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

作品数:329 被引量:881H指数:16
相关作者:林昆勇乐远福刘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1篇期刊文章
  • 7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0篇天文地球
  • 6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0篇生物学
  • 22篇建筑科学
  • 21篇经济管理
  • 18篇农业科学
  • 18篇文化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政治法律
  • 5篇理学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历史地理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8篇珊瑚礁
  • 62篇珊瑚
  • 17篇污染
  • 17篇放射性
  • 16篇沉积物
  • 14篇遥感
  • 14篇全新世
  • 13篇石珊瑚
  • 13篇核素
  • 13篇放射性核素
  • 12篇同位素
  • 10篇造礁珊瑚
  • 10篇造礁石珊瑚
  • 9篇生态风险
  • 9篇群落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养殖
  • 8篇海平
  • 8篇海平面

机构

  • 323篇广西大学
  • 44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科学院武...
  • 13篇广西壮族自治...
  • 12篇广西科学院
  • 12篇南方海洋科学...
  • 8篇广东海洋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7篇国家海洋环境...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南京大学
  • 5篇桂林理工大学
  • 5篇自然资源部第...
  • 4篇中国科学院烟...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南宁师范大学
  • 3篇北部湾大学

作者

  • 42篇余克服
  • 21篇王英辉
  • 10篇孟庆山
  • 9篇林昆勇
  • 8篇赖俊翔
  • 7篇杜金秋
  • 7篇王新志
  • 6篇王瑞
  • 6篇汪稔
  • 6篇胡明鉴
  • 6篇张瑞杰
  • 5篇边立曾
  • 5篇张会领
  • 5篇黄荣永
  • 5篇苏奋振
  • 5篇王少鹏
  • 5篇陆家昌
  • 4篇王欣
  • 3篇廖卫华
  • 3篇李杰

传媒

  • 20篇海洋学报
  • 19篇热带地理
  • 12篇岩土力学
  • 10篇广西科学
  • 9篇广西大学学报...
  • 8篇城市
  • 8篇海洋环境科学
  • 6篇热带海洋学报
  • 5篇第四纪研究
  • 5篇广西经济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科技风
  • 4篇海洋地质前沿
  • 3篇海洋湖沼通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沉积学报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广西科学院学...
  • 3篇广州化工
  • 3篇土工基础

