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作品数:352 被引量:715H指数:11
相关作者:王应沈雅雯钱荟郭志威刘家裕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6篇期刊文章
  • 80篇会议论文
  • 3篇标准

领域

  • 89篇理学
  • 74篇化学工程
  • 5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0篇文化科学
  • 30篇医药卫生
  • 30篇一般工业技术
  • 2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9篇生物学
  • 13篇电气工程
  • 9篇农业科学
  • 7篇电子电信
  • 6篇经济管理
  • 5篇机械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冶金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1篇教学
  • 20篇分子
  • 19篇纳米
  • 16篇动力学
  • 16篇教学改革
  • 15篇羟基磷灰石
  • 13篇电化学
  • 13篇污染
  • 13篇离子
  • 13篇课程
  • 12篇电池
  • 12篇色谱
  • 12篇降解
  • 12篇复合材料
  • 12篇复合材
  • 10篇相色谱
  • 10篇金属
  • 9篇雨水
  • 6篇毒性
  • 6篇多孔

机构

  • 349篇深圳大学
  • 9篇深圳出入境检...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北京大学
  • 6篇教育部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东莞理工学院
  • 5篇香港科技大学...
  • 4篇深圳职业技术...
  • 4篇香港科技大学
  • 4篇深圳市计量质...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学研究院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韩山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3篇中国科学院过...
  • 3篇中国质量认证...
  • 3篇清华大学研究...

作者

  • 8篇张培新
  • 7篇杨波
  • 7篇何庆华
  • 6篇于斌
  • 6篇吕维忠
  • 6篇林君峰
  • 6篇倪卓
  • 6篇王成云
  • 6篇沈雅雯
  • 5篇袁秋华
  • 5篇屈军乐
  • 5篇林丹樱
  • 3篇谢堂堂
  • 3篇周莉
  • 3篇曹博
  • 3篇王丹丹
  • 3篇刘龙
  • 3篇张鸿
  • 3篇陈福明
  • 3篇阮文科

