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院化学生态研究所

作品数:11 被引量:59H指数:4
相关作者:聂艳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食心虫
  • 4篇小食心虫
  • 4篇梨小食心虫
  • 3篇糊精
  • 3篇环糊精
  • 3篇Β-环糊精
  • 3篇Β-环糊精包...
  • 3篇包合
  • 3篇包合物
  • 2篇乙酰
  • 2篇色谱
  • 2篇气相色谱
  • 2篇相色谱
  • 1篇滴度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发光
  • 1篇电化学发光免...
  • 1篇顶空
  • 1篇顶空-固相微...
  • 1篇豆象

机构

  • 11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7篇刘金龙
  • 4篇荆小院
  • 3篇杨美红
  • 3篇马瑞燕
  • 3篇宗世祥
  • 3篇张金桐
  • 2篇范丽华
  • 1篇郑海霞
  • 1篇李咏玲
  • 1篇张耀文
  • 1篇赵祥
  • 1篇张仙红
  • 1篇樊玮鑫
  • 1篇刘红霞
  • 1篇骆有庆
  • 1篇聂艳丽
  • 1篇杨博凯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 2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现代农药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山东工业技术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现代食品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十二醇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分别采用饱和溶液电动搅拌法和超声法制备正十二醇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检验包合物的形成。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可与正十二醇形成包合物,超声法的包合物得率较高,可达86.22%。初步探讨了包合物的形成机理。
薛小连刘金龙马瑞燕刘红霞聂艳丽
关键词:Β-环糊精包合物
食品营养成分表的标示方法及相关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将主要从表示顺序、修约间隔、计算方法等方面分析普通食品的营养成分表的标示方法以及特殊膳食的营养成分表的特殊要求,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解释说明,希望为食品公司的营养成分表的标示提供一些参考。
杨博凯刘金龙
关键词:营养成分营养素数值修约
沙柳木蠹蛾性行为及其性信息素滴度的动态节律(英文)被引量:14
2010年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是为害沙柳Salix psammophila的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在进入暗期后的6 h内,对其求偶行为和交配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调查该虫求偶和交配的活动规律。通过触角电位技术(EAG)和毛细管气相色谱(GC)对性腺体内信息素的滴度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性信息素产生的昼夜节律和雌虫日龄对性信息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虫在暗期0.5 ~1 h内即开始有求偶行为,最大求偶高峰出现在羽化后的第2晚。交配行为主要发生在暗期的1 ~2 h内。在各日龄的成虫中, 1日龄成虫的交配百分率最高。交配平均时间为24.16±2.64 min,随着日龄的增加,交配时间前移。在实验中,未观察到5 ~6日龄成虫的交配行为。沙柳木蠹蛾性信息素的体内合成早于求偶行为1 ~2 h,并在暗期的前2 h内达到峰值。性信息素的滴度随着雌虫日龄的增减而减少,最高值为当日羽化雌虫的腺体提取物。林间诱蛾实验中,处女雌蛾和性腺体提取物对雄蛾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本研究表明,在沙柳木蠹蛾的性信息素滴度和性活动之间具有同步关系,同时为进一步利用长距离性信息素防治该虫提供了参考。
荆小院张金桐骆有庆柳培华宗世祥刘金龙杨美红
关键词:沙柳性行为性信息素昼夜节律
梨小食心虫性诱芯中活性成分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定量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梨小食心虫性诱芯中主要成分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的含量。反口橡皮塞诱芯中Z8-12:Ac采用正己烷提取,在浓度为20~100μg·m L^(-1)范围内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2为0.9768,检出限(LOD)为0.023μg·m L^(-1),定量限(LOQ)为0.116μg·m L^(-1),相对标准偏差2.76%。方法测定的结果准确可靠,能满足性诱芯中Z8-12:Ac的检测要求。
杜少芳刘金龙樊玮鑫杨博凯荆小院
关键词: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研究
2018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各领域的科研都取得了较大得成果,同时多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也正在逐渐成为科学家们的发展研究的新方向,尤其是在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相互交叉研究更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研究是科学家们将电化学发光分析与生物免疫传感器技术的又一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电化学发光主要是对免疫系统、生物活性酶进行研究分析,而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成果在目前的现状中主要是在临床领域具有较明显的成效。鉴于此,本文将主要从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运用分析,寻求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进一步的技术创新与改革,以求其能在更多领域中发挥作用。
杨博凯刘金龙
关键词:免疫传感器
