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
- 作品数:116 被引量:387H指数:11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法学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跨区域应急协同治理的财政进路——以对口支援为切入点被引量:4
- 2022年
- 作为突发事件跨区域应急治理的重要实践形式,中央政治动员下的对口支援机制实现了财政资源的横向府际流动。然而,政策工具定位的对口支援有待法律层面的正式认可,临时性的财政安排需要理顺权责分配和重视制度激励,应急治理实践形式亟需纳入规范轨道。跨区域应急治理有必要厘清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具体可从三个层面进行展开,即宏观层面的价值目标与主体关系,中观层面的权责分配与制度供给以及微观层面的成本收益与利益协调。协同理论作为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可为突发事件下的跨区域应急治理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跨区域应急治理应当基于结构、战略、执行相互作用的“组织—规则—行动”的协同框架设计,财政进路的构建有助于实现跨区域应急协同治理的组织化、规范化及制度化。
- 李楠楠
- 关键词:应急协同治理财政对口支援
- 《民事诉讼法》自主学习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线上教学工具与资源的视角
- 2022年
- 在以往的《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在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背景下,《民事诉讼法》课程可以基于线上教学工具与资源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形成包括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内容、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完整自主学习模式体系,保证课程效果实现。为了将这一模式的优势深入发挥,教师还必须着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精力投入。
- 王淼
-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
- 以知识产权协同发展助推京津冀物流一体化被引量:1
- 2018年
- 京津冀物流领域知识产权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力度较弱、协同发展意识不足,是目前制约以知识产权协同发展助推京津冀物流一体化的三大主要障碍。基于协同理论和系统思维理论,可以构建由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物流企业间的配合、知识产权规则体系、组织机构等四大要素构成物流领域知识产权协同系统助推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发展。以知识产权协同发展助推京津冀物流一体化的策略与路径:一是确定京津冀物流企业知识产权协同发展的管理模式;二是通过政策激励和利益刺激建立物流领域知识产权共享机制;三是规范物流技术标准化管理,以物流技术标准落地力促物流一体化;四是完善京津冀物流领域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
- 刘洁
- 关键词:物流一体化
- 弱合法性场域下制度创业与差异化竞争的最优区分——基于知识付费领域的多案例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制度创业是解释数字经济时代新兴产业崛起的重要理论视角。但是近年以知识付费领域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表现出与过去研究不同的制度创业过程和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处于弱合法性场域这一特殊情境下。因此,需要新的理论对制度创业以及后续过程进行更系统、深入和延续性的补充。本文以"最优区分"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喜马拉雅FM、得到APP和知乎LIVE的多案例研究,分析弱合法性场域下从制度创业到差异化竞争这一连续性的企业成长过程。研究发现弱合法性场域下知识付费平台的制度创业过程,是一种基于多维度合法性逻辑和差异化逻辑协奏平衡的战略选择。在制度创业早期,多家企业共同通过不同合法性维度的整合协奏建立整个产业商业模式的合法性认知;在制度创业中后期,企业在之前的基础上通过在部分维度上追求差异化并在其他维度上保持或提高合法性的补偿协奏,实现"斗而不破"的市场竞争,最终在保持整体产业合法性的基础上实现个体企业的差异化商业模式。本文整合了制度创业和最优区分的理论框架,在战略协奏观的视角下剖析了新兴知识付费平台制度创业的行动策略、内在逻辑和演化机制。
- 宋立丰宋立丰鹿颖
- 关键词:制度创业
- 京津冀空间布局的优化路径被引量:4
- 2022年
- 空间布局是京津冀功能定位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京津冀三地在人口、产业、交通与城镇格局等方面存在着创新型人才差距悬殊、产业链融合布局有难度、交通空间格局综合体系街接不够、城市体系存在断层等问题。未来京津冀空间布局优化路径应重视提升京津双城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三大发展轴,促进三大都市圈耦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战略性功能区,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形成优势突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 肖金成李博雅邢干
- 关键词:京津冀
- 金融监管规章影响合同效力的公序良俗通道研究
- 2021年
- 合同作为“私人自治”的产物,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交易机制安排。随着《民法总则》实施和《民法典》的颁布,包括合同在内的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判定,“公序良俗”已经取代《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的表述。201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九民纪要”)对金融商事领域司法实践的上述做法持肯定的态度。
- 杜一华尹鑫鹏
- 关键词:公序良俗私人自治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金融监管
- 从世行营商环境排名看我国信贷信息系统建设
- 2023年
- 对比世界银行近几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发现我国“获得信贷”指标一直处于低于整体排名的位置,对我国整体营商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二级指标发现我国信贷信息系统存在动产担保登记分散、信用信息缺乏市场化力量及法律保障的问题。结合我国现有信贷信息系统发展情况,从改善我国信贷信息环境角度提出建立多层次担保登记机构,同时推进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 张怡雯尚珂
- 关键词:营商环境
- 区域性股权市场中区块链交易平台监管制度完善研究
- 2024年
- 我国以区域性股权市场为起点,重视区块链技术在证券市场的应用。与理论构想中的“去中心化”“去平台化”不同,当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区域性股权市场交易时,交易平台仍不可或缺。当前,我国的股权交易平台监管制度尚未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产生的新风险予以有效回应,区块链股权交易平台监管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定位尚不明确,全生命周期有效监管制度有待形成。为此,应将区块链股权交易平台监管制度有效纳入场外市场法律体系。针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产生的新问题,亟须完善现有的平台监管制度,对平台进行以主体资质和业务模式为核心的全面准入审查,运用监管科技实现平台的持续监管,多方合力优化平台的自律监管,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监管制度。
- 王淼
- 关键词:区块链股权交易
- 运用“红头文件”处理行政举报的法律思考
- 2022年
- 行政举报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项法定制度,对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政府、提升行政效能具有积极意义。在实践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已制发大量的行政举报类“红头文件”,旨在对法律规则进行细化。运用“红头文件”处理举报事项属于立法治理的有机延伸,是依法行政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运用“红头文件”处理举报事项,蕴藏“文件政治”溢出效应、填补举报立法漏洞等现实动因。为推动行政举报的规范化,有必要增强“红头文件”的法治化与合理性,改进其对社会治理的法律塑造效果。
- 李凌云
- 关键词:红头文件社会治理
-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难点与应对
- 2022年
- 2019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回应了社会各界的诉求,增强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该法实施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围绕该论题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在涵盖领域、诉讼利益、发展态势上呈现新特征。在新时代,应重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面临的新难题,秉持权利保障、利益衡量、政策考量等司法理念,从制度定位客观化塑造、当事人资格判定、例外信息实质性审查、审理方式优化等方面予以完善,以发挥该类诉讼的社会治理功能。
- 李凌云
- 关键词:行政诉讼政府信息公开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