0.05),藏族女性60—69岁氟骨症人群日均茶氟摄人量与尿氟水平呈正相关(r=0.56,P〈0.05);哈萨克族男、女性50~59岁非氟骨症人群日茶氟摄人量与尿氟水平呈正相关(r=0.57、0.61,P均〈0.05)。结论在青海省和新疆阿勒泰地区,人群尿氟水平与砖茶氟暴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吴俊华李丹丹杨丹秦鸣李丙云刘晓娜郦芒李媛媛张微高彦辉
关键词:藏族哈萨克族
不同剂量T-2毒素在不同时间对大鼠氧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探讨不同剂量T-2毒素对大鼠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同时观察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大鼠血清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变化趋势。
付莹马万成王丽华
文献传递
2012年度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报告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掌握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落实效果及病情动态,为制订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按照《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137个监测县,每个监测县抽取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村。调查改水村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氟含量,检测未改水村饮水含氟量。水氟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5—2006)。根据《氟斑牙诊断》(ws/T208—201t)标准检查监测村所有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2012年度共监测427个村,其中已改水村数为324个,占监测村数的75.88%。②降氟改水工程数为299个,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89.30%(267/299),非报废改水工程水氟合格率为75.78%(219/289)。在103个未改水村中,水氟〉1.2~2.0mg/L的村占48.54%(50/103),水氟〉2.0—4.0mg/L的村占29.13%(30/103),水氟〉4.0mg/L的村占9.71%(10/103)。③全国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1.24%(8677/27773),氟斑牙指数为O.66;在改水工程运行正常且水氟合格的监测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4.04%(3999/16634),氟斑牙指数为0.51;在改水工程未正常运转或水氟超标的监测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0.77%(1654/4057),氟斑牙指数为O.91;未改水监测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2.70%(3024/7082),氟斑牙指数为0.86。结论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率较低,降氟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低于90%,水氟合格率低于80%。全国8—12周岁儿童氟斑牙病情呈极轻度流行。
裴俊瑞赵丽军张微王伟于光前孙殿军高彦辉
关键词:饮水氟化物中毒
饮砖茶水摄氟量与氟骨症病情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其正常上限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饮砖茶水摄氟量与氟骨症病情的剂量效应关系极其正常上限值,为制定砖茶含氟量卫生标准和成人砖茶氟最大允许摄人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我国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四川省,选择有饮砖茶习惯的藏族牧区阿坝州红原县阿木...
刘运起孙殿军李德云孙玉富杨小静刘立志周定友张莉莉吴玉
关键词:氟骨症砖茶摄氟量含氟量
文献传递
2007年全国饮茶型氟中毒现况调查资料的聚类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全国各病区省级或市级病情的分类层次,以指导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方法利用2007年全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调查数据库,以Ⅱ度及以上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聚类指标,对全部调查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图,根据聚类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以及两两比较。结果全国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从省级层面可分为三类:一类地区包括西藏和四川,二类地区为青海,三类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和宁夏。从地市级层面也可分为三类:一类地区包括四川阿坝州、西藏日喀则地区及拉萨市;二类地区包括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包头市,青海海北州、果洛州、海西州、西宁市、海东地区,四川甘孜州,甘肃陇南市、酒泉市,新疆乌鲁木齐市和博尔塔拉州;其他地市(州、盟)为三类地区。省级及地市级一、二、三类地区Ⅱ度及以上临床氟骨症检出率(35.18%、16.21%、5.22%,41.16%、19.64%、4.19%)任意两类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国省级层面与地市级层面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程度可以应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聚类分析结果可以为国家有效落实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韩贺鹏沈雁峰王涵高彦辉
关键词:氟中毒氟骨症聚类分析数据收集
GSTOs、AS3MT基因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在人类地砷病发病中的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近几年,国内外开展了许多有关基因多态性和地砷病易感性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对GSTO1、GSTO2和AS3MT基因多态性和地砷病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作一简要...
