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
- 作品数:52 被引量:217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丽芬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星火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食用菌新秀白芦菇的甄别鉴定与子实体多糖抗氧化研究
- 对一株沙县金农菌业有限公司从野外采集的菌株白芦菇进行甄别鉴定,并对其子实体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及单糖组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形态学与rDNA-ITS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白芦菇进行种属鉴定;检测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
- 戚梦刘城移赵强张琪辉胡开辉傅俊生
- 关键词:多糖抗氧化单糖组成
- 文献传递
- 农法栽培与工厂化栽培银耳的品质比较被引量:2
- 2023年
- 农法栽培和工厂化栽培是银耳生产的两种主要方式。按国家标准方法对古田县农法栽培(12批次样品)和工厂化栽培(6批次样品)银耳的粗蛋白、粗纤维、总糖、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砷、镉、汞、铅等重金属及六六六、滴滴涕等农药残留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总体营养成分含量农法栽培银耳与工厂化栽培银耳相差不大,其中粗蛋白含量农法栽培在8.3%~10.2%,工厂化栽培在8.9%~10.5%;粗纤维含量农法栽培在2.2%~2.8%,工厂化栽培在2.3%~3.4%;总糖含量农法栽培在63.6%~70.2%,工厂化栽培在61.9%~75.1%;氨基酸总量农法栽培在58.5~76.6g/kg,工厂化栽培在64.2~68.1g/kg。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含量,两种模式栽培银耳的检测结果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关于干制食用菌的限量要求。农法栽培和工厂化栽培的银耳内在品质上差异小的原因可能与应用的栽培基质和菌株基本一致有关。
- 张李躬
- 关键词:银耳粗蛋白粗纤维总糖
- 杏鲍菇菌糠锰过氧化物酶提纯工艺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锰过氧化物酶(MnP)是降解木质素等各种芳香类化合物的关键酶之一,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优化了杏鲍菇菌糠锰过氧化物酶的提取条件,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双水相萃取、透析浓缩和冷冻干燥的方法获得一定纯度的成品酶。结果表明:粉碎时间30 s,摇床转速130 r/min,摇床时间1 h,提取温度30℃,水作为提取液并且料液比1 g∶5 mL的优化工艺下,经20%硫酸铵分级沉淀、双水相萃取、透析浓缩和冷冻干燥后获锰过氧化物酶3. 075 U/g,回收率79. 33%,说明杏鲍菇菌糠中锰过氧化物酶含量高,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 闫苗罗青赖春芬李崇刘骊孙淑静
- 关键词:杏鲍菇菌糠纯化
- 斑玉蕈‘闽真5号’的选育报告被引量:1
- 2022年
- 斑玉蕈‘闽真5号’品种系以‘闽真3号’与‘白玉-01’作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获得。该品种菌盖白色,呈半球形,表面斑纹少而小。鲜菇蛋白质含量2.1%,氨基酸总量1.43%。示范栽培表明,‘闽真5号’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0–27℃,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12–17℃,袋栽菌包培养周期为110 d,出菇周期为28 d,平均单袋产量635.17 g/袋。该品种具有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商品性状好等优良性状,适用于袋栽工厂化周年栽培。
- 李佳欢金文松孙淑静孙淑静张海洋胡开辉
- 两种真姬菇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研究两种真姬菇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多酚含量。制备真姬菇粗提物、正己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与水萃取物,分析它们的抗氧化活性与测定它们的多酚含量。结果表明:闽真2号正己烷萃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好,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正丁醇萃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闽真3号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与ABTS自由基能力均最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真姬菇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考虑抗氧化活性与萃取率,正己烷萃取物与乙酸乙酯萃取物可被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科学领域。
- 刘继攀张紫华关振华刘文君李佳欢金文松胡开辉
- 关键词:真姬菇天然抗氧化剂多酚含量
- 杏鲍菇蓝光受体wc-1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被引量:3
- 2019年
- 光照是高等真菌子实体发育必不可少的环境因子之一,真菌通过光受体感受光信号,WC-1蛋白既有对光信号应答能力,又可以作为转录因子,激活下游基因表达。为了对真菌光感应系统作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利用杏鲍菇Ple-tm菌株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了杏鲍菇wc-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wc-1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诱导表达。结果显示:wc-1基因(GenBank登录号:MG705181)长为2614 bp,含有一个2205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FR),编码73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Mw)为81 k D,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为6.29。同源性比对发现,与平菇中蓝光受体在氨基酸水平上相似性达82%以上,显示其较高的保守;成功构建含有wc-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wc-1,体外诱导表达出融合蛋白,该重组蛋白在18℃、0.1 mmol/L IPTG、12 h时表达量最大,且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杏鲍菇子实体形成机理及蓝光受体蛋白的结构奠定了基础。
- 闫苗刘云超李帆辛思洁陈利丁艾柳英孙淑静
- 关键词:杏鲍菇蓝光受体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 斑玉蕈菌包成熟度判定多尺度指标的建立与应用
- 斑玉蕈是我国工厂化生产的重要品种之一。斑玉蕈生产周期较长,主要由于斑玉蕈菌丝培养必须经一个生理成熟期(后熟期),才能长出较好的菇蕾。因此,斑玉蕈菌丝培养过程成熟度的判断直接影响斑玉蕈的生物学效率和产量。针对目前国内斑玉蕈...
