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作品数:153 被引量:228 H指数:8 相关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天文地球 更多>>
基于间隙波导技术的340 GHz平面魔T单元设计 2024年 本文设计了一款340GHz频段的平面魔T结构。该结构采用间隙波导技术,以解决由于装配精度较低导致波导表面贴合不紧,进而产生电磁泄漏的问题。此外,该平面结构通过利用脊波导作为匹配结构可实现所有端口的平面化。经仿真表明,所设计的平面魔T结构在320-360GHz频段内,输入端口回波优于15dB,各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均优于10dB。 宗文杰 唐修明 朱凯强 肖钰关键词:太赫兹 基于多层次融合的弱监督目标检测网络 被引量:1 2024年 由于缺少精确的边界框注释,弱监督目标检测器依赖预训练图像分类模型对候选区域进行分类.然而,预训练模型通常对具有鉴别性的区域而非完整的目标产生高响应,导致局部主导、实例丢失和非紧密框等问题.为此,文中提出基于多层次融合的弱监督目标检测网络,从增强对弱鉴别性空间特征的学习、类内样本特征丰富性和可信伪标签权重的角度提升检测性能.首先,幂池化层利用幂函数加权融合邻域内的激活值,减少弱鉴别性特征的信息损失.其次,特征混合方法随机融合候选区域的特征向量,丰富训练样本特征的多样性.最后,基于置信度的样本重加权策略融合预测值和伪标签的置信度,调节伪标签对训练的影响.在3个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网络性能较优. 曹环 陈曾平关键词:目标检测 深度网络 一种主瓣干扰环境下的雷达目标参数“同维”稀疏估计方法 被引量:9 2019年 主瓣干扰对抗一直以来是雷达领域的难题之一,给雷达的探测、跟踪和识别带来了严重威胁.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主瓣干扰环境下的雷达目标参数“同维”稀疏估计方法,可有效抑制主瓣干扰并估计目标距离、角度参数.所提方法首先对接收信号进行阻塞矩阵预处理,可在抑制主瓣干扰的同时保持目标回波在各阵元之间的相位关系,即保留了目标的角度信息;然后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空域波束合成并脉压,可估计目标的距离参数信息;最后,根据得到的目标距离估计,截取预处理数据中目标附近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稀疏恢复估计目标角度参数.所提方法即可应用于面阵,也可应用于线阵,其优势在于可以在空域任何一维上抑制主瓣干扰,并同时估计目标在空域两维上的角度.尤其是当目标与干扰的某一维空域角度相同时,所提方法仍然可以同时估计目标的方位、俯仰角. 周必雷 王永良 段克清 戴凌燕 戴凌燕 李荣锋关键词:主瓣干扰 雷达目标检测 波达角估计 天地融合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分布式卸载算法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在天地融合网络中,移动边缘计算技术的使用能节约通信资源并提升网络服务质量。计算卸载作为移动边缘计算技术的重要内容,能够让终端设备将计算开销大的任务卸载至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但由于节点上部署资源有限,为解决多设备同时接入卸载时,对卫星边缘节点上通信资源的竞争问题,提出天地融合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分布式卸载算法,讨论应用场景并进行建模仿真,结合贪心算法对边缘服务器的选择策略进行更新。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可很好减小卸载方设备的总体开销。 罗志勇 黄澳 孙韶辉 辛宁关键词:博弈论 一种波束赋形可调的导航天线设计 2022年 提供一种新的调节半功率波束宽度的思路,并设计了一款可实现波束宽度变换以应用于不同波束赋形场景的北斗二号B3频段的导航天线。基于四阵元双馈源的微带贴片天线阵列,在HFSS有限元仿真软件中根据理论进行建模仿真并优化。在保持右旋圆极化的基础上,不用改变阵列的结构,只需适当调节各个阵元激励的幅度与相位,就能实时缩小或者扩大半功率波束宽度,分别实现主瓣方向可调的定向波束赋形与宽波束赋形以应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并且具有定向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定向波束赋形与宽波束赋形在B3中心频点的最大增益分别约为7.13,3.56 dBi,半功率波束宽度分别为52°,119°,3 dB轴比宽度分别为90°,166°;在整个B3频段内各个馈电端口反射系数低于-11 dB,相邻端口隔离度低于-28 dB。设计的波束赋形方式可调的导航天线适用于在无遮挡的开阔空间与特定的遮挡环境之间经常切换的工作场景,改善传统的机动式导航终端在“城市峡谷”等高遮蔽角环境下增益较低的缺点。 周凯翔 袁健锋 袁雪林关键词:波束赋形 导航天线 基于高度计辅助的GNSS欺骗干扰检测 被引量:1 2024年 气压高度计可以获得精确高程数据,且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利用气压高度计辅助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进行欺骗检测具有显著优势。