付松波孙殿军
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代谢酶遗传易感性基因多态性
不同剂量T-2毒素在不同时间对大鼠氧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T-2毒素在不同时间对大鼠氧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2毒素A组、T-2毒素B组、T-2毒素C组,分别喂成品颗粒饲料和经T-2毒素染毒(剂量分别为100 ng/g、200 ng/g、300 ng/g)的颗粒饲料。于实验3、6个月分批进行大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检测。结果实验3个月,T-AOC水平,B组和C组降低(P均<0.05);GSH-Px活性,A组升高(P<0.05),C组降低(P<0.05);SOD活性,B组和C组升高(P均<0.05);MDA含量,C组降低(P<0.05)。实验6个月,T-AOC水平,A组和B组降低(P均<0.05);各染毒组GSH-Px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OD活性,B组降低(P<0.05);MDA含量,C组降低(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B组T-AOC水平明显下降(P<0.05);A组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A组和C组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均<0.01);各组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T-2毒素可致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发生改变,以总抗氧化能力的改变最为明显,不同剂量T-2毒素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不同,随着时间的延长,T-2毒素对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的损伤有加重的趋势。
付莹马万成王丽华
关键词:T-2毒素氧化抗氧化
水砷暴露致人群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研究不同水砷含量暴露与人群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探讨砷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2008-2013年,根据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历史监测资料,在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选择15个村作为调查点,选择年龄≥20岁、饮水≥10年的当地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按照饮水砷含量分为对照组(<0.01 mg/L)、低水砷组(0.01~<0.05 mg/L)、中水砷组(0.05~<0.10 mg/L)以及高水砷组(≥0.10 mg/L).采集调查对象家中的饮用水,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检测水砷,并描记12导联心电图,比较不同水砷暴露人群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共对1 341人进行心电图检查,异常率为11.56%(155/1 341),其中,对照组、低、中、高水砷组分别为5.7%(9/158)、12.85%(59/459)、12.02%(28/233)、12.02%(59/491).对照组的心电图异常率均低于低、中、高水砷组(X^2值分别为6.141、4.391、5.090,P均<0.05).心电图改变以心律失常和ST-T改变为主.对照组的各种心律失常异常率[0(0/158)]均低于低、中、高水砷组[4.58%(21/459)、3.86%(9/233)、3.46%(17/491);X^2值分别为7.483、6.247、5.618,P均<0.05].4组人群右心室扩大、心肌缺血心电图异常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525、9.848,P均<0.05).结论 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居民心电图异常改变以心律失常和ST-T改变为主.水砷含量≥0.01 mg/L即可明显引起心电图异常率的增加,饮水砷对心脏组织有一定的影响.
梅扬李媛媛高彦辉赵丽军刘加勇孙殿军
关键词:饮水型砷中毒心电图心律失常ST-T改变
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不同民族人群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差异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不同民族人群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含量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种族分布差异。方法在内蒙古、青海和新疆的饮茶型氟中毒重点病区乡,对16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膳食调查和总氟摄人情况.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质谱法进行胛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PTH含量。结果共有1175位受试者入选,其中蒙古族308位、哈萨克族295位、俄罗斯族155位、藏族381位、汉族36位。受试者全血的PTH基因分为AA.AG、GG基因型,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A、AG、GG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蒙古族分别为0.6%(2/308)、20.2%(62/308)、79.2%(244/308);哈萨克族分别为4.4%(13/295)、25.1%(74/295)、70.5%(208/295);俄罗斯族分别为2.0%(3/155)、33.5%(52/155)、64.5%(100/155);藏族分别为2.4%(9/381)、31.2%(119/381)、66.4%(253/381);汉族分别为5.6%(2/36)、13.8%(5/36)、80.6%(29/36)。不同民族之间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86,P〈0.05)。共检测1009份血清,其中蒙古族245份、哈萨克族282份、俄罗斯族105份、藏族345份、汉族32份,血清PTH含量分别为(16.36±2.48)、(14.30±3.76)、(15.22±3.92)、(13.26±3.66)、(15.42±1.12)mg/L,各民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5,P〈0.05)。AA、AG和GG3种基因型携带者(分别为27、270和712例)血清明H含量分别为(13.75±2.05)、(14.30±3.80)、(14.67±3.65)mg/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2,P〉0.05)。结论在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不同民族人群血清中PTH含量不同,PTH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种族差异,但携带不同PTH基因型人群的血清�
孙静刘洋李丙云刘晓娜郦芒崔静刘洪序孙振淇李媛媛吴俊华张微高彦辉
关键词:氟化物中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