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品数:561 被引量:1,884H指数:16
相关作者:陶立彬戴灵豪胡鹏郭应建蒋建茹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7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8篇农业科学
  • 12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0篇生物学
  • 52篇医药卫生
  • 36篇理学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文化科学
  • 13篇机械工程
  • 10篇化学工程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0篇基因
  • 32篇蛋白
  • 29篇飞虱
  • 27篇褐飞虱
  • 23篇荧光
  • 21篇色谱
  • 20篇质谱
  • 20篇相色谱
  • 20篇抗氧化
  • 19篇液相
  • 19篇植物
  • 19篇细胞
  • 18篇液相色谱
  • 18篇光谱
  • 17篇食品
  • 15篇活性
  • 14篇蜜蜂
  • 13篇耐药
  • 11篇拉曼
  • 9篇拉曼光谱

机构

  • 528篇中国计量大学
  • 56篇浙江省农业科...
  • 23篇中国计量科学...
  • 16篇浙江大学
  • 8篇浙江理工大学
  • 8篇杭州市农业科...
  • 7篇新疆农垦科学...
  • 7篇浙江工业大学
  • 7篇皖江工学院
  • 6篇浙江中医药大...
  • 6篇浙江工商大学
  • 6篇舟山市食品药...
  • 5篇渤海大学
  • 5篇浙江师范大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吉林大学
  • 3篇浙江科技学院
  • 3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3篇戴新华
  • 13篇方向
  • 12篇江游
  • 10篇俞晓平
  • 9篇肖英平
  • 9篇黄泽建
  • 9篇杨华
  • 6篇王佩佩
  • 5篇叶子弘
  • 5篇龚晓云
  • 5篇张雅芬
  • 4篇万鹏程
  • 4篇吕要斌
  • 4篇赵元晖
  • 4篇黄俊
  • 4篇崔海峰
  • 4篇肖朝耿
  • 4篇管峰
  • 4篇宋婷婷
  • 4篇石国庆

传媒

  • 49篇中国计量大学...
  • 19篇昆虫学报
  • 18篇中国生物防治...
  • 17篇中国食品学报
  • 16篇浙江农业学报
  • 15篇食品科学
  • 15篇核农学报
  • 1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0篇兽类学报
  • 10篇食品工业科技
  • 9篇生态学报
  • 9篇食品工程
  • 8篇植物保护学报
  • 8篇食品工业
  • 8篇中国细胞生物...
  • 7篇生物多样性
  • 7篇茶叶通讯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计量学报

