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作品数:350 被引量:985H指数:17
相关作者:孙洪清徐伟民史佩炯沈勇苗慧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0篇期刊文章
  • 119篇会议论文
  • 3篇标准

领域

  • 324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70篇病毒
  • 63篇结核
  • 45篇肝炎
  • 43篇艾滋病
  • 37篇免疫
  • 36篇细胞
  • 29篇乙型
  • 26篇乙型肝炎
  • 24篇慢性
  • 24篇免疫缺陷
  • 23篇结核病
  • 23篇杆菌
  • 20篇综合征
  • 20篇分枝杆菌
  • 16篇药物
  • 16篇疫苗
  • 14篇乙肝
  • 14篇慢性乙型
  • 12篇缺陷综合征
  • 12篇儿童

机构

  • 342篇复旦大学
  • 14篇复旦大学上海...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复旦大学附属...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同济大学
  • 6篇深圳市第三人...
  • 6篇上海市公共卫...
  • 5篇浙江大学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南昌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38篇卢洪洲
  • 13篇卢水华
  • 11篇孙建军
  • 10篇沈银忠
  • 9篇范小勇
  • 9篇黄绍萍
  • 9篇陈晓蓉
  • 8篇刘保池
  • 8篇程计林
  • 8篇徐建青
  • 7篇冯艳玲
  • 7篇刘莉
  • 7篇张占卿
  • 7篇张仁芳
  • 5篇吴文娟
  • 5篇李亮助
  • 5篇张晓燕
  • 5篇齐唐凯
  • 5篇孙培龙
  • 4篇赵玉洁

传媒

  • 13篇中国艾滋病性...
  • 10篇家庭用药
  • 9篇肝脏
  • 9篇医师在线
  • 8篇中华微生物学...
  • 8篇诊断学理论与...
  • 8篇第二届上海国...
  • 6篇上海医药
  • 6篇临床肝胆病杂...
  • 6篇中国防痨杂志
  • 6篇中华传染病杂...
  • 6篇微生物与感染
  • 5篇新发传染病电...
  • 5篇世界临床药物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中华医学会结...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医药导报

年份

  • 7篇2024
  • 8篇2023
  • 10篇2022
  • 18篇2021
  • 11篇2020
  • 16篇2019
  • 13篇2018
  • 17篇2017
  • 21篇2016
  • 22篇2015
  • 28篇2014
  • 23篇2013
  • 28篇2012
  • 31篇2011
  • 29篇2010
  • 27篇2009
  • 15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3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枝杆菌膜锚定表达载体的构建与亚细胞定位分析
2011年
目的构建分枝杆菌膜锚定表达载体,并分析外源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亚细胞定位。方法在分枝杆菌胞内表达载体pMFA42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人工合成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相对分子质量(Mr)为19×10^3的脂蛋白膜分泌信号序列,将其插入高效的突变型furA基因启动子(pfurAma)下游构建新型的分枝杆菌膜锚定表达载体pMFA42M。PCR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编码基因,亚克隆至上述两种载体中并电转化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smegmatis,Ms),分别获得重组EGFP融合表达菌株和膜锚定表达菌株;接着将Mtb主要保护性抗原Ag85A及其嵌合抗原Ag856A2的编码基因亚克隆入膜锚定表达载体pMFA42M中构建Mtb抗原-EGFP融合表达菌株;通过Westernblot和流式细胞表面标记技术来分析目标抗原的表达水平及其亚细胞定位,并进一步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重组EGFP融合表达菌株在体外和感染巨噬细胞后的荧光强度。结果通过引入Mtb19×10^3脂蛋白膜分泌信号,在高效pfurAma启动子的驱动下,成功地构建了分枝杆菌膜锚定表达载体。利用EGFP作为标签抗原,通过Westernblot、荧光显微观察和流式细胞表面标记等技术均证实了外源目标抗原可在分枝杆菌中高水平表达并定位至细胞膜上。结论本研究为重组BCG和分枝杆菌膜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膜锚定表达载体,所构建的EGFP重组表达菌株亦可作为一种模式示踪菌为细胞吞噬和动物免疫中的细菌定植和移位分析提供新思路。
王鑫范小勇马辉曲勍
关键词:分枝杆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亚细胞定位
儿童结核病54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诊疗及误诊特点,为提高儿童结核病的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8月-2008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出生17d~14岁的54例儿童结核病患者从年龄分布、性别比例、临床表现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席秀红卢水华
关键词:儿童结核病肺外结核乙胺丁醇结核病患者淋巴结肿大阳性率
文献传递
GPR与APRI和FIB-4预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对比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据《J Viral Hepat》2018年5月报道】题:GPR与APRI和FIB-4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对比评价(作者Liu DP等)预测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模型APRI和FIB-4已被推广和应用。最近,Lemoine等构建了一个能有效预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新模型GPR,但是,GPR预测肝纤维化程度的性能尚未被广泛验证和评价。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刘丹萍等根据超大样本的研究认为,无论HBeA g阳性或阴性患者,GPR预测肝纤维化程度的性能优于APRI和FIB-4。该研究共纳入1157例HBeA g阳性和859例HBeA g阴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陆伟刘丹萍张占卿
关键词:肝纤维化乙型肝炎GPR
结核病患儿主要照顾者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照顾体验,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名结核病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访谈。结果结核病患儿主要照顾者照顾体验可归纳为5个主题:经历波折的疾病确诊过程、长期照顾导致的沉重负...
沈蕾张静静张林卢洪洲
关键词:儿童结核病主要照顾者
文献传递
PBMCs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潜在的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标志物
目的 因为肝组织活检的局限性,寻找可靠的无创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找到这些标志物.方法:入组48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纤维化患者[其中24例为轻...
张姣丽刘永福贾小芳陆伟尹林刘晓茜吕建新张占卿刘保池张丽军
临床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男男同性恋病人歧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介绍了临床医护人员在对艾滋病男男同性恋病人歧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歧视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医护人员歧视干预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反歧视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孙文秀张林孙美艳鲍美娟卢洪洲
关键词:医护人员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歧视
儿童结核病
卢水华
文献传递
外科手术决策被引量:2
2008年
孙培龙胡静波王宏升蔡端
关键词:外科手术
随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未知病毒方法学的建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索并建立一种用于快速检测未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分别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假定的未知DNA、RNA病毒,验证随机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未知病毒的可行性。分离HBV、HCV的阳性血清,去除宿主DNA后,提取病毒核酸。锚定随机引物经Klenow酶处理(模板为DNA)或反转录酶作用(模板为RNA)退火至模板,随后用锚定特异引物对模板进行非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测序,最后与BLAST进行比对。结果经BLAST比对证实,插入序列中有HBV和HCV的基因组片段,在病毒为1×106拷贝/ml时,被检测克隆的阳性率约为15%。目前我们利用本法能达到的检测低限大致为1×104拷贝/ml。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随机PCR的未知病毒检测方法,其优点在于不依赖病毒的细胞培养及其核酸序列信息。这种方法的建立为快速检测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病原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施碧胜张小楠顾士民田棣袁正宏胡芸文
关键词:未知病毒分子诊断
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端粒酶、PCNA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端粒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胃癌和18例癌前病变(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10例,非典型增生8例)组织中端粒酶及PCNA。结果端粒酶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0%,癌前病变为22.22%,两者相比,P<0.05;PCNA分别为72.50%、27.78%,两者相比,P<0.05。结论端粒酶和PCNA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端粒酶、PCNA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坤李庚冯艳玲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端粒酶增殖细胞核抗原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