传媒

  • 37篇深圳大学学报...
  • 32篇广东化工
  • 10篇食品安全质量...
  • 6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化学与粘合
  • 4篇高分子通报
  • 4篇化学进展
  • 4篇广州化工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塑料
  • 3篇功能高分子学...
  • 3篇物理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3篇精细化工
  • 3篇Chines...
  • 3篇热固性树脂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25篇2024
  • 37篇2023
  • 34篇2022
  • 32篇2021
  • 33篇2020
  • 50篇2019
  • 45篇2018
  • 38篇2017
  • 42篇2016
  • 13篇2015
3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POC混合式物理化学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被引量:1
2023年
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依据物理化学课程和SPOC课程的特点,采用“课堂教学+UOOC平台任务布置+平台信息反馈”的方式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构建了基于UOOC平台的SPOC混合式教学形式,以“多组分热力学”为例介绍了SPOC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及实践。从教学效果来看,SPOC混合式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辛红曹慧群魏波
关键词:物理化学
双酚类化合物在土壤中的污染特征
双酚类化合物(Bisphenols)作为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的重要前体,被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等产业和各种精细化工产品中[1]。近年来,双酚A(BPA)全球生产量已达到600万吨/年[2]。然而有关双酚类化合物的相关研究侧...
叶志伟李菊英
关键词:土壤
基于雨课堂的大学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被引量:9
2021年
雨课堂是一个智慧教学工具,大学化学是高校对非化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针对大学化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遇到的困难,探索了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对传统课堂进行了有益的补充,通过作者基于雨课堂的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以难于掌握的物质结构基础为例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和设计,提高了教学效果,希望能为本科院校基于在线教学辅助工具的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曹慧群曹博张平玉辛红
关键词:大学化学混合式教学
平场复用多焦点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成像
2022年
多焦点结构光照明显微技术(multifocal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MSIM)能在50μm的成像深度内和1Hz的成像速度下实现两倍于衍射极限分辨率的提升,相比传统的宽场结构光照明显微技术,具有较大的成像深度和层析能力,更适合应用于厚样品的长时程三维超分辨成像.然而,MSIM存在成像速度慢、图像处理过程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场复用多焦点结构光照明的快速超分辨显微成像方法和系统(flat-field multiplexed MSIM,FM-MSIM),通过在照明光路中插入光束整形器件,将高斯光束转变为均为分布的平顶光束,提高激发点阵的强度均匀性和扩大视场;通过将每个衍射受限的激发点沿y方向延长,形成新的多路复用多焦点阵照明图案,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扫描步数,进而提高成像速度和信噪比;结合基于多重测量矢量模型的稀疏贝叶斯学习图像重构算法,简化图像重构步骤,在保证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实现至少4倍于传统MSIM的成像速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搭建的FM-MSIM系统进行了BSC细胞微管样片和小鼠肾切片标准样片的超分辨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系统的快速三维超分辨成像能力,对于MSIM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葛阳阳何灼奋黄黎琳林丹樱曹慧群屈军乐于斌
关键词:超分辨成像
充分稳定和暴露的铜基异质结实现CO_(2)高效电还原制乙醇
2024年
二氧化碳(CO_(2))虽然被视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温室气体,但也是储量最丰富的碳资源,对其进行转化和利用将对社会环境和能源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电化学还原CO_(2)(CO_(2)RR)不仅转化效率高,而且成本较低,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在众多催化剂中,廉价易得的铜基催化剂被认为是电化学催化还原CO_(2)生成高附加值产物的理想催化剂之一,其中铜氧化物的存在是CO_(2)RR生成高附加值产物的关键.然而,CO_(2)RR过程是在负电位下进行的,当施加电位低于‒0.1 VRHE时,铜氧化物很容易被还原为金属态铜.因此,催化剂稳定氧化态铜的能力在保持连续、高效和稳定的CO_(2)RR产多碳产物性能中至关重要.本文将简单的O_(2)等离子体处理技术与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合成了多孔碳纳米纤维负载的Cu/Cu_(x)O异质结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催化CO_(2)RR的性能.在静电纺丝过程中,Cu-ZIF-8前驱体的加入使得热处理后的原丝纤维中形成了丰富的网络贯穿多孔结构,该结构有效地实现了铜纳米颗粒的均匀分散;随后,通过O_(2)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在碳纳米纤维中构建了大量的开放介孔,为CO_(2)的吸附和反应提供了有利环境,并使Cu/Cu_(x)O异质结位点暴露于反应界面.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400 mA cm^(‒2)电流密度下,独特的Cu/Cu_(x)O异质结活性位点电催化还原CO_(2)生成乙醇的法拉第效率可达70.7%,该性能优于未经O_(2)等离子体处理的多孔铜纳米纤维.此外,高暴露的Cu/Cu_(x)O异质结活性位点显著地增加实际参与反应的活性位点数量,经计算Cu/Cu_(x)O异质结CO_(2)RR产乙醇的质量活性高达8.4 A mg^(‒1),是目前报道生产乙醇的较高质量活性.多孔碳纳米纤维衬底不仅具有协同电子输运能力,而且在CO_(2)RR测试中施加的负电压有助于维持Cu/Cu_(x)O异质结构的稳定性,使其在高电流密度下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催化稳定性.此外,本文利用原�
蒋兴星赵雨昕孔艳孙建桔冯上照胡琪杨恒攀何传新
关键词:乙醇
汉江水体和沉积物中噬菌体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2014年3月和10月汉江中下游6个断面的水体和沉积物监测样品,获得384个高质量vOTUs(viral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研究表明,vOTUs中95%以上隶属Caudovirales(有尾噬菌体目),丰度居前3位的科分别为Myoviridae(肌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长尾噬菌体科)和Podoviridae(短尾噬菌体科)。主坐标分析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病毒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而水体中群落易随季节发生变化,同流域的水体和沉积物中群落可能具有连通性。宿主来自2域(界)19门,丰度最高的宿主是Proteobacteria门(变形菌门)。88%的vOTUs具有单一的门水平的宿主,有3个vOTUs跨越5个门。跨域(界)感染的vOTUs在感染古菌界Thermoproteota门的同时,最常见的是感染细菌界的Bacteroidota门(拟杆菌门)。与水体相比,沉积物中宿主的群落组成更加多样。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噬菌体与其宿主的组成在门水平上一致。
孙立宇尚韵依李治龙薛泽环刘唐
关键词:噬菌体宿主水体沉积物
自支撑界面复合电催化剂的设计与性能调控
何传新杨恒攀胡琪吴玉林清
铜负载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2016年
以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硫酸铜溶液为原料,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进行铜负载二氧化钛纳米带复合材料制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抑菌圈法、细菌比浊法等分析技术研究了所制备负载纳米带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在水热条件下可生长成纳米带,铜均匀负载在纳米带上,从而制备出铜负载二氧化钛纳米带复合材料,负载程度可以通过更改照射时间、硫酸铜浓度等条件进行微调;该负载纳米带复合材料对革兰氏菌有很好的抗菌性能,且负载程度越高,产物抗菌性能越大。
张江涛朱光明吴海林陈焕文汤皎宁曹广忠龚晓钟
关键词:抗菌性
溶胶-凝胶辅助水热法制备硼掺杂纳米VO2粉体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溶胶-凝胶辅助水热法制备了硼掺杂纳米二氧化钒(VO2)粉体,探究了双氧水(H2O2)浓度、水热时间、退火温度、不同硼掺杂剂、硼掺杂量等工艺参数对合成硼掺杂纳米VO2(M)粉体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硼掺杂纳米VO2粉体的结构、形貌和相变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2O2浓度为15%,水热时间为72 h,退火温度为600℃,硼掺杂剂为硼酸、硼掺杂量≤10 at%为较优合成工艺条件;所制备出的硼掺杂纳米VO2粉体尺寸约为100nm,形貌呈珊瑚状;硼原子成功替代了VO2(M)晶格中的钒原子,当实际掺杂量为0.6 at%时,相变温度降低7.2℃。
周俏婷周天滋黄春波历良普华悦吕维忠
关键词:二氧化钒相变温度硼掺杂
碱钨青铜粉体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碱钨青铜(MxWO3,M=Cs,Rb中的1种或2种)粉体,探究了铯、铷分别单掺杂和铯、铷共掺杂对钨青铜粉体晶相、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UV-Vis-NIR)、隔热膜温度测试仪对所合成碱钨青铜粉体的物相、形貌、光学性能和隔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所合成的碱钨青铜粉体结晶性较好、粒径较小;Cs、Rb共掺杂的透明绝热指数K=157.34比Rb单掺杂提高了23.92,改善了Cs单掺杂在1076 nm处透过率突变的情况;Cs、Rb共掺杂的温差(与起始温度相比)为4.9℃,比Rb单掺杂的温差下降了5.7℃。
黄春波郑威猛王俊生厉良普华悦周俏婷周天滋吕维忠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共掺杂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