为了评估气压高度计在GNSS欺骗检测中的能力并提高检测概率,首先对系统误差进行建模分析,并利用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对气压高度计和GNSS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同时,通过计算欧氏距离构建数据空间,提出一种基于移动方差的自适应门限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虚警率为10^(-6)的情况下,检测率达到了92%,所提方法能够在高程信息上有效监测潜在的欺骗威胁,增强了GNSS系统的可靠性。 徐奕禹 陈长风 袁雪林 陈正坤 周志健关键词:卫星导航 欺骗检测 基座模型技术背景下的具身智能体综述 2025年 近年来,虽然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多模态学习等领域的基座模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展现出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潜力,但它们在因果推理和物理常识理解方面的表现远不及人类或动物.这是因为这些模型主要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能力,缺乏与现实世界的直接互动和经验积累.许多研究者开始质疑,单纯通过增加模型规模是否足以克服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这促使学界重新审视智能的本质,认为智能不仅是计算能力的提升,更是源于与环境的互动.具身智能正逐渐受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因为它强调智能体通过与物理世界的直接互动,学习和适应环境,展现出更接近生物智能的特性.结合基座模型的技术背景,对具身人工智能进行全面的调研.讨论当前具身智能体背后的技术思想、测试基准及应用.对未来具身人工智能的趋势和挑战进行前瞻性的分析. 李颂元 朱祥维 李玺基于动力学守恒定律的弹道目标关联方法 2024年 中段伴飞突防造成的各种有源或无源的弹道群目标会给雷达跟踪系统带来极大的挑战,导致其跟踪非本体实体目标或电假目标,从而出现关联错误的情况。中段实体弹道目标满足动力学守恒定律,可以充分利用该特性来改善跟踪系统的数据关联机制,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动力学守恒定律的弹道目标概率数据关联(probability data association,PDA)方法,即在传统关联门筛选出有效量测的基础上,对动量矩和机械能进行联合统计检验,进一步剔除电假目标点迹或其他错误量测,并使用动量矩和机械能对加权关联概率进行修正。蒙特卡罗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DA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有源距离欺骗干扰和杂波的影响,提高跟踪精度。 曾舒雅 饶彬关键词:概率数据关联 守恒定律 多目标跟踪 空中非合作目标旋转部件位置估计方法 2019年 针对当前空中非合作目标中旋转部件位置估计方法稳健性不足的问题,在分析旋转部件在高分辨距离像和逆合成孔径雷达像中分布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应用逆合成孔径雷达像的方位向距离单元熵和局部径向距离单元熵的旋转部件位置估计方法。该方法能够提升空中非合作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过程中旋转部件信号分离的准确度。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在实测数据中叠加额外噪声,进一步检验了所提方法对噪声的稳健性。 高磊 曾勇虎 汪连栋 王伟关键词:逆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辨距离像 位置估计 基于改进强耦合振子的微弱脉冲信号检测方法 2024年 强耦合振子可用于微弱脉冲信号的检测和波形恢复,但其对微弱脉冲信号的检测频率会受到系统内置频率的限制.在系统内置频率固定的情况下,系统只能对一定频率范围内的脉冲信号进行有效检测和波形恢复,在检测更高频率的脉冲信号时会出现波形失真.本文分析了耦合振子内置频率和微弱脉冲信号检测频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两种改进强耦合振子结构以扩展微弱脉冲信号的频率检测范围.通过引入非线性恢复力耦合项,非线性恢复力强耦合振子可以有效保留信号的高频分量,在更高频率的脉冲信号输入时也能较好地保留信号特征.双振子强耦合系统通过引入Van der Pol-Duffing振子,加强了系统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同样达到了扩展脉冲信号频率检测范围的效果.此外,基于变迭代步长和混沌检测的频率相关性,提出了一个未知频率脉冲信号检测方法,以改变迭代步长的方法代替改变系统内置频率来进行频率扫描,并且利用混沌检测的频率相关性,将接收信号和恢复信号的相关系数和纯噪声输入情况下的相关系数进行对比,根据两个相关系数之间的明显差异可以有效检测出脉冲信号.通过仿真实验进行验证,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未知频率的脉冲信号,并且所提的改进强耦合振子结构相对于强耦合振子有较大的性能提升. 李远芳 姜园 赵磊关键词:强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