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同济大学传染病与疫苗研究所

作品数:23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韩世通杨月欣薛向阳朱珊丽张逸龙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血吸虫
  • 9篇原虫
  • 9篇疟原虫
  • 9篇吸虫
  • 7篇恶性疟
  • 7篇恶性疟原虫
  • 6篇日本血吸虫
  • 5篇基因
  • 4篇多态
  • 4篇体外
  • 3篇多态性
  • 3篇免疫
  • 2篇蛋白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血吸虫病
  • 2篇体外培养
  • 2篇吸虫病
  • 2篇氯喹
  • 2篇免疫保护

机构

  • 23篇同济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云南省寄生虫...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4篇潘卫庆
  • 5篇张青锋
  • 2篇韩世通
  • 2篇张丽丽
  • 2篇胡晶莹
  • 2篇徐新东
  • 1篇薛向阳
  • 1篇张晶晶
  • 1篇龙燕妤
  • 1篇李圣贤
  • 1篇燕贺
  • 1篇孙晓东
  • 1篇夏超明
  • 1篇沈利
  • 1篇肖树华
  • 1篇薛剑
  • 1篇陈波
  • 1篇毛秀英
  • 1篇李凤英
  • 1篇刘丛珊

传媒

  • 6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种抗疟药抑制疟色素形成及其体外、体内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的比较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观察7种抗疟药抑制疟色素(hemozoin)的形成,与其体外和体内抗血吸虫的作用。方法抑制疟色素形成是通过观察25μmol/L磷酸氯喹、盐酸奎宁、奎尼丁、盐酸甲氟喹、磷酸咯萘啶和苯芴醇,以及100μmol/L蒿甲醚在pH 4.0~5.0的乙酸钠-高铁血红素(hematin)溶液中对β-hematin形成的抑制作用。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日本血吸虫成虫,测定上述7种抗疟药的半数和95%致死浓度(LC50和LC95)。观察奎宁、氯喹和咯萘啶伍用氯化血红素对体外培养血吸虫的致死作用,以及7种抗疟药口服或腹腔注射对感染日本血吸虫成虫小鼠的疗效。结果25μmol/L咯萘啶对pH 4.4~5.0的乙酸钠溶液中的hematin具有明显抑制β-hematin形成的作用,抑制率为81.3%~97.0%。在pH为4.6的乙酸钠-hematin溶液中,25μmol/L甲氟喹、氯喹或奎宁对β-hematin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79.7%、72.8%和65.8%;在pH为4.8~5.0的乙酸钠-hematin溶液中,上述3种药物明显抑制β-hematin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83.1%~90.6%、41.9%~49.0%和53.2%~62.0%。25μmol/L本芴醇在pH为4.6、4.8和5.0的乙酸钠-hematin溶液中分别有74.3%和40.4%~40.5%的β-hematin形成抑制率。在相同浓度下,奎尼丁在pH为4.8和5.0的乙酸钠-hematin溶液中对β-hematin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53.4%和50.9%,而100μmol/L蒿甲醚对pH 4.4~4.8的乙酸钠-hematin溶液中的β-hematin形成仅有轻度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6.6%~25.0%。甲氟喹、咯萘啶、奎宁和奎尼丁对体外培养血吸虫的LC50和LC95分别为4.93和6.123μg/ml,37.278和75.703μg/ml,93.688和134.578μg/ml,101.534和129.957μg/ml;而血吸虫在含100或120μg/ml氯喹、本芴醇和蒿甲醚的培养液中培养3 d,无或仅少数虫体死亡。用对血吸虫无效的奎宁50μmol/L(20μg/ml)和氯喹50μmol/L(26μg/ml)与氯化血红素153.4μmol/L(100μg/ml)伍用培养血吸虫,前者在培养的1~3 d内全部虫体死亡,而氯喹与氯化血红素伍�
薛剑姜斌刘丛珊孙军肖树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抗疟药氯化血红素体外试验
一种改良的恶性疟原虫核蛋白和胞浆蛋白分离方法的建立
2013年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恶性疟原虫核蛋白和胞浆蛋白分离方法,并对分离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分别用含不同盐浓度的裂解缓冲液和不同研磨次数提取核蛋白和胞浆蛋白,并利用针对不同组分特异性蛋白的抗体进行Westernblot,分析分离效果。结果含50mmol/LNaCl的裂解缓冲液和研磨100~150次为分离核蛋白和胞浆蛋白最佳条件,恶性疟原虫醛缩酶胞浆蛋白和组蛋白3核蛋白的抗体Westernblot、抗GFP抗体Westernblot及活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均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恶性疟原虫核蛋白和胞浆蛋白的分离方法(裂解液盐浓度为50mmol/L,研磨100150次),为研究恶性疟原虫蛋白的胞内分布以及蛋白质/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韩世通张青锋潘卫庆
