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作品数:213 被引量:303H指数:7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4篇医药卫生
  • 42篇生物学
  • 13篇文化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7篇细胞
  • 18篇免疫
  • 16篇蛋白
  • 16篇肿瘤
  • 14篇基因
  • 13篇病毒
  • 12篇干细胞
  • 11篇教学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9篇手术
  • 9篇子宫
  • 9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8篇单孔
  • 8篇单孔腹腔镜
  • 8篇单孔腹腔镜手...
  • 8篇腔镜手术
  • 7篇代谢
  • 7篇血管

机构

  • 208篇中国科学技术...
  • 32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蚌埠医学院
  • 1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安徽中医药大...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广...
  • 4篇山东省肿瘤防...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牡丹江师范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生物岛实验室
  • 3篇济南国科医工...
  • 3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2篇申勇
  • 2篇高欣
  • 2篇刘淼
  • 2篇盛治进
  • 2篇张忠兴
  • 2篇姚湧
  • 2篇刘桂建
  • 2篇陈冬丽
  • 2篇王敏
  • 1篇周立新
  • 1篇管又飞
  • 1篇赵卫东
  • 1篇陈联万
  • 1篇韩菲
  • 1篇高强
  • 1篇周伟奇
  • 1篇周志勇
  • 1篇曹歆轶
  • 1篇李炜
  • 1篇李霞

传媒

  • 24篇中国科学技术...
  • 9篇手术电子杂志
  • 7篇中国科学:生...
  • 5篇科学通报
  • 5篇生物化学与生...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生物学杂志
  • 4篇中国生物化学...
  • 4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3篇中华腔镜外科...
  • 3篇合成生物学
  • 2篇现代化工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生殖医学杂志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42篇2024
  • 69篇2023
  • 43篇2022
  • 34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2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质网与线粒体接触复合物ERMES在真菌中的结构组成和功能被引量:2
2022年
真核生物细胞中,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会进行持续的分裂与融合,从而改变自身形态来满足细胞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能量代谢需求.除此之外,线粒体的动态与功能还依赖于与其他细胞器的互作及一些代谢产物在互作过程中的双向交流.与线粒体互作的细胞器包括脂滴、过氧化物酶体、液泡和内质网等.在真菌细胞中,线粒体与内质网的互作由存在二者之间的内质网-线粒体接触复合物(ER and mitochondria encounter structure,ERMES)介导.ERMES复合物对于维持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其破坏会影响线粒体的动态、钙离子信号、磷脂组分的转运、真菌耐药性和致病真菌的毒力等.本文着重对ERMES复合物在真菌细胞中的组装、功能及其组装调控机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讨论.
魏雯帆郑碧玉符传孩
关键词:线粒体内质网真菌
“双一流”背景下人体机能学实验课程建设初探被引量:4
2022年
为培养“双一流”大学创新型医学人才,构建全面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人体机能学实验又是基础医学实验的核心课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2017年底开始组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文章以人体机能学实验课程体系入手,探讨信息化集成实验教学平台、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材的建设以及教学效果,以期为今后建设多元的、创新的、具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色的人体机能学实验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胡媛萍黄伊娜陈聚涛孙红荣汪铭
关键词:实验教学课程建设
上皮间质转化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关系被引量:4
2022年
上皮间质转化(EMT)通过改变乳腺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调控与干性、迁移及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发生、转移、耐药及复发。肿瘤微环境因子通过细胞内的转录因子、表观因子、信号通路同时调节EMT和干性。本述评聚焦阐述了EMT与乳腺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探讨乳腺癌的潜在治疗策略。