年份

  • 22篇2024
  • 55篇2023
  • 28篇2022
  • 21篇2021
  • 32篇2020
  • 31篇2019
  • 39篇2018
  • 33篇2017
  • 57篇2016
  • 5篇2015
3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沙群岛基底火山碎屑岩中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南海西沙群岛琛航岛珊瑚礁底部火山碎屑岩中的单斜辉石矿物的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单斜辉石属于富钙透辉石,部分有正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Ca、Fe、Ti的含量逐渐增加,是岩浆正常结晶顺序的反映,说明该区域的岩浆演化是向着富Ca、Fe、Ti方向发展的。主量元素数据显示,单斜辉石具有低Si高Al的特征(SiO2=41.40%~48.44%,Al2O3=5.54%~10.20%),且AlⅣ含量较高,说明母岩浆为不饱和碱性岩浆系列;此外,单斜辉石Ca含量偏高,Ca/(Ca+Mg+Fe)值在46.1%~51.4%之间,推测是母岩浆的高Ca含量导致了大量高钙辉石的产出。结合西沙海域的地震和构造资料,推测琛航岛珊瑚礁的基底是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平顶状海山,系岩浆穿过断裂发育的岩石圈层在西沙群岛的海底喷发,随后火山碎屑物质经过堆积、固结作用而形成;该火山碎屑岩的原岩为板内碱性玄武岩。
李诗颖余克服张瑜张瑜严宏强
关键词:火山碎屑岩单斜辉石矿物化学
基于GIS的中国近岸海域1950—2020年赤潮时空变异格局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1950—2020年的赤潮公报等数据,采用GIS方法分析了中国近岸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规律与赤潮优势种演变.结果表明,过去70年中国近岸海域赤潮事件共发生1701次,累计赤潮面积超过25万km^(2),整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赤潮高发期主要在4—8月,其中5月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累计面积最大.赤潮发生月份由南到北呈季节性变化趋势,南部海域赤潮发生月份要早于北方.赤潮事件主要以180 km^(2)以内的小面积赤潮为主,大部分在11 d以内.赤潮高发区集中在河口、海湾、港湾及污染排放量较大的海域.诱发赤潮次数较多的赤潮优势种包括夜光藻、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等.其中,夜光藻、中肋骨条藻和米氏凯伦藻在中国近岸海域均有分布,而东海原甲藻均发生在东海海域.夜光藻和中肋骨条藻一年四季均具备生长条件,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则在5—6月最为频繁.海水水质状况分析表明,中国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次数与海水水质污染程度密切相关;赤潮优势种的发生月份也与温度和盐度相关,赤潮优势种的季节性生长和空间分布可直接影响中国近岸海域的赤潮发生规模.
李志文左秀玲滕君灿
关键词:赤潮影响因素
OCPs在湖光岩玛珥湖的水柱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湖泊等水体被认为是POPs的汇,随着"一次源"的减少,它们也可能转变成POPs的"二次源".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影响POPs在水体中分布和归趋的重要过程,对水体中POPs的消除和迁移起着重要作用[1].
黄玉妹张瑞杰李军张干
海产养殖用抗生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与机理研究
盘子涵张媛媛余克服
中全新世海南潭门滨珊瑚的生长率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2023年
珊瑚生长率是珊瑚古气候研究的重要指标,其反映珊瑚生长快慢,并提供高分辨率的海水表层温度变化信息。中全新世作为当前全球变暖的地质历史相似型,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该时期的气候环境状况对于理解现代气候变化的过程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对采自海南潭门珊瑚岸礁的23段中全新世(6143—4356 a BP)滨珊瑚进行生长率分析,并基于该区域现代(2005—2021 AD)滨珊瑚生长率与SST的关系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共406 a的年均SST序列。结果显示:1)中全新世滨珊瑚生长率的变化范围为0.607~1.670 cm/a,均值为1.079 cm/a,且存在明显的波动变化过程;2)基于生长率重建的中全新世平均SST为25.7±0.54℃,这与全球变暖程度加剧背景下的现代海温相近;中全新世年均SST的变化范围为24.7~26.8℃,其中5860、5660和5160 a BP为3个显著的低温期;3)对比现代与中全新世(5427—5394、5243—5209、4515—4456和4404—4356 a BP)珊瑚生长率的频谱周期,发现现代与中全新世珊瑚的生长率均存在显著的3~7 a ENSO周期,但中全新世ENSO主周期改变且频率显著降低,表明中全新世的ENSO活动总体偏弱;概率密度函数统计进一步显示中全新世期间ENSO变率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
李悦儿余克服余克服江蕾蕾
关键词:海表温度中全新世南海北部
梯度升温降温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生长和生理生化响应
