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
- 作品数:48 被引量:384H指数:12
- 相关机构:广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长积分双路进样(LIDI)方法及其在Clumped同位素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1 前言
最近几年,clumped同位素地球化学得到快速发展,在地球化学界受到较大关注(Eiler,2007;Eiler,2011)。Clumped同位素主要研究同时含有多种重同位素的分子及其丰度变化(以△值表示),主要应用于单相测温。
- 胡斌Jens RadkeHans-Jürgen SchlüterFrank Torsten Heine周力平Stefano M.Bernasconi
-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进样积分分子
-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降雨径流模拟及预报被引量:49
- 2019年
-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具有很强的时间序列关系拟合能力,非常适用于模拟及预报流域产汇流这一复杂的时间序列过程。基于LSTM针对不同预见期的径流预报分别建立了流域降雨径流模型,以探讨LSTM在水文预报当中的应用。模型采用流域降雨、气象及水文数据作为输入,不同预见期后的径流过程作为输出,率定期为14a,验证期为2a。结果显示,在预见期为0~2d时LSTM预报精度很高,在预见期为3d时预报精度较差,但仍优于新安江模型。隐藏层神经元数量作为神经网络复杂程度的代表既会影响模型预报精度,也会影响模型训练速度。而输入数据长度则仅会在预见期为0的条件下影响模型预报效果。
- 殷兆凯廖卫红王若佳雷晓辉
- 关键词:水文预报
- 南海海水14C指示内波、内潮和中尺度涡旋等过程
- 高攀周力平刘克新
- 基于我国受威胁海洋鱼类分布与捕捞压力的保护空缺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从专业物种数据库(IUCN,OBIS和GBIF)、文献数据库和专著中提取并整合分布在我国海域的86种受威胁海洋鱼类的基础信息数据,利用GIS技术得到热点分布区域和捕捞压力格局,通过比较物种丰度图层和脆弱度指数加权丰度图层,探讨我国受威胁海洋鱼类的分布与受威胁状况,并结合现有保护区信息与渔业捕捞热点区域进行保护空缺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受威胁海洋鱼类分布热点区域包括台湾海峡海域、闽南海域、台湾以东海域、粤东海域和珠江口海域,面积达到23.1万km2,占我国海域总面积的7.7%;2)我国海洋保护区面积仅占受威胁海洋鱼类分布热点区域的2.3%,覆盖度需要加强;3)浙中南部分海域既是捕捞“热点”区域,也是客观上受捕捞威胁严重的区域,需加强管理;4)结合Global Fishing Watch的捕捞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的禁渔政策对鱼类多样性保护效果显著,在休渔期捕捞强度降低80%以上,但整体捕捞压力仍巨大。
- 陈航通姚锦仙卜思涵朱争光
- 关键词:捕捞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 含热对流颗粒两相流动问题的有限粒子法模拟研究
- 含热对流的颗粒两相流动问题广泛存在于工程和科学的众多领域,涉及流体流动、颗粒运动、颗粒和流体的相互作用,以及与温度相关的复杂耦合效应.传统的网格方法难以模拟相关问题,因为复杂且运动的颗粒边界会导致流体区域网格的大变形以及...
- 张智琅刘谋斌
- 关键词: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热对流
- 顺变柱体式光纤微地震检波器研制及实验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微地震监测的需求,基于非平衡迈克尔逊干涉仪设计了一种新型弹性顺变柱体式光纤加速度微地震检波器,建立了检波器特征参数力学分析理论模型。通过与标准压电式光纤加速度检波器进行室内振动模拟对比测试,该新型光纤检波器的灵敏度> 40 dB、谐振频率>1.2 kHz,实验测试数据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度,结合水力压裂射孔信号现场探测效果,表明所研制的光纤检波器在探测油气勘探开发弱震级、高频微地震信号方面具备可行性。
- 董小卫谢斌刘飞丁雅洁张敏潘树林郭长永
- 关键词:光纤
- 机器鱼诱鱼技术在集鱼过程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1
- 2023年
- 利用仿生机器鱼调节鱼类行为在鱼类资源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发诱驱鱼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国内外机器鱼的研究现状,分析机器鱼诱鱼技术的视觉诱导机理、尾流场诱导机理、电信号诱导机理,归纳了影响机器鱼诱鱼技术的主要因素,总结了国外机器鱼调节鱼类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机器鱼诱鱼技术的应用前景,为机器鱼诱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石小涛周柳青林晨宇陈俊刘振彪谢广明
- 关键词:机器鱼视觉尾流场电信号
- 国内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分析
- 2023年
- 产学研成果转化模式具有普遍性,国外在此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早,经验可借鉴。但因国别地理区域不同,政治生态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在经验借鉴时,需要与国内的政治生态和特色密切结合。除了政策支持和方向引导,资金扶持、人才团队引进、物理空间建设、法律咨询、投资环境打造、市场环境等因素对转化成败的影响很大。鉴于此,围绕“政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问题分析、文献调研、结果论证。建议因地制宜,根据市场规律进行产学研布署。
- 牟绍艳王玉霞郭天欢
- 关键词:产学研政府政策创新创业
- 中美的亚太共存之道:超越现存安全架构
- 2017年
- 5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与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在北京联合召开《超越分歧走向双赢:中美智库研究报告》(中方)发布会。中国国际关系政策和研究界再就中美关系发出强音,探讨这对”世界上最重要双边关系”的走向,并提出诸多思考与建议。总体而言,与会专家对未来一两年的中美关系多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认为中美关系的总体趋势是更加明朗了,如果操作得当,谨慎处置分歧敏感问题,这一关系应该可以实现螺旋向上,而不是颠簸向下。本期摘取该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朱锋黄仁伟胡波
- 关键词:安全架构
- 中国海上兴起与国际海洋安全秩序——有限多极格局下的新型大国协调被引量:26
- 2019年
- 当前,国际海洋安全秩序研究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一方面,海洋地缘政治竞争、海洋争议和全球性海洋安全等问题愈演愈烈,世界亟待建立有效的海洋安全制度;另一方面,有关海洋安全的共识、制度和规则极度缺失,整个世界缺乏一个包容各主要海上力量的秩序架构。随着中俄等后发海洋强国的兴起,美国主导的海洋安全秩序的包容性越来越受到质疑。对于中国而言,自身的海洋强国建设已经到了需要认真思考和澄清自身国际海洋秩序主张的阶段。以往的研究往往对经济秩序和安全秩序不加区分,宽泛讨论海洋秩序的总体设计,且缺乏相应的实证分析。鉴此,作者从国际秩序的概念、内涵和构建方式出发分析海洋秩序,意在澄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海洋秩序演进的二元结构及其与中国的关系,评估中国海上兴起的程度及其对国际海洋安全秩序的具体影响。基于对中国实力、未来海上战略格局发展态势以及国际海洋安全形势和趋势的考察,中国应该积极构建以“有限多极下的新型大国协调”为基础的海洋安全秩序。该倡议的核心内涵是大国间的相互克制和相互妥协以及基于能力优势的领导作用。协调的对象并非势力范围或力量对比,而是行为规则和规范。其中,“积极的和平”“平衡的自由”和“全面的包容”应是大国协调的主要内容。
- 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