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山东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作品数:37 被引量:222H指数:11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生产率
  • 10篇企业
  • 7篇全要素生产率
  • 6篇要素生产率
  • 3篇企业生产率
  • 3篇经济增长
  • 3篇出口
  • 2篇道国
  • 2篇东道国
  • 2篇制造业
  • 2篇农产
  • 2篇农产品
  • 2篇农产品贸易
  • 2篇农业
  • 2篇农业全要素生...
  • 2篇企业异质性
  • 2篇资本
  • 2篇金融
  • 2篇金融发展
  • 2篇进口贸易

机构

  • 34篇山东理工大学
  • 7篇南开大学
  • 4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

  • 3篇蒲阿丽
  • 2篇田朔
  • 1篇许家云
  • 1篇王春晖
  • 1篇李平

传媒

  • 6篇南开经济研究
  • 3篇国际贸易问题
  • 3篇产业经济评论...
  • 2篇华东经济管理
  • 2篇世界经济研究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经济与管理评...
  • 1篇商业研究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经济经纬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改革
  • 1篇财经问题研究
  • 1篇亚太经济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产业经济研究
  • 1篇产业经济评论
  • 1篇上海对外经贸...
  • 1篇社会治理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0篇2018
  • 1篇201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资源依赖与地区金融发展
2020年
诸多研究发现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不仅影响了地区经济增长,而且抑制了区域间其他经济和社会活动,但国内相关研究忽略了自然资源依赖对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本文旨在对二者关系进行回答,通过使用2003~2017年各省份统计年鉴数据,构建省级层面自然资源依赖和金融发展的指标,系统地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及其内在机理。结果显示,自然资源依赖度与金融发展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现阶段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将阻碍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异质性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增强环境规制力度能够缓解资源依赖对金融发展的负向影响,同时,在软硬件设施发展良好的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由负转正;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自然资源依赖度越高,地区社会资本发展越滞后,进而阻碍了金融发展;进一步检验结果显示,自然资源依赖将通过阻碍金融发展,进而抑制区域创新。据此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在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过程中,应重视其对金融发展的影响,通过加强法治环境建设,积极引导和发展社会资本,以规避自然资源依赖对金融发展的不利影响。
李平党修宇
关键词:金融发展腐败社会资本
离岸服务外包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发包与承包双重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包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发包与承包双重视角,深入考察了离岸服务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运用2002—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发包与承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发包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承包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发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行业技术密集度的增加而增大;承包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但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经验发现为中国外包战略的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启示。
李平杨慧梅
关键词:离岸服务外包全要素生产率发包
外资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被引量:11
2020年
本文探究中国实施的外资自由化政策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微观影响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以2002年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所引发的外资自由化这一准自然实验并使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首先,外资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这一结论在进行有效性检验、替换核心指标测度方法、改变内资企业识别标准的情况下依然成立。其次,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来自其他国家的外资比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外资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外资自由化对民营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及大规模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而对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及小规模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最后,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外资自由化能够通过激励企业创新、提高企业资本深化程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及提高企业利润率这四条渠道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
李平卢霄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进口能延续企业生存吗?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法从进口强度、进口产品种类及进口产品质量三个维度系统研究了企业进口对其生存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企业进口有助于提高企业生存概率,进口强度与企业生存概率存在倒"U"型关系,过度依赖进口会给企业生存带来负面效应;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及进口产品质量提高能显著提升企业生存概率,其中,产品质量起着主导作用;对内资企业来讲,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及进口产品质量的提高是提升企业生存概率的主要途径,其中,产品质量起着主导作用,而进口强度的影响效应有限。
李淑云李平齐丹丹
关键词:COX比例风险模型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被引量:7
2021年
文章使用2002—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关系。研究发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克服内生性后,结果仍旧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技术溢出、资源重置是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影响渠道,而进口竞争起到了遮掩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在开放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拉动作用更强;在农产品关税调整时期(2002—2010年),进口竞争起到了较强的遮掩作用,在农产品关税较为稳定的时期(2011—2019年),技术溢出的促进作用更强,进口竞争的遮掩作用并不显著。
李平黄勇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中介效应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制度型开放的逻辑阐释与发展路径被引量:4
2024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和根本途径,制度型开放源于但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一切与跨境经贸合作相关的政策设计、制度安排和国际协调都属于制度型开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度型开放先后经历了基础准备、局部开展和全面铺开三个阶段,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同步,二者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在国际、国内多重复杂环境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开展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迫在眉睫,但其在开放范围、开放领域和开放层次上仍存在一系列堵点。据此,应以中国式现代化各阶段的目标为指引,从制度型开放现有举措、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与谈判、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三个层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李平杨雪史亚茹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技术创新中心形成的历史逻辑
2019年
通过梳理历史上各世界技术创新中心在经济增长不同阶段的异质性特征及效果,探讨了世界技术创新中心的演化逻辑与形成机理。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不同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剖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所展现的特征,以期借鉴上述四国的发展经验,立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创新发展态势,分析中国技术创新的短板和优势,以期中国跻身新一代世界技术创新中心的行列。
李平马晓辉
关键词:DEA-MALMQUIST指数法全要素生产率
进口行为与企业生存——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法从进口倾向、进口强度及进口持续时间三个维度系统研究了企业进口行为对企业生存的影响及具体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一般来说,企业进口活动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存风险,且随着进口强度的增大和进口持续时间的增长,企业生存风险逐渐降低。由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直接效应下,企业进口产品数量的扩大、产品种类的增加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显著降低了企业生存风险,其中产品质量效应起主导作用;间接效应下,进口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引致出口或扩大出口范围进而延续企业生存。最后,本文发现受企业异质性及产品异质性的影响,进口对企业生存也存在异质性影响。
李淑云李平许家云
进口贸易、生产率与企业创新被引量:13
2020年
本文借助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库与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构建了企业产品层面和行业层面的进口价值替代变量,并从生产率的角度,对进口促进我国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进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企业的生产率越高,进口对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且这种促进作用只在生产率超过中位数水平的企业中显现。同时,机制检验发现,高生产率企业在吸收进口技术溢出和应对进口竞争时更具有比较优势。异质性分析发现,来自不同研发投入国的进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知识产权保护则放大了进口对高生产率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和对低生产率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即使是生产率最低的一般贸易企业,进口也对创新起到了激励作用,而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不能从进口中获益。
李平史亚茹
关键词:进口贸易生产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前提、现实思考和战略价值
2023年
在国内国际复杂环境的多重夹击下,中国于2020年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破解开放困境,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基于问题导向,通过回顾和梳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间开放战略措施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变动历程,研究经济开放史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分析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现实发展。研究发现过去四十多年的对外开放是“内外循环”主从关系循环论证的体现,从而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奠定历史基础;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超大市场规模和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是中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底气来源,并且大口径的外循环与内循环相适配以共创最优经济效应,最终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价值。
李平张静婷乔友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