关键词:核蛋白
氯喹在体外对疟色素形成的条件性抑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在体外系统中氯喹对疟原虫疟色素形成抑制作用的特点。方法利用光镜和分光光度法观察和检测不同浓度乙酸钠溶液(0.5、1、1.5和2mol/L)在不同pH值(pH4.0、4.2、4.4、4.6、4.8和5.0)条件下,氯喹对疟色素基质形态及其生成量的影响,观察疟色素形成基质的形态变化规律。同时,用X-射线衍射分析不同pH条件下氯喹对色素晶体的结晶度及晶体大小的影响。结果氯喹抑制疟色素形成的临界pH值随乙酸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从0.5mol/L乙酸钠时的pH4.2到2mol/L时的pH4.8。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环境pH值由4.4提高到4.8,疟色素晶体的结晶度和晶体大小也分别从6.93%和357下降到6.32%和264。当pH值升高到5.0时,β-hematin晶体不再形成。氯喹可降低相同pH条件下β-hematin晶体的结晶度和晶体大小。形态学观察结果与之一致。结论体外实验表明,氯喹仅在疟色素形成处于或大于临界pH时,才表现出抑制疟色素形成的作用。
孙军陈波龙燕妤
关键词:疟原虫氯喹X-射线衍射
恶性疟原虫Var基因家族的变异调控机制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对恶性疟原虫变异抗原基因家族(Var基因)变异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Var基因家族的近60个基因中只有一个能够得到表达,其余皆被沉默。这种相互排斥性表达机制是在转录水平上进行控制的,主要包括三方面调控途径:非编码DNA元件、染色质结构以及核外周基因位点的迁移。
张青锋潘卫庆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基因变异基因调控
血吸虫微小RNA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可致血吸虫病。血吸虫寄生于脊椎动物体内,而其幼虫在中间宿主螺体内发育。血吸虫体内存在众多微小RNA(micro RNA),参与调控自身生长发育以及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从血吸虫micro RNA的发现与鉴定、血吸虫micro RNA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性别及不同宿主中的差异表达以及血吸虫micro RNA潜在的应用价值等方面作一概述。
林玉朱珊丽潘卫庆
关键词:血吸虫微小RNA血吸虫病
我国恶性疟原虫药物抗性基因的序列多态性分析
张逸龙潘卫庆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磺胺多辛
用于遗传操作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外培养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日本血吸虫机械断尾尾蚴制备的童虫的体外培养,并用于相关的遗传操作。方法采用常规1 640培养基和添加激素等成分,建立日本血吸虫机械童虫的体外培养,并采用电穿孔技术将外源的小RNA分子导入到日本血吸虫机械童虫。结果成功体外连续培养了14d的日本血吸虫机械童虫,并建立了电穿孔技术将小RNA分子导入到日本血吸虫机械童虫的方法。结论建立的日本血吸虫机械童虫体外培养方法和转染小RNA分子的技术为血吸虫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汪章勋赵静邹膺潘卫庆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体外培养电穿孔
日本血吸虫miR143靶基因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
赵静潘卫庆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靶基因
从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数据挖掘到新型诊断监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Schistosomiasis remains a highly prevalent and serious parasitic disease.A major factor preventing its effecti...
潘卫庆徐新东林丹丹夏超明张远斌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PARγ2基因C1431T多态性与血脂肪因子水平变化相关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上海地区2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及150例非PCOS对照者的PPARγ2基因C1431T多态性。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脂联素及瘦素水平。结果提示该多态性与PCOS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及噻唑烷二酮药物疗效有关(P〈0.05或P〈0.01)。
陶弢刘伟薛向阳李圣贤杨洁谨毛秀英李凤英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PPARΓ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