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280 被引量:380H指数:8
相关作者:刘福芳杨晓斌薛晓明王静黄鹏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4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政治法律
  • 65篇文化科学
  • 41篇哲学宗教
  • 40篇经济管理
  • 26篇历史地理
  • 14篇天文地球
  • 13篇社会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艺术

主题

  • 29篇教育
  • 27篇主义
  • 21篇大学生
  • 18篇高校
  • 17篇政治
  • 14篇社会
  • 14篇文化
  • 13篇社会主义
  • 12篇思想政治
  • 10篇视域
  • 10篇权利
  • 9篇乡村
  • 9篇教学
  • 8篇道德
  • 8篇儒学
  • 7篇社群主义
  • 6篇政治理论
  • 6篇自由主义
  • 5篇当代大学生
  • 5篇优先性

机构

  • 254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国家海洋信息...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共青岛市委...
  • 1篇长治学院
  • 1篇国际关系学院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8篇王付欣
  • 7篇黄盛
  • 7篇陆信礼
  • 5篇董振娟
  • 4篇刘永祥
  • 4篇李艳霞
  • 3篇王枚
  • 3篇蔡勤禹
  • 3篇杨晓斌
  • 3篇李晓伟
  • 2篇宫秀琪
  • 2篇姚新中
  • 2篇汪孔梅
  • 2篇王洪兵
  • 2篇张岳红
  • 2篇荆友奎
  • 2篇张松梅
  • 2篇刘福芳
  • 2篇李尹
  • 2篇王静

传媒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9篇学园
  • 7篇文教资料
  • 7篇中共青岛市委...
  • 4篇淮阴师范学院...
  • 4篇山东青年
  • 4篇现代农村科技
  • 4篇当代儒学
  • 3篇东岳论丛
  • 3篇道德与文明
  • 3篇海洋开发与管...
  • 3篇东方论坛(青...
  • 3篇山东社会科学
  • 3篇海洋通报
  • 3篇天津市社会主...
  • 3篇中共济南市委...
  • 3篇中国高校社会...
  • 2篇江汉论坛
  • 2篇党史文苑

