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作品数:251 被引量:556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有科李程秦红杨杰李德俊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科技学院工程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3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电子电信
  • 48篇自动化与计算...
  • 41篇文化科学
  • 35篇电气工程
  • 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3篇机械工程
  • 12篇理学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天文地球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3篇教学
  • 17篇通信
  • 10篇传感
  • 9篇信号
  • 9篇图像
  • 9篇系统设计
  • 9篇课程
  • 9篇传感器
  • 8篇大学物理
  • 8篇光学
  • 8篇红外
  • 8篇感器
  • 7篇电力
  • 7篇网络
  • 7篇教育
  • 6篇单片
  • 6篇单片机
  • 6篇嵌入式
  • 5篇聚酯
  • 5篇光学设计

机构

  • 232篇武汉纺织大学
  • 28篇武汉大学
  • 9篇湖北科技学院
  • 7篇中南民族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武汉六博光电...
  • 4篇湖北工业大学
  • 3篇湖北大学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湖北师范大学
  • 2篇东华大学
  • 2篇武汉邮电科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武汉工程大学
  • 2篇汉口学院
  • 2篇仪征化纤股份...
  • 2篇武汉船舶通信...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袁理
  • 10篇沈满德
  • 6篇罗义军
  • 6篇任欢欢
  • 6篇何顺帆
  • 6篇鄢煜尘
  • 5篇李德骏
  • 5篇李绪文
  • 5篇郭旻
  • 5篇李程
  • 4篇叶庆
  • 3篇赵正予
  • 3篇张如全
  • 3篇李飞
  • 3篇郭健勇
  • 3篇杨杰
  • 3篇周国鹏
  • 2篇赵光欣
  • 2篇汪枫
  • 2篇陆振帮

