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大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

作品数:56 被引量:211H指数:7
相关作者:苏雪莲李慧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4篇语言文字
  • 2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24篇文学
  • 11篇文艺
  • 10篇文化
  • 6篇美学
  • 5篇代文
  • 5篇学史
  • 5篇主义
  • 5篇文学史
  • 5篇马克思主义
  • 5篇国文
  • 4篇语境
  • 4篇文学研究
  • 4篇国文学
  • 3篇中国文学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审美意识形态
  • 3篇中西
  • 3篇文化语境
  • 3篇文艺美学
  • 3篇现代文

机构

  • 56篇四川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2篇冯宪光
  • 20篇李怡
  • 3篇张子开
  • 1篇程骥
  • 1篇徐新建
  • 1篇王安中
  • 1篇吕肖奂
  • 1篇张剑
  • 1篇张琦
  • 1篇田赟宗
  • 1篇陈春风
  • 1篇李直飞
  • 1篇李志艳
  • 1篇杨效宏
  • 1篇陈冬根
  • 1篇王学东
  • 1篇范美霞
  • 1篇尹富
  • 1篇何志钧
  • 1篇毛迅

传媒

  • 6篇社会科学研究
  • 4篇绵阳师范学院...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福建论坛(人...
  • 2篇文艺理论与批...
  • 2篇廊坊师范学院...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马克思主义美...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江汉论坛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文艺争鸣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求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2篇2008
  • 13篇2007
  • 10篇2006
  • 1篇2005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经典、当代与中国化——兼评何志钧博士等著《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到当代》
2008年
何志钧博士等著《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到当代》一书从选题到成稿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到当代与时俱进的鲜明发展脉络。20世纪是马克思身后的世纪,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承传形态。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只有面对新情况作出新的阐释和创新,也才有可能成为承传形态。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我国当前文艺学研究的重要任务。由于国情不同,阶段性的任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等等差异性因素的存在,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只有一种形态、体系、逻辑、术语。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呈现纷繁复杂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
冯宪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民族民间美术现代转型的探索被引量:9
2007年
范美霞
关键词:民族民间艺术民间美术当代艺术装置艺术
全球化文化语境中的中西文艺美学比较
文艺美学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个原创性学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建构已经成为一个既定的学科。中国学术界对于这一学科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认为文艺美学是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审美经验以及由审美经验通过艺术媒介创造...
冯宪光
文献传递
论卢卡奇的文学人民性思想被引量:4
2008年
冯宪光
关键词:卢卡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民性现实主义理论文艺理论家人道主义思想
从历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被引量:22
2011年
中国现代史上的"中华民国"是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作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历史标志,还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都曾为"民国"的民主自由理想而奋斗牺牲的重要事实,"民国"之于现代中国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加以深究的。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而言,其特殊的叙史意义可能更引人注目。
李怡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华民国文化机制辨正中国共产党人
文化遗产的意义
2011年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成长发展历程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尤其在社会的现代性发展道路上显示出更加重要的文化意义,但在以往对之研究的个中并非完全出于学术化的角度,也未能发掘出其对于一个民族或世界的全部意义。本文借鉴20世纪语言学和社会学发展的一些基本经验,试图重新探究其所富有的现代性意义。
冯宪光
关键词:文化遗产
穆旦抗战时期诗歌的基本主题及其文学史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战争受难、成长受难与追问生命是抗战时期穆旦诗歌的三大基本主题,这些主题充分体现了诗人创作之于文学史的现代价值与民族意义,也包含着诗人对汉语诗歌传统的创造性推动,是对中国现代诗歌的重大贡献。
李怡
关键词:主题文学史
现代性与文化产业、文化消费被引量:4
2007年
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与现代性问题有直接关联。变动不居的现代性是由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导致的。在现代性语境下,生产内涵从物质生产转移到文化生产,经济环节的中心也从生产转变为消费,是与经济格局从生产中心转移为消费中心相一致的。由现代性主宰的现代社会树立了文化消费的核心地位,文化消费成为审美活动的重要形态。文化消费的实质是符号消费。在现代性语境下,人们的生产逐渐由消费所引导,人们的消费也从物质商品的消费演变到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也从审美的消费转移到符号的消费。
冯宪光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消费
不仅是“匕首”,不仅是“投枪”——杂文与鲁迅对人生和文学定位
2011年
鲁迅的"杂文"不是政治判决,而是别一样的"文学",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一生就是"杂文的一生",其杂文的历史"过程"性折射了鲁迅本人的思想成型与丰富。行走于"杂文人生"中的鲁迅,同时又通过对"杂文"的写作实践不断体悟"文学"的意义,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作为"杂文人生"的历史过程,鲁迅的文字从一般文明现象的批评发展而为整体制度的对抗,而在文字演变的背后,则是在现实社会各种阶层和群体中,不断寻求自我认同与差异甄别的思想过程。
李怡
关键词:文学观念文明批评
历史如何“小说”——再论李劼人《大波》兼及魏继新《辛亥风云路》
具有"华阳国志"治史传统的巴蜀知识分子保持了对历史的独特兴味,前有"现代"的李劼人,后有"当代"的魏继新两者相提并论或许仅仅因为他们都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李劼人的文学史成就广获肯定的时候将当代作家魏继新...
李怡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