- 孙淑静张职视林辉李佳欢胡开辉
- 关键词:酶活性成熟度生物学效率
- 文献传递
- 一株野生食用菌白芦菇的鉴定及发酵条件被引量:9
- 2019年
- 【背景】白芦菇是从沙县野外分离并驯化栽培的食用菌,因其子实体从原基形成到采摘时所经历的棒形期、钉头期均为白色且形似芦笋,因此当地也称之为"白芦菇"。【目的】对白芦菇进行鉴定,并研究其菌丝发酵培养特性。【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与r DNA-ITS分析对白芦菇进行鉴定;以摇瓶发酵的菌丝体生物量干重为指标,经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试验综合筛选得到白芦菇菌丝发酵的最适条件与配方。【结果】形态学观察与ITS鉴定分析表明白芦菇在分类上属于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学名为Pleurotus giganteus,其菌丝摇瓶发酵最适条件为温度25°C、pH 8.0及避光培养,菌丝摇瓶发酵最适配方为:玉米粉25.0 g/L,黄豆粉3.0 g/L,KH2PO4 1.5 g/L,MgSO4·7H2O 1.0 g/L,硫胺素50.0 mg/L。【结论】对白芦菇的种性鉴定与菌丝发酵条件研究可为后续的科学推广与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 戚梦刘城移赵强张琪辉胡开辉吴小平林文雄傅俊生
- 16种茯苓菌株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与三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筛选茯苓高产胞内多糖和胞内三萜的优良液体发酵出发菌株。采用PDA富集固体平板培养与液体发酵培养测定菌丝体生长速率;采用液体发酵策略分析16种茯苓菌株产胞内多糖与胞内三萜的潜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生长于固体培养基与种子培养基的生长速率之间没有关联性;降低一级种子培养基初始pH值到4.0时能有效缓解茯苓菌株培养物褐化现象;AS5.137胞内多糖含量最高,达377.60±0.10 mg/g,而DB菌株显示出最高的胞内多糖产量,达1.01±0.13 g/L;Y1菌株胞内三萜含量最高,达83.89±4.28 mg/g,而Jingzhou28菌株胞内三萜产量最高,达136.63±26.66 mg/L。就生产茯苓胞内多糖与胞内三萜而言,AS5.137与DB菌株适合作为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出发菌株;Y1,Jingzhou28,Z(z)与Xingpinzhong菌株均较适合作为液体发酵产胞内三萜的出发菌株。
- 金文松刘文君李立志夏俊慧李长乐林辉张燎原张燎原
- 关键词:茯苓胞内多糖液体发酵
- 真姬菇新菌株X1品种特性和生产性能评价被引量:1
- 2020年
- 为鉴定真姬菇新菌株X1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为后续该菌株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选用古田县真姬菇主栽菌株HX1为对照,通过栽培周期、子实体产量、农艺性状等表现对真姬菇新菌株X1进行生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真姬菇新菌株X1子实体簇生型;菌盖白色;菌柄白色、质地较硬;与菌株HX1相比培养周期缩短10 d以上;生产同步性好、出菇整齐,平均鲜菇单产676.52 g·袋-1,较菌株HX1增产5.86%。综上,真姬菇新菌株X1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价值。
- 郑峻朱传进王丽芬都新荣胡开辉
- 关键词:真姬菇新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