传媒

  • 9篇西部皮革
  • 9篇数字技术与应...
  • 9篇电脑知识与技...
  • 8篇纺织学报
  • 7篇电子世界
  • 7篇电子制作
  • 6篇红外与激光工...
  • 6篇毛纺科技
  • 5篇武汉纺织大学...
  • 5篇电子技术与软...
  • 5篇科教导刊(电...
  • 4篇湖北科技学院...
  • 3篇物理学报
  • 3篇工业控制计算...
  • 3篇强激光与粒子...
  • 3篇仪表技术与传...
  • 3篇智慧电力
  • 2篇电子测试
  • 2篇职教论坛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9篇2024
  • 22篇2023
  • 10篇2022
  • 22篇2021
  • 17篇2020
  • 21篇2019
  • 18篇2018
  • 19篇2017
  • 4篇2016
  • 15篇2015
  • 18篇2014
  • 24篇2013
  • 26篇2012
  • 7篇2011
2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点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的零序环流抑制策略被引量:2
2023年
针对中点钳位型(NPC)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内普遍存在的零序环流问题,该文首先分析模块间环流的通路,建立零序环流的电路和数学模型。根据等效模型阐述零序环流各成分的产生机制,并对零序环流进行定量分析。定义零序环流的三类具体成分:通态零序环流、开关零序环流及混合零序环流。对于不同类别的零序环流,提出共享直流侧中线和改进型LCL滤波器的硬件措施及准比例积分谐振(PIR)控制器的软件措施去抑制对应环流成分的高频、低频分量;另外,针对改进型LCL滤波器中交流滤波电容中点和直流侧电容中点连接电缆上有较大高频电流的缺陷,提出载波移相控制下模块共用滤波电容的优化方案,在保证环流抑制效果的同时将奇数次开关频率的高频纹波转移到共用电容上,实现奇数纹波分量的自动抵消,使连接电缆上的电流减小近50%;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环流抑制策略的可行性。
徐畅宫金武张国琴代克民查晓明
关键词:逆变器并联系统载波移相控制
基于多尺度时空图神经网络的污染物浓度预测
2024年
基于深度学习的细粒度污染物浓度预测是一种新兴且具有前景的方法,如何充分利用气象、空间和时间等3大信息是其关键.为了协同融合3大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时空图神经网络的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空气质量模型动态构建多尺度的时空图神经网络,学习污染物之间的动态时空关系.具体为:利用图神经网络学习污染物之间的多尺度空间关系,采用空气质量模型HYSPLIT构建图的结点和边属性,通过基于注意力机制的GRU(gate recurrent unit)学习污染物浓度之间的时序关系.该模型不仅充分考虑了气象、空间和时间3大影响因素,还将3个因素联动起来统一到一个框架内协同学习.该方法与传统的机理模型方法相比具有灵活部署、易于实施的特点.实际项目数据集和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与现有先进的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方法相比,该方法预测的污染物浓度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0.6左右,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降低0.005左右.
廖海斌袁理龚颢巍
关键词:时空数据
模块化NPC逆变器中点电位平衡及环流抑制的协同控制策略
2023年
本文研究了一种模块化三相三线制中点箝位型(Neutral Point Clamped—NPC)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控制与环流抑制的协同控制技术。首先介绍了模块化逆变器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可切换的控制模态;然后针对NPC并联系统中特有的中点电位问题与模块间不均流的问题,提出一种和零序环流协同控制的准比例谐振的中点电压平衡算法。所提的优化控制方法可使NPC逆变器保证输出波形质量的同时具有更宽的稳定运行范围。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胡德旺张国琴蔡久青吴钫
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超宽温消热差设计
2012年
利用折衍混合结构设计了超宽温范围内的光学被动式消热差Petzval物镜,系统工作波段为3.2~4.5μm,视场角为8.42°,焦距为95 mm,后工作距为60.5 mm。使用锗和硅两种材料,引入了2个非球面和1个衍射面,实现了消热差和结构简单轻量化,该系统在-80~200℃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MTF)优于0.7,接近衍射极限,成像质量良好,该系统适用于像元尺寸为35μm、像元数320×240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沈满德
关键词:光学设计红外光学系统衍射光学
基于多分辨率混合特征的色纺织物组织识别
2021年
针对色纺织物组织识别过程中参数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混合特征的织物组织结构自动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小波函数对色纺织物图像进行多分辨率分解,并提取2DLBP纹理和全局颜色特构建混合特征向量;同时,采用BP网络和朴素贝叶斯理论构建层次化分类器,从而实现组织特征参数的分类与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织物组织特征不仅具备颜色与多层纹理表征能力,而且所构建的混合分类器也兼具强化特性。对180份具有不同染色纤维混配系数及捻系数的色纺织物组织图像进行识别,平均识别率约为97%,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王丹书杨亚莉袁理
关键词:小波分解
一种自适应分段式电子膨胀阀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传统空气能热泵控制系统为典型闭环系统,以蒸发器过热度为反馈变量,但热泵启动过程中过热度波动较大,造成系统调节时间长。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自适应分段式控制策略,启动阶段以排气温度为反馈变量,避免过热度波动对系统的负面影响;稳定运行阶段采用基于最小稳定过热度的模糊控制器,提高系统能效比。以一台5P的空气能热泵机为试验平台,与常规过热度模糊控制器进行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自适应分段式控制策略启动调节时间缩短了300 s,超调量低至5%左右,制热量提高9%左右。
张明周智周国鹏金鹏
关键词: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
基于labVIEW太阳能环境参数监控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介绍了以ARM为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通过QA2000实现与上位机LABVIEW的无线数据通讯,并通过LABVIEW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显示与分析的方法,最终实现既定功能,并能实现在线数据实时分析和处理。
李德骏金宏祥
关键词:LABVIEW
纳米CuInS_2光伏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三元系铜铟硫CuInS2(CIS)以其良好的光伏性能,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从CIS结构出发,综述了CIS纳米材料合成的物理、化学方法,主要包括高温热解法、热注入法、水热和溶剂热法等化学方法以及微波加热等方法,并讨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CIS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
郭健勇常钢邓泽燕尚勋忠何云斌
关键词:三元系纳米材料
循环肿瘤细胞微流控芯片分选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循环肿瘤细胞是自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是肿瘤转移的标志。本研究拟建立一种基于细胞大小差异的楔形结构微流控芯片,实现快速进行循环肿瘤细胞分选和富集,并在临床应用中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基于细胞尺寸的楔形结构微流控芯片,结合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外周血液内循环肿瘤细胞。采用已知的肿瘤细胞,确定芯片对肿瘤细胞的捕获效率。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组织细胞学检查确诊的癌症患者(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经健康体检确认为无肿瘤和其他疾病的3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外周血液检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楔形结构的微流控芯片对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系的捕获效率为80.0%。癌症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总检出率为53.3%(56/105),对照组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为3.3%(1/3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形结构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基本实现了对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捕获和鉴定,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陈薇魏亮黎安玲方义张南刚刘侃胡汉宁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循环肿瘤细胞分选
牛顿环实验中一些问题的探讨被引量:4
2022年
牛顿环实验是一个经典的等厚干涉实验。在应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时,需要对公式进行变形。变形的原因,学生通常的理解是中心“或”级次无法确定。本文详细阐述了正确的原因应是中心“和”级次无法确定。另外,本文还分析了本实验中应用线性拟合法进行数据处理的可行性。
叶紫马文姣孟子硕陆振帮
关键词:牛顿环曲率半径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