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作品数:62 被引量:164H指数:8
- 相关作者:赵书宁赵梦玲何粤刘俊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环境管理基础及管理体系标准课程教研探析及启示
- 2017年
- 环境管理学是环境学科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环境管理课程的特点,以充分的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及与"走出去"式的课外实践相结合,达到不局限在有限的课堂上、学时内,最大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的效果。增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趣味性,鼓励学生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基础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环境事件的能力。
- 苏瑞景梁波郭耀广戴珏关杰
- 关键词:环境管理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
- 模拟构建科普报告在“材料科学导论”双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2018年
- 顾名思义,科普报告就是科普学术知识的报告,一场科普需要整理素材、编辑PPT、宣传讲解、交流讨论,可以说进行科普的过程就是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过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模拟进行科普报告的方式开展双语教学,从科普报告的要求、科普报告的内容选择、科普报告的时间控制、科普报告的考核标准及教师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效果反馈,以期在后续教学中不断改进。
- 陈诚赵雪伶李崭虹解丽丽
- 关键词:科普报告双语教学
- 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被引量:2
- 2017年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在实验和实践教学活动中重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对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探索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方法和措施,在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和发挥学生实践创新潜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 祝向荣黎阳王金敏于伟
- 关键词:教学
- 温度对单晶Si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影响
- 在真空环境下,分别测量了83.15K~353.15K单晶Si光伏电池的I-V特性曲线,并对相应温度下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最大功率点Pmax,填充因子FF以及光电转化效率η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的数据进...
- 翟涵谢华清吴子华毛建辉刘安邦李靖黎阳
- 关键词:温度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光电转化效率
- 从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浸出镍钴锰锂
- 随着2017年三元锂电池在客车上应用的解禁,将迎来三元锂电池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报废或者不合格产品需要回收处理.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具有极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 蔡乐王继芬
- 基于普鲁士蓝薄膜的自供电电致变色器件与自充电电池
- <正>通过电沉积制备普鲁士蓝薄膜,与铝片、氯化钾电解液组成电致变色器件。在不使用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器件也可发生电致变色转变,且可用作自充电电池。当连接器件的两个电极时,器件的颜色从蓝色褪为无色,透过率的调制幅度可达52....
- 马董云王金敏
- 文献传递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P25/MWCNT-THS复合光阳极性能研究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主要由光阳极、电解质和对电极三部分组成,其中光阳极的材料及结构对电池光电性能有重要影响。我们以聚苯乙烯(PS)球作为模板,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制备了内径约250 nm,外径约300 nm的T...
- 张普涛张生李文琴王金敏
- 关键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 文献传递
- 温度对单晶硅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在真空环境下,分别测量了83.15~353.15K单晶Si光伏电池的电流-电压(I-V)特性曲线,并对相应温度下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最大功率点(Pmax)、填充因子(fF)以及光电转化效率(η)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Isc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平均升高速率为0.0083mA/K,在研究温度区间内总上升幅度为5.83%;Voc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平均降低速率为1.8mV/k,在研究温度区间内总下降幅度为20.74%;填充因子以及光电转化效率随温度上升均近似为直线下降,下降速率分别为0.36×10-3/K和0.021%/K,在研究温度区间内总下降幅度分别为9.75%、5.71%。温度升高,光伏电池禁带宽度变窄,在吸收更多光子的同时,载流子的再复合作用也得到增强,二者共同作用使得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下降。
- 翟涵谢华清吴子华毛建辉刘安邦李靖黎阳
- 关键词:温度效应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光电转化效率
- 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20年
- 二氧化锰作为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储量丰富、晶型多样、性能优异而备受关注。将二氧化锰纳米化后,其颗粒尺寸变小、比表面积变大、材料性能优化、应用领域得以拓宽。本文在引言部分从介绍二氧化锰的应用着手,指出纳米化和晶型多变对二氧化锰的结构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文部分主要从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和纳米二氧化锰的应用两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1)介绍了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化学沉淀法、固相合成法等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点与缺点以及所制备纳米二氧化锰的形貌与性能进行了总结。(2)综述了纳米二氧化锰在储能电极、电致变色器件、催化剂、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纳米二氧化锰可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和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通过调控二氧化锰的晶型和复合制备的含锰复合氧化物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可提高电池的容量并改善循环稳定性。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已有产业化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纯二氧化锰本身的颜色主要是在棕色和黄色之间变化,光调制幅度较小,因此作为电致变色器件的电极材料,通常将其与其它光调制幅度较大的材料进行复合使用。如聚苯胺/二氧化锰杂化电致变色薄膜较纯聚苯胺薄膜在形貌、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能上有巨大差异,显示出更高的光调制幅度、着色效率和循环稳定性。纳米二氧化锰在乙苯的催化转化和空气污染物的催化消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纳米二氧化锰能够增大电流响应、降低检出限,使检测的灵敏度大大提高,近年来在生物传感器领域逐渐被大家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如二氧化锰纳米片辅助荧光偏振生物传感器可有效检测环境水样中Ag+,PtAu-MnO2二元纳米�
- 王金敏于红玉马董云
-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锰水热法电致变色
- 有机-无机纳米结对ZnO热电性能影响
- 2015年
- 本文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对苯撑纳米复合Zn_(0.9)Co_(0.1)O基(PPP@Zn_(0.9)Co_(0.1)O)热电材料。Zn_(0.9)Co_(0.1)O材料的特征衍射峰与标准卡片相对应,样品的单相性较好。在Zn_(0.9)Co_(0.1)O基体中,镶嵌着呈不规则圆形的聚对苯撑纳米颗粒,大小在50 nm以下。添加高电导率的聚对苯撑纳米颗粒后,PPP@Zn_(0.9)Co_(0.1)O材料体系的电导率大幅度增加。经过Co掺杂之后的Zn_(0.9)Co_(0.1)O材料样品在提高电导率同时,使得Seebeck系数降低;而添加PPP进行复合之后,随着PPP添加量的增加,Seebeck系数先增加后减小。最大的ZT值为9%(wt)PPP@Zn_(0.9)Co_(0.1)O材料在900 K时取得,达到0.084。
- 吴子华谢华清甘良华何粤刘俊
- 关键词:聚对苯撑Z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