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轨道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机构:大连交通大学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地基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动力响应分析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地基
  • 1篇溢流
  • 1篇砂浆
  • 1篇水泥
  • 1篇水泥浆
  • 1篇水泥浆体
  • 1篇隧道
  • 1篇体积收缩
  • 1篇铁路
  • 1篇铁路隧道
  • 1篇热释放速率
  • 1篇无砟轨道
  • 1篇显微结构
  • 1篇粒径
  • 1篇粒径分布
  • 1篇力学性能

机构

  • 4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铁第一勘察...

作者

  • 1篇高亮
  • 1篇赵丽华
  • 1篇孔祥明
  • 1篇曹元平
  • 1篇张艳荣

传媒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岩溶地基改性注浆材料力学性能及其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制备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加固工程及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研制一种改性高聚物即水泥基(HPC)注浆材料,对其与常规水泥浆液(Blank)、水泥-水玻璃(C-S)的力学性能及体积稳定性等进行室内试验对比分析;运用压汞测试技术(MIP)探究其硬化后浆体微观组构与宏观力学性能间的本质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8 d龄期下,Blank,C-S和HPC试件单轴抗压强度与龄期为7 d的相比分别增大77%,20%和78%,体积损失率分别为18.3%,4.9%和1.2%;聚合物体系的协调效应减小了传统水泥基注浆材料体积失稳及因单掺速凝剂导致后期强度发展缓慢的缺陷;复合掺用多高聚物显著降低了硬化水泥浆体内部孔隙直径即孔径,使孔径分布趋于细化;在28 d龄期下,不同体系的HPC浆体抗压强度与材料内部孔隙率、阈值孔径均呈指数关系,与平均孔径呈线性负相关,揭示其孔隙结构分布特征可有效反映HPC浆体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降低孔径有利于提升其力学性能。
宋国壮王连俊张艳荣郭颖曹元平
关键词:体积收缩孔隙结构孔径分布
考虑CA砂浆黏弹特征的板式无砟轨道动力响应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是一种典型的黏弹性材料,通过对其蠕变实验数据的黏弹性方程拟合及Prony级数转化,研究CA砂浆材料黏弹性的有限元实现方法,并进一步探究动荷载作用下考虑CA砂浆层黏弹性属性时,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受力及变形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修正的Burgers模型及其转化的Prony级数表达式可以很好地表征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常温时的黏弹特征;在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分析中,考虑5 s的动荷载作用时,CA砂浆层定义为黏弹性材料与弹性材料相比,CA砂浆层应力幅值变化较大,最大达到56%左右,轨道板和底座板的力学响应也发生了改变,在结构分析中考虑CA砂浆的黏弹性是必要的。
赵丽华戴鑫高亮
关键词:无砟轨道CA砂浆动力响应
不同分散介质中新拌水泥浆体的微结构与流动性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乙醇、水以及乙醇-水混合液作为分散介质,研究了不同分散介质中新拌水泥浆悬浮分散体系的微结构与流动性的变化规律,以揭示新拌空白水泥浆体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本质关联。通过调节分散介质中水与乙醇的比例(水/乙醇),测试了新拌水泥浆体的zeta电位、粒径分布以及流动度;采用Morphologi G3光学显微镜分析了水泥颗粒在不同分散体系中的显微结构形态。结果表明:在乙醇分散介质中,水泥颗粒表面带有大量本征正电荷,新拌浆体中絮凝结构尺寸最小,颗粒分散程度最大,浆体流动度最大。随着分散介质中水/乙醇比的增加,水泥颗粒表面电位先降低至负值后升高为正值;当电位的绝对值降至最低时,絮凝结构尺寸达到最大,水泥颗粒分散程度最小,浆体流动性降至最低。分散介质的变化显著改变了水泥颗粒的表面电荷性质,进而导致新拌水泥浆体的粒径分布、显微结构乃至宏观流动性均发生相应的变化。
张艳荣孔祥明高亮严熵
关键词:ZETA电位粒径分布显微结构流动性
隧道列车火灾玻璃破裂开口火溢流行为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在高速铁路长大隧道中,列车车厢内部着火后,车窗玻璃可能被击碎或受热变形,并破裂脱落形成新的通风口,产生由该通风口向隧道内蔓延的开口火溢流,从而扩大火灾规模,造成更大灾害。文中对该类开口火溢流的卷吸行为及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车厢内部烟气温度的纵向衰减规律;利用能量平衡方程及自然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公式,提出了车厢内、外火灾热释放速率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开口火溢流角度与火源功率及特征长度之间的耦合关系式;得到了隧道壁面处最大无量纲温度与无量纲溢出火源功率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车厢内、外的热释放速率随火源总释放速率的增加均呈抛物线规律增加,当总的火源热释放速率为17.85 MW时,车厢内、外的热释放速率相等;火源热释放速率在1~15 MW范围内时,车厢内释放速率均大于溢出车厢外的释放速率;火源热释放速率在20~30 MW范围内时,车厢内释放速率均小于溢出车厢外的释放速率;随着火源释放速率的增加,溢出的热烟气增多,隧道壁面处的温度升高,且在3 m左右的高度达到最大值;热释放速度大于20 MW时,直接有火焰溢出。
郗艳红渠述强毛军刘斌陈明杲
关键词:铁路隧道列车火灾玻璃破裂热释放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