脐腹小蠹聚集信息素的提取鉴定和引诱效果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确定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nov的聚集信息素成分,对脐腹小蠹成虫后肠和虫粪的挥发物进行了提取鉴定和引诱试验。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结果表明:雌成虫后肠挥发物成分有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八烷、十九烷、十二酸和十四酸,其中十四酸含量最高,达到了42.2%;雄成虫后肠挥发物成分有十一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八烷和十九烷,十六烷(23.3%)和十九烷(21.5%)含量最多;雌成虫虫粪挥发物成分有十一烷、十二烷、十四烷、十六烷、十八烷和十九烷,十九烷含量最高,为29.9%;雄成虫虫粪挥发物成分有庚烷、十一烷、十二烷、十四烷、十六烷、十八烷、二十二烷和二十三烷,庚烷(20.5%)相对含量最多。此外,借助触角电位仪测定了脐腹小蠹雌雄虫触角对这些单一物质刺激的反应,结果显示,触角电位相对值较大的为十二酸、十四酸和十八烷。雌雄间比较发现十二酸、十四酸和十九烷刺激后雌雄间触角电位相对值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田间诱捕结果显示,十二酸、十四酸、十九烷对脐腹小蠹的引诱数量雌雄间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成虫诱捕总量最多的是十八烷,诱捕量达32.1头,其后诱捕量较多的为十二酸(24.1头)和十四酸(22.7头)。可以推断,十八烷、十九烷、十二酸和十四酸是脐腹小蠹聚集信息素的主要成分。
范丽华牛辉林张金桐刘金龙杨美红宗世祥
关键词:聚集信息素触角电位
绿豆象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的分析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建立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触角转录组数据库,挖掘绿豆象的基因数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对绿豆象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序列组装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51.10 Gb的clean data(NCBI SRA数据库登录号:SRP119884)及83 535条unigenes,长度在1 kb以上的unigenes有15 075条,unigenes的N50为1 492 bp。使用BLAST软件将绿豆象触角Unigene序列与公共数据库比对,共注释到22 148条unigenes,其中NR数据库注释的unigenes最多,为18 744条,且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相似基因最多,达39.57%。通过GO数据库注释,将unigenes功能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与生物学过程三大类54个分支,其中参与代谢进程以及结合与催化活性的unigenes比例较大。KEGG代谢途径分析表明,9 084条unigenes形成289条代谢通路,其中核糖体代谢通路所含unigene最多,为516条。进一步基因注释分析筛选到140个嗅觉相关基因,包括12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基因,4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基因,116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Or)基因,1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IR)基因和7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NMP)基因,并用FPKM值对基因表达量进行评估。【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绿豆象触角转录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绿豆象的基因功能分析及嗅觉感受机制奠定分子基础。
郑海霞张耀文张仙红杨美红
关键词:绿豆象基因注释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水分散性能研究
2016年
在成功制备了β-环糊精与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包合物基础上,采用平衡法和浊度法测定了β-环糊精与Z8-12:Ac包合物的溶解度和水分散性。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包合物溶解度为0.790 0 g/L,Z8-12:Ac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到0.049 4 g/L。该包合物可在水中形成较稳定的乳浊液,在p H值为8时静置12 h,包合物乳浊液的相对分散量可达57.94%,Z8-12:Ac在水中的分散量为0.375 9 g/L。
杜少芳刘金龙薛小连马瑞燕荆小院
关键词:Β-环糊精包合物梨小食心虫水分散性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和β-环糊精包合物的同步热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以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主要成分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为研究对象,通过磁力搅拌法制备了Z8-12:Ac与β-环糊精(β-CD)的包合物,并采用同步热分析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表明,包合物在280~340℃间显示明显的失重,与Z8-12:Ac和β-CD的失重温度有明显差异;差热分析表明,包合物在87.3℃出现一较宽吸收峰,在196.7℃无明显吸收峰,而放热峰明显后移。综上,可鉴定Z8-12:Ac与β-CD的包合物已形成。
杜少芳刘金龙薛小连李咏玲马瑞燕荆小院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Β-环糊精包合物
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紫花苜蓿叶,茎和花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旨在探究紫花苜蓿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叶,茎和花部位共包括98种挥发性成分,各部位挥发性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中共鉴定出65种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93.69%,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辛酮(相对含量为23.17%);叶中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90.42%,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辛酮(相对含量为27.38%);茎中的组分及含量相对较少,共鉴定出41种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79.10%;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戊酮(相对含量为23.31%)。叶,茎和花部位的共有挥发物有24种,含量较高的有3-戊酮、2-甲基丁醇、顺-2-戊烯醇、叶醇、4-甲基-1-戊醇、叔丁基环己烷、2-蒎烯、辛醇和乙酸叶醇酯。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紫花苜蓿防治害虫的植物源引诱剂提供理论基础。
张静静白泽珍李亚勇杨美红赵祥
关键词:紫花苜蓿挥发性物质草地螟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