吴婷月陈雯敏陈策实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乳腺癌干细胞肿瘤异质性肿瘤微环境信号通路靶向治疗
生长素诱导的蛋白降解技术在线虫精子发生中的应用
2022年
SAC-1/h SAC1(suppressor of actin mutations 1-like protein,SAC1)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的PI4P磷酸酶,也是一种对线虫发育的各个阶段都至关重要的PI(phosphoinositide)信号调控因子.为了研究其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具体功能,采用生长素诱导蛋白降解(auxin-induced protein degradation,AID)的方法,在精子发育过程中对SAC-1进行时间-空间降解.本研究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SAC-1 N端融合Degron-GFP标签,使用生殖腺特异性表达启动子sun-1驱动植物特有的F-box蛋白TIR1表达,构建SAC-1蛋白在生殖腺组织特异性降解的AID虫系.然后通过精子体外激活以及Mito Tracker标记的精子体内运动实验,检测精子的运动能力,分析精子激活时胞内膜细胞器(membranous organelles,MOs)与质膜的融合情况以及线虫的生育能力.结果表明,SAC-1在生殖腺细胞的特异性降解影响精子激活的运动能力,具体表现为激活精子的伪足变短,融合的MOs数量降低,线虫育性明显下降.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生长素诱导的SAC-1组织特异性降解虫系,并表明SAC-1在生殖腺细胞的缺失影响精子细胞的激活及运动,为进一步研究包括SAC-1在内的广泛性表达的多功能蛋白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
陈新艳张琦陈联万王宁马肖静单进赵艳梅赵艳梅
基于DE-3D U-Net的斑马鱼后脑血管共聚焦显微图像分割和量化测量
2024年
斑马鱼后脑部位的脉络丛控制着大脑和血管之间的物质交换,脉络丛周围的血管异常可引发相关的脑血管疾病。本文首先对斑马鱼后脑部位的主要血管进行了连续成像,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拍摄正常情况和柱孢藻毒素处理后的斑马鱼胚胎,获得了斑马鱼在受精后43~63 h的系列三维图像。然后,进一步开发了图像分割的神经网络DE-3D U-Net用于主要后脑血管的分割。网络分割结果显示,3根主要血管的类别像素准确率分别为86.67%、93.18%和83.74%。最后,绘制了斑马鱼后脑血管发育曲线图。结果表明,3根主要的血管半径在高浓度的柱孢藻毒素处理后出现了18%左右的缩减,中脑静脉夹角出现了30°~50°的缩减。此研究提出了一个可用于斑马鱼后脑血管分割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出的数据可为斑马鱼脉络丛发育研究提供基础。
郑文虎李辉陈冲王林波
关键词:斑马鱼后脑血管
维生素C对不同亚型甘氨酸受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amin C,VC)对甘氨酸受体(glycine receptor,GlyR)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表达GlyR不同亚型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并孵育不同浓度的VC,通过膜片钳技术记录孵育VC前后GlyR在EC2浓度的甘氨酸(glycine,Gly)作用下所介导的氯电流。检测2型钠离子依赖性维生素C转运体(sodium-dependent vitamin C transporter-type 2,SVCT2)的抑制剂磺吡酮(sulfinpyrazone,SE)对VC与GlyR关系的影响。通过氨基酸点突变探究VC作用于GlyR的可能位点。结果VC剂量依赖的增强GlyRα1和GlyRα3介导的电流,并且GlyRα3对VC的作用更加敏感。对于GlyRα2,VC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增强作用。SE不影响VC对GlyR介导的电流的增强作用。GlyR第3跨膜片段的第296位丝氨酸的突变显著降低了VC对GlyR功能的增强效果。结论VC显著增强GlyRα1和GlyRα3的功能,但不影响GlyRα2的功能。VC对GlyR的作用不是通过进入细胞内起作用的。GlyR第296位的丝氨酸在VC对GlyR功能的增强作用中起关键作用。
徐延邹桂昌左欣熊伟
关键词:维生素C甘氨酸受体离子通道膜片钳
一株罕见不携带rmpA、rmpA2的多药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
2023年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臭名昭著的机会致病菌,尤以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pneumoniae,hvKp)为重。幸运的是,多数hvKp对抗生素敏感。然而,近年来,多药耐药hvKp(multidrug-resistant hvKp,MDR-hvKp)引发病症的报告剧增,威胁着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本研究报告了一例感染了不携带rmpA和rmpA2的MDR-hvKp的9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例。患者在住院后第8天去世。对患者痰液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克雷伯菌21072329进行表型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21072329属于ST11-KL47 MDR-hvkp,该菌株对大蜡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同时,21072329有着较强的粘性,难以将其完全离心。