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口腔医院

作品数:51 被引量:170H指数:7
相关作者:邢文忠刘琳崔燕李振春王久国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正畸
  • 8篇畸形
  • 7篇贴面
  • 7篇瓷贴面
  • 6篇下颌
  • 5篇手术
  • 5篇前牙
  • 4篇上颌
  • 4篇缺损
  • 4篇颌骨
  • 4篇矫治
  • 3篇牙合
  • 3篇釉质
  • 3篇釉质再矿化
  • 3篇再矿化
  • 3篇正畸治疗
  • 3篇上前牙
  • 3篇术后
  • 3篇树脂贴面
  • 3篇锥形束CT

机构

  • 51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大学附属...
  • 2篇大连市友谊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刘琳
  • 3篇原工杰
  • 3篇卢海彬
  • 3篇崔燕
  • 2篇刘小艾
  • 2篇孙燕
  • 2篇王久国
  • 2篇易力
  • 2篇李孝英
  • 2篇李振春
  • 2篇贾丽永
  • 2篇彭诚
  • 2篇唐天琪
  • 2篇任凌
  • 2篇姜洪涛
  • 1篇吴蜀江
  • 1篇陶秀健
  • 1篇侯敏
  • 1篇李波
  • 1篇邢文忠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口腔...
  • 3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压铸陶瓷贴面颜色效果的影响因素
瓷贴面是应用粘接材料将薄层人工瓷修复体固定于患牙唇面,以恢复影响美观的缺损、变色等缺陷的一种修复方式。由于瓷修复材料较薄,瓷贴面最终美学效果受到瓷材料的颜色、厚度及透光性,粘固剂的颜色、透光性以及基牙颜色的多重影响。目的...
邢文忠任大菲展康茹陈小冬
关键词:瓷贴面厚度树脂粘固剂树脂牙色差值
文献传递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评估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与浅叶切除术(SP)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6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SP与SP两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复发率及腺体功能,相关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SP组手术切口长度和时间分别为(6.65±1.17)cm及(82.25±11.56)min,SP组分别为(10.86±1.65)cm及(121.42±17.32)min,PSP组优势明显(P<0.01);PSP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SP组(P<0.05);PSP组保留腮腺大部分功能,SP组无腮腺分泌功能;两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SP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临床效果好,在复发率未见显著增加的前提下手术切口、范围、时间均显著减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且可有效保留腺体功能,是一种可靠、可行、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卢海彬马雯男于慧孙琳郭晓龄
关键词:腮腺肿瘤腮腺浅叶切除术
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三根管根管治疗一例
<正>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的发生率为0.5%~7.5%,本病例介绍1例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三根管型的根管治疗。下颌前牙、上下颌前磨牙及磨牙区,是根管数目变异最大的区域。虽然上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单根管或双根管,加之所处位置关系...
杨贤东
文献传递
多数牙正锁临床矫治被引量:1
2014年
锁是指上后牙舌尖的舌斜面与下后牙颊尖的颊斜面相咬合,或上后牙颊尖的颊斜面与下后牙舌尖的舌斜面相咬合,咬合面无接触,以正锁更为多见。锁主要表现在牙弓后段,早期不影响美观,常常不易被家长或患者本人发现。而多数牙正锁所表现的牙齿颊舌向、垂直向及近远中方向的异常,易引起颞下颌关节异常、咬合平面偏斜以及颜面部不对称等。多数牙正锁侧咀嚼功能较非锁侧低,且这种错畸形并不能随生长发育自行调整和改善,久而久之会增加骨性畸形程度和正畸治疗难度。多数牙正锁早期通过简单装置将牙齿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可建立良好的咬合诱导,建立口周肌肉平衡,以诱导下颌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骨性错畸形的发生发展,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口颌功能与健康。
刘琳陈文利崔燕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
锥形束CT与颏孔前区被引量:1
2014年
锥形束CT(CBCT)能准确反映口腔内硬组织解剖结构,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口腔种植领域,在颏孔前区行种植时,会发生神经损伤、出血、致命性血肿等并发症,CBCT在颏孔前区种植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种植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本文对CBCT在颏孔前区种植应用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胡艳君李振春曲哲
新型树脂填充器应用于前牙树脂美学修复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评价新型树脂填充器用于前牙纳米复合树脂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8例共236个牙体缺损前牙,分别使用新型树脂填充器和传统树脂填充器进行Z350树脂充填(n=118),比较两种充填器的椅旁操作时间,并对修复后6个月及1、2年的修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新型树脂填充器较传统充填器的椅旁的操作时间短(P<0.05),6个月及1、2年后观察结果显示,充填效果在各时间点均高于传统树脂充填器(P<0.05),患者满意度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型树脂填充器充填效果优于传统树脂填充器,值得临床推广。
张琳宫月娇于鑫刘佩忠
关键词:前牙牙体缺损
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颞下颌关节是人体最复杂关节之一,其位置深在,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方法加以研究。传统的二维影像检查方法由于影像重叠及失真,影响其准确性,而锥形束CT克服了这些缺点,能够在三维方向上对颞下颌关节进行分析,对临床诊断及病理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崔燕刘琳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
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PRP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利用壳聚糖制作可降解神经导管,探讨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为临床修复面神经缺损提供新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4组,各10只。建立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并置于神经再生导管中,分别注入等量的PRP和生理盐水。壳聚糖神经导管加PRP为A组、壳聚糖神经导管加生理盐水为B组、硅胶管加生理盐水为C组、硅胶管加PRP为D组。术后8周进行面神经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A、B组神经导管部分降解吸收,C、D组神经导管未降解,A、D组再生神经粗大而B、C组细小。电生理检测A、D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均优于B、C组(P<0.05),A、D组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低于B、C组(P<0.05),A组与D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及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分析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及髓鞘厚度,A、D组优于B、C组(P<0.05),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PRP可作为一种新的面神经缺损修复手段,其效果较好,有望应用于临床。
卢海彬贾云沙郭晓龄于慧吴蜀江
关键词:面神经缺损神经再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瓷贴面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8年
瓷贴面作为常规的牙体修复技术具有微创、磨切牙体组织少、美学性能稳定等优点,在口腔修复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瓷材料、制作工艺及粘接材料的发展,确保了瓷贴面的长期临床疗效。本文从瓷贴面修复的适应证、牙体预备形式、制作方法、美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临床预后等方面,结合近几年相关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陈小冬邢文忠
关键词:瓷贴面美学树脂粘接剂临床预后
辅助装置对无牙颌种植数字化印模精度的影响
引言:数字化印模技术现已成为口腔种植修复过程中制取印模的常规方法。对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单个或相邻植体进行数字印模,其准确性与传统印模相当。但在跨牙弓与无牙颌种植印模的精度不如传统印模,且扫描精度随着植体数量及扫描跨度的增...
刘昊王星宇张向婷赵佳明
关键词:无牙颌辅助装置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