年份

  • 27篇2024
  • 34篇2023
  • 27篇2022
  • 20篇2021
  • 17篇2020
  • 20篇2019
  • 12篇2018
  • 17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13篇2013
  • 12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2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成绩评价体系改革与实效性分析——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宣部、教育部推行的“05”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方案中学时最多、学分比例最高的课程。本文主要分析了这次改革以来。中国海洋大学社科部“概论”课教研室对“概论”课成绩评价体系改革的实施状况和取得的成效。
李艳霞薛晓明
关键词:实效性
试析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问题及择业引导对策
2015年
当前,不少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存在着一些认知偏差,不能客观公正的实现择业就业,不恰当的择业观使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本文主要从择业意向、择业自我定位、择业态度等方面入手,找出其中存在的择业问题,继而通过社会、高校、家庭、大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着手解决。
于晨晨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
《论语》学研究的新成果——评《20世纪〈论语〉诠释研究》
2023年
刘伟教授《20世纪〈论语〉诠释研究》(下文简称《诠释研究》)一书于2022年12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对《论语》学基本内涵等相关理论问题的阐释及20世纪前《论语》学形成和演变的总结回顾;二是对20世纪《论语》学发展的检讨;三是关于《论语》学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细读全书,《研究》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创新性,就其大者来说.
陆信礼毕景玉
关键词:《论语》学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对于残障学生来说,特教学校职业教育为他们搭建了一座通往自强自立生活的桥梁。调查发现,目前青岛市的几所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综合发展较好,但是在招生数量、教学内容和方式、就业服务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完善特教学校职业教育有助于减少残疾障碍,提升残障学生的就业机会,使他们平等、公正地融入社会,享受应有的权力和待遇。
金玲
关键词:职业教育
移风易俗:医学方书与宋至清初的禁巫兴医活动新识
2020年
宋代,为实现"一道德,同风俗"的愿景,国家曾发起大规模的禁巫兴医运动,力图通过传播正规的医学知识改变巫觋主导民间医疗事务的局面,而编撰、刊刻和传播方书是其主要方式。在此过程中,皇帝、士大夫常常在书名中加入颇具教化意涵的词汇,并以刻石立碑的方法在公共空间公示方书,从文本传播和接受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使得治病救人的方书不再是价值中立的知识载体,而是融国家政治权力与医学知识权威于一体。不过,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方书生产的大众化和商业出版的兴盛,大量通俗、简易、商品化的方书涌现,使得方书成为国家政治权力与医学知识权威象征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大大降低,再加上清前期对巫觋实行严厉的禁断政策,因此,入清以后,此类活动逐渐偃旗息鼓。
刘希洋
关键词:社会教化文本权力
1936年天津大沽口冰灾与救助被引量:1
2018年
1936年1月底至3月初,天津大沽口内外发生了3次严重冰灾,使进出口船只被冰凌围困少则几天多至几十天,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冰灾发生后,交通部、海河工程管理局和天津航政局参与救灾,天津航业同业公会与轮船公司一起展开自救,在官民努力下减轻了冰灾造成的损失。但是,这次冰灾发生和救助过程中的预警缺乏、应急设施不足、部门合作不力以及海河工程局管理权外国人控制等问题,值得以后的抗灾救灾借鉴。
蔡勤禹尹宝平
关键词:救助
欧美身份政治的历史演进与治理困境被引量:6
2020年
身份政治是理解欧美国家民族问题的重要切入口。虽然欧美学界对身份政治的内涵和起点有一些争议,但他们均比较关注20世纪60年代以来起起落落的身份政治现象。从民族问题的角度考察,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身份政治演进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彰显的是少数人问题,突出表现为种族与移民问题,第三阶段则突显为多数人身份政治问题,其特点是民粹主义与保守主义糅合。欧美身份政治是一场多主体复合博弈,牵涉国家与社会关系,各种诸意识形态竞争,政党政治博弈,不同身份群体竞争等;欧美国家身份政治演进过程包含了复杂的思想动力与叙事博弈,左翼思想、社群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均涉入其间,进而呈现出身份解放政治、身份承认政治、身份容纳政治、身份对决政治等线索与生态,亦折射出身份政治治理的不同脉络与张力。身份政治对欧美国家政治变迁具有双重作用,但近期的发展业已构成西方治理危机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从理论和国家治理层面加以回应。
王军黄鹏
关键词:身份政治左翼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话语
大革命时期中共党报党刊中的调查研究精神
2023年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早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将调查研究精神贯彻于办报办刊的活动之中。具体来看,中共报刊一方面从农村政治经济状况和农民运动发展态势入手,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农村调查,另一方面则围绕着青年团体发展情况和青年运动实际状况,进行了全面的青年调查。中共报刊的这种调查研究,不仅在大革命时期有力推动了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和青年运动向前发展,而且对于当代党的新闻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张亚辉
关键词:大革命党报党刊
“同情”的利他主义解释辩护
2024年
同情的利己主义解释的支持者认为,我们在面对他人的痛苦时被同情心唤起了自身的负面情绪,同情激发的助人行为是为了减少负面情绪的利己行为。同情的利他主义解释也预设同情会带来某种负面情绪的事实,但认为同情即使伴随痛苦仍可以产生利他动机。休谟的“同情—怜悯模型”区分了狭隘同情和广泛同情,并且认为广泛同情产生了包含关切他人的怜悯情感;巴特森的“移情—利他假说”则区分了自我利他行为和纯利他行为,并且认为后者对应一种以他人为主导的移情关切。休谟的道德哲学阐明了同情的利他性的产生机制,而巴特森用心理实验的方式为休谟的哲学观点提供了实证辩护。
姚新中张燕
关键词:利他主义利己主义休谟
再论全人类共同价值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基于“民主”的视角
2023年
西方“普世价值”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虽都包含民主等内容,但在多方面存在差异。从内涵方面看,“普世价值”是一种虚假的、抽象的价值观念,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一种真实的、实践的价值观念;从理论支撑方面看,“普世价值”以“历史终结论”这一落后的理论为支撑,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支撑;从本质目标方面看,“普世价值”以维护西方中心地位、实施霸权为目标,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为目标;从发展前景方面看,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含有霸权和强权色彩的“普世价值”不可避免地被历史所淘汰,被倡导合作共赢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所超越。
王付欣郭笑笑
关键词:民主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