21072329携带ESBL(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基因(blaCTX-M-65,blaSHV-158,和blaTEM-1)和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2),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耐受。21072329虽具有hvKp的特征,但在其基因组中未发现rmpA和rmpA2。此外,它只携带了一种铁载体耶尔森菌素(yersinabactin)。这表明可能存在其他促进hvKp形成的高毒力因子。MDR-hvKp已经给全球医疗保健带来了巨大负担,携带未知高毒力因子的肺炎克雷伯菌则带来了新的威胁,因此迫切需要进行预防和深入研究。
何知恩曹力文戴媛媛鲁怀伟孙宝林李玉杰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全基因组测序
CRISPR/Cas9介导的Suds3敲除抑制小鼠胚胎干细胞增殖和中内胚层分化被引量:1
2021年
胚胎干细胞(ESCs)具有分化为成体各种细胞的能力,其在发育和分化过程中的命运决定受基因表达、表观遗传和胞外信号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调控。表观遗传调控例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在ESCs的多能性维持以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uds3(Sin3 histone deacetylase corepressor complex component SDS3)是Sin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的重要组分之一,在胚胎发育、细胞增殖、染色体分离等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Suds3在ESCs中的功能例如对ESCs增殖、多能性维持及分化过程中的影响却少有报道。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Suds3基因敲除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并结合细胞培养、体外拟胚体(embryoid body,EB)形成和体内畸胎瘤形成,CCK-8细胞增殖检测和细胞计数实验对Suds3在ESCs中的功能展开研究。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SUDS3蛋白未表达,成功实现了对Suds3基因的敲除。通过对细胞形态的观察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多能性基因的表达,发现Suds3的敲除对ESCs多能性的维持无显著影响。拟胚体形成实验发现,拟胚体形成的第4 d和第6 d,Suds3^(-/-)细胞多能性基因表达并未像野生型细胞一样迅速下调反而提高(^(***)P<0.001),中胚层和内胚层基因表达量相比野生型显著降低(^(***)P<0.001),而外胚层基因表达量相比野生型提高(^(***)P<0.001)。CCK-8增殖检测和细胞计数的结果发现,Suds3的敲除使ESCs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P<0.05,^(***)P<0.001)。体内畸胎瘤形成实验和HE染色表明,Suds3敲除抑制了增殖,同时促进外胚层分化,减少了中胚层和内胚层的分化。并且在Suds3^(-/-)细胞中过表达Suds3可以挽救敲除Suds3引起的ESCs表型变化。本研究成功构建了Suds3敲除的胚胎干细胞系,并表明Suds3的敲除对ESCs多能性的维持无显著影响,抑制ESCs的增殖及促进外胚层分化,限制中胚层和内胚层的分化。�
董春阳王波明金李陈方仕才黄依刘晶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细胞增殖
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切口选择与缝合口诀被引量:1
2023年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微创手术发展,单孔腹腔镜技术逐步运用于子宫肌瘤剥除手术中。单孔腹腔镜手术虽具有切口美观、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但其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子宫切口的选择为手术的基础,创面的缝合为手术的关键,在单孔腹腔镜下选择合适的切口并合理运用缝合技巧,可在降低术者操作难度的同时满足患者的微创要求,减少术中出血,提供更佳的预后,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为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手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吴忆寒缪妙陈继明陈尧夏百荣单武林邢庭玮魏炜炜唐斌杜雨郑虹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手术子宫肌瘤切口选择
Liver-resident NK cells: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Recent studies revealed a unique NK cell subset, termed liver-resident NK (LrNK) cells or liver innate lymphoi...
田志刚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