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340 被引量:456H指数:7
- 相关作者:蒋毓舒王静更多>>
- 相关机构: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脱贫攻坚后中西部乡村防止返贫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被引量:1
- 2023年
- 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之后,中国的战略目标将转向实现共同富裕,中西部乡村是工作重点。对于中国中西部乡村来说,脱贫攻坚后仍存在文化性返贫、规模性返贫与差距性返贫等风险,其中既有工业化、现代化演进的规律因素,也有城乡二元体制及文化生活相对停滞的因素。中西部乡村不进则退,只有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有效防止返贫。实现中西部乡村的共同富裕,需要推动生产方式的现代化;需要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推动乡村文化再创新。
- 张传文张劲松
- 关键词:脱贫攻坚共同富裕
-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对于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启示
- 2024年
-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战斗檄文和理论经典。列宁以批判与重构为逻辑主线,对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涌现的“左”倾错误思潮进行了理性分析,初步勾勒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战略和策略思想框架。大党独有难题是由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过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演化而来的,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驱导向。在新时代重温这本经典,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和不同视角,启发中国共产党立足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洪千禧黄洪雷
- 关键词:列宁党的建设文本考察
- 乡村振兴视域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进路被引量:5
- 2023年
- 数字乡村建设是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乡村治理有效,还能提升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数字乡村建设可以从乡村产业数字化、生态数字化、文化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着力,健全数字乡村政策体系,加强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数字乡村资金渠道等,进而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孙超陈阳李帅
- 关键词:数字乡村数字技术乡村治理
- 精准脱贫工作中贫困群众获得感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增强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获得感”,立足于贫困群众是精准扶贫工作受益者的角色。影响贫困群众“获得感”有四方面因素,基本物质保障和社会保是前提,精神文化也是影响贫困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因素,同时基层单位的精准扶贫工作以及群众间的关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贫困群众“获得感”。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需要党和政府领导下,基层单位和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的协调统一,社会资源的倾斜分配和良好氛围的营造以及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的激发。探究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的方法,对于精准脱贫工作高质量完成具有借鉴意义。
- 张瑾
- 关键词:贫困群众
- 以伟大建党精神筑牢思政课教师的信仰之基
- 2023年
-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坚定政治信仰提供了精神动力,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性、思想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以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信仰、政治品格、政治情怀筑牢思政课教师的信仰。思政课教师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政治信仰,需加强自我反思的能力、使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坚持守正创新的能力,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化和外化。
- 滕瀚谢忱钟俊丽
-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
- 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被引量:2
- 2023年
- 科学家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六个方面,它既传承了老一代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又蕴含了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从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角度入手,在分析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打造优质思政课、挖掘校园文化的独特优势、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等手段,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助力高校培育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新时代大学生。
- 方国武郑宏博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情感传播赋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研究
- 2023年
- 以情感传播为视野分析“纲要”课程教学,立足传播传递观和仪式观阐释情感传播赋能“纲要”课程的理论意涵,认为“纲要”教学本质上是知识、信仰、价值传递与仪式共存的情感传播,发现新时代“纲要”课情感传播面临情感表达呼应学生情感需求不足、情感符号唤醒情感不足、情感情境汇聚情感能量不足的问题。提出情感传播赋能“纲要”课,主要表现在情感元素增益、教师情感素养提升、呼应学生情感需求等方面;在情感呈现方式上,创新叙事,促进学生情感唤醒;在传播渠道上,以沉浸、即时、多元三要素贯穿互动场景,促进情感共鸣,强化情感实践,汇聚课程的情感能量,从而优化现有“纲要”课程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温度、效度。
- 陈敬宇洪倩
- 关键词:情感传播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改革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立论基础、现实依据与实践路径被引量:1
- 2020年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坚实的立论基础,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吸收与升华、对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生态思想的承接与开拓;有着科学的现实依据,包括应对国内严峻环境现状的迫切需求,以及回应人民对美好生!向往的现实需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必须坚持协调发展与全面保护相统一、制度保障与法制维护相共融、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相耦合。
- 张洋高雷雷徐俊
-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
-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岗精神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小岗精神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演进和小岗村不断蜕变的实践中凝结而成的现实倾向、群体气氛和行动力量,彰显于"大包干"和沈浩事迹中,却以普遍性的意境存在潜蕴着丰富的内涵,其内核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其表现形式是责任、改革和协作等。我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将面临新型城乡关系的重塑、多种产业融合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等一系列新课题,坚持和弘扬小岗精神,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 陶新珍
- 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斗争精神的鲜明特质及启示
- 2022年
- 中国共产党人独具崇高的革命理想,无悔的牺牲奉献,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的斗争精神。通过其鲜明特质的实践讲述,认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人应加强学习,牢固马克思主义信仰;经得起各种考验,赓续牺牲奉献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在对标先进典型中练担当,在攻坚克难中强担当。
- 鲍瑞阳黄洪雷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