2023年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藻华频繁暴发,不仅会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生产安全,还会堵塞核电站冷源取水系统产生严重安全隐患。球形棕囊藻藻华的暴发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本研究采用梯度升温降温实验,研究不同温度(高温、低温)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的生理生化响应及温度胁迫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过程。结果显示:低温胁迫抑制球形棕囊藻细胞的正常生长繁殖,但不会激活其进入PCD响应;高温胁迫使球形棕囊藻出现氧化应激,从而导致其发生PCD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被激活后球形棕囊藻细胞出现Annexin V-FITC阳性反应。环境胁迫使球形棕囊藻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抗氧化酶活性快速升高,并激活Caspase-3使藻细胞发生PCD响应,表现出细胞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细胞收缩和质膜从细胞壁分离等特征。本研究可为深入探讨球形棕囊藻藻华的生消机制与防治赤潮灾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梁思柔李杰蓝彩碧许铭本许铭本谢芳陆家昌赖俊翔王英辉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温度胁迫细胞程序性死亡SODCASPASE-3
海洋强区建设背景下海洋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
2022年
海洋科学是一个大学科的知识体系。海洋科学学科发展水平对建设海洋强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广西提出建设海洋强区战略以来,海洋科学创新人才需求尤为迫切,成为引导和推动广西向海发展、向海而兴的生力军。广西建设海洋强区的背后必须有强大的海洋科学创新人才支撑,因而培养海洋科学专业创新复合型人才是广西海洋强区建设的战略需求。在新时代,广西海洋科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应以培养交叉融合型海洋创新人才为目标,完善交叉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交叉融合型人才的培养,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林昆勇钟文灿
关键词:海洋科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基于有孔虫指数评估西沙群岛羚羊礁过去2600年的生态环境状况
2023年
有孔虫指数(Foram Index,FI)是利用珊瑚礁区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功能组(藻类共生种、机会种、非自养种)的含量评估珊瑚礁区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指标,迄今中国对该指标的应用还较少。文章以西沙群岛羚羊礁的潟湖中钻取的LYJ2岩芯为材料(全长287 cm,底部对应的年代为2665 a BP),以0.5 cm的间隔取样,在显微镜下鉴定有孔虫功能组,计算FI值。结果显示:1)近2600年的FI变化范围为4.1~7.9,均值为5.9。2)FI成波动变化的模式,具体可分为3个上升期:2380―1628,1212―572和252―92 a BP;3个快速下降期:1628―1212,572―252和92 a BP至今及1个小幅下降期:2665―2380 a BP;3)FI在长期变化趋势上叠加不同尺度的年代际波动,具有66.7、54.4 a等周期。基于FI值对珊瑚礁健康状况的评估标准,推测近2600年来西沙羚羊礁的生态环境总体是健康的;基于FI值与海表温度对比分析,推测羚羊礁FI值主要受海表温度影响,与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FI高值与中世纪暖期、罗马暖期大致对应,而低值与小冰期、黑暗时代冷期大致对应;FI值具有3次快速下降阶段,前两者(1628―1404,572―252 a BP)与黑暗时代冷期、小冰期相对应,可能是由于冷期冬季风增强导致大气粉尘物质增多、降雨增加、羚羊礁海域营养物质增加所致;后者(92 a BP至今)与近40年来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快速退化相对应,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加剧、大气氮沉降通量增加等导致的羚羊礁海域营养浓度升高所致。文章揭示了有孔虫指数可大体记录南海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可用于对地质历史时期珊瑚礁健康状况的评估。
梁日升余克服
关键词:珊瑚礁生态状况
南海珊瑚礁区微塑料赋存情况
塑料制品进入海洋后经降解作用形成粒径<5mm的微塑料颗粒。现有的研究表明,微塑料的存在对于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珊瑚礁有危害作用[1]。目前为止,关于珊瑚礁区微塑料的报道较匮乏。因此,课题组对南海珊瑚礁区(西沙群岛、南沙群岛...
卢秋杏李锐龙王英辉余克服
关键词:珊瑚礁
有机磷酸酯在南海长棘海星中的生物富集特征及来源解析
2023年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是环境中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其在南海水体和生物中普遍存在。有关南海长棘海星中OPEs的富集特征尚缺乏研究。因此,文章使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 tandem 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GC-MS/MS)对南海珊瑚礁区长棘海星中11种典型OPEs的生物富集特征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氯代OPEs普遍存在于长棘海星组织中,占11种OPEs总含量(∑11OPEs)的95%~98%;长棘海星中∑11OPEs(干重)存在明显的组织间差异,幽门盲囊(60.2~1130ng·g^(-1))和胃(68.2~1181ng·g^(-1))显著大于表皮(9.31~569ng·g^(-1))(p<0.05),幽门盲囊和胃在长棘海星积累OPEs时起着重要作用;长棘海星组织对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IPP)的生物富集能力较强,即TDCIPP在长棘海星组织中的生物富集因子BAFs大于5000L·kg^(-1);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IPP)、TDCIPP和磷酸三正丁酯(TNBP)在从珊瑚向长棘海星传递过程中表现出了生物放大效应,即长棘海星可以通过捕食珊瑚富集这4种OPEs;源解析表明,南海长棘海星体内OPEs可能主要来源于南海渔业活动、岛礁建筑和周边国家废弃物的释放,少部分可能来自船舶运输过程的释放。
王辰燕史敬文颜安南康亚茹王煜轩覃素丽韩民伟张瑞杰余克服
关键词:有机磷酸酯生物富集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