年份

  • 61篇2024
  • 72篇2023
  • 82篇2022
  • 60篇2021
  • 58篇2020
  • 59篇2019
  • 57篇2018
  • 46篇2017
  • 33篇2016
5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省都兰县棕熊适宜栖息地与日活动节律
2024年
棕熊青藏亚种(Ursus arctos pruinosus)是青藏高原特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伞护种和旗舰种,明确其适宜栖息地分布及影响因子和日活动节律,对管理和保护工作具重要意义。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海省都兰县布设150台红外相机对棕熊开展调查监测工作。结合海拔、坡度、坡向3个地形数据及基准期(1970—2000年)和CMIP6中等发展路径下未来气候(2040—2060年)的19个生物气候数据,构建MaxEnt模型对棕熊基准期及未来的栖息地分布进行预测;根据红外相机拍摄时间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棕熊的日活动节律。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对基准期和未来两个时期的棕熊适宜栖息地预测精度较高,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均大于0.9,预测结果可信;(2)影响基准期棕熊栖息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最冷月最低气温和年均气温变化范围;(3)未来气候条件下棕熊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小幅度增加,沟里乡的高适宜栖息地有向东移动趋势;(4)棕熊的活动模式表现为以夜间为主的晨昏型,在日落前后活动强度最高。本研究探明了研究区域内棕熊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并预测了其未来变化趋势。结合棕熊青藏亚种不同于其他亚种种群的日活动节律特征,我们认为未来该区域内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人−熊冲突状况,应在后续的保护工作中予以重视。
陈昕旸李耀宇谢培根宋虓徐爱春
关键词:气候变化棕熊
菰黑粉菌中尿素水解酶基因UeUal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菰黑粉菌与寄主互作形成膨大肉质茎——茭白,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水生蔬菜.作为一种二态性真菌,菰黑粉菌的二型态转换与其致病力密切相关,对茭白孕茭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尿素水解酶可能作用于真菌二型态转换.本文克隆了菰黑粉菌的尿素水解酶编码基因Ue Ual,发现该基因全长2598 bp且无内含子,与宾地瘤黑粉菌的尿素水解酶基因近源.该蛋白的功能区域包含尿素水解酶γ亚基、尿素水解酶α亚基、尿素水解酶β亚基以及酰胺氢区域.利用qRT-PCR检测菰黑粉菌二型态转换过程中Ue Ual的表达变化,发现该基因在融合菌丝形成后表达量显著性升高,推测该基因与菰黑粉菌二型态转换后期的菌丝生长有密切联系.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菰黑粉菌二型态转换机制及菰黑粉菌与茭白互作机制提供了基础材料.
葛倩雯张雅芬叶子弘俞晓平
关键词:茭白
双重RT-RPA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及其1类整合酶基因被引量:7
2019年
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为技术基础,建立了一种能单管同时快速鉴定沙门氏菌及其耐药相关1类整合酶基因的双重荧光定量重组酶聚合酶扩增(duplex real-time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T-RPA)方法。该方法以沙门氏菌特异毒力基因fimY和细菌耐药相关1类整合酶基因intI1为靶标序列,设计特异性RPA引物与exo探针,建立双重RT-RPA方法。结果显示,在fimY引物终浓度320 nmol·L^(-1),intI1引物终浓度400 nmol·L^(-1),fimY探针终浓度60 nmol·L^(-1),intI1探针终浓度100 nmol·L^(-1),反应温度37℃,反应20 min时,双重RT-RPA扩增效率最高,且特异性好。灵敏度试验显示,沙门氏菌检测灵敏度为1.29×10~1 CFU·mL^(-1),intI1检测灵敏度为1.60×10~1 CFU·mL^(-1)。实际样品检测试验中,前期从生猪养殖场、屠宰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筛选到61株沙门氏菌(2株携带intI1基因)、555株大肠埃希菌(均携带intI1基因),用建立的双重RT-RPA方法对上述菌株进行检测,可以同时鉴定出沙门氏菌及intI1基因。该方法与传统培养方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相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检测时间20 min)等优点,为快速鉴定携带耐药相关整合酶基因intI1的沙门氏菌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方法,可为耐药有害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奠定基础。
程辉梁奕俞圣韬叶仲杜蒋晗朱诚
关键词:沙门氏菌
养殖虾塘常见耐药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7
2019年
了解水产养殖区中抗生素耐药菌的分布及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污染现状,有助于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采用诺氟沙星抗性平板和红霉素抗性平板统计虾塘泥样和水样中耐药微生物数量,从中筛选得到60株耐药菌株。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完成部分菌株的鉴定,同时,对耐药菌株携带的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抗性基因gyrA及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抗性基因ermB进行了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虾塘水样细菌在诺氟沙星抗性平板中均未生长,虾塘泥样细菌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36%、0.82%;1号虾塘泥样和水样中细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3.33%、18.50%,2号虾塘泥样和水样中细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0.00%、12.50%。耐药菌16S rDNA鉴定结果如下:南极适冷菌(Rheinheimera sp.)7株、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6株、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3株、厦门希瓦氏菌(Shewanella xiamenensis)2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2株、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1株。1号虾塘gyrA检出率为43.33%,ermB检出率为30.00%;2号虾塘gyrA检出率为10.00%,ermB检出率为70.00%。耐药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测菌株序列与数据库中相应耐药基因序列相似性均≥97%。
叶繁冯时欢吴佳佳戴志远
关键词:诺氟沙星红霉素耐药基因
生物供电时间温度指示器在酸奶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生物供电时间温度指示器(Time-temperature integrator,TTI)放电参数与酸奶品质参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实验以马铃薯为生物电池的底物,铜片和锌片为电极制作生物供电TTI,将生物供电TTI和酸奶同时置于温度37℃下存放30 min,其余时间置于2~6℃下恒温贮存,模拟酸奶从产地到消费者住所经历的多次温度变化,通过自制平台实时获取时间、温度和生物供电TTI的放电参数,以2~6℃恒温贮存的酸奶和生物供电TTI为对照,检测实验过程中酸奶的乳酸菌数和霉菌数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实验发现生物供电TTI的输出电压幅值和放电累积量均会随环境温度变化发生相匹配的变化,同时与乳酸菌数的变化也满足一定的线性关系。结论生物供电TTI具有检测酸奶变质的潜能,通过改变TTI的电导池常数、底物种类、预处理温度和时间都可以改变其放电总量,以匹配更多的食品。
杨俊伦黄珏郭永洪
关键词:放电特性酸奶
L-茶氨酸改善肝损伤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3年
L-茶氨酸作为茶叶中特有的非蛋白氨基酸,因其健康功效而被广泛研究。L-茶氨酸具有改善肝损伤的良好效果。本文通过综述近年L-茶氨酸改善肝损伤的途径研究进展,梳理其干预肝损伤的作用机理,主要涉及减少机体氧化应激损伤、下调机体炎症因子表达及调节细胞信号通路等,进而为肝损伤的治疗和干预提供系统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袁懿炜张一帆龚明秀叶江成赵进葛建
关键词:肝损伤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
2020年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拥有光明未来的朝日产业,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生物制药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目前,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基于此,分析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优势,以期参考更多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生物产业的发展。
汪铿翼
关键词:生物制药
宁波市生猪感染猪链球菌2型的检测和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解宁波市不同区域生猪感染猪链球菌2型的现状,我们在不同时间从宁波市不同区域采集了两种猪龄的病猪咽喉拭子、死猪扁桃体、屠宰场和鲜肉市场猪肉等四类251份生猪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样品经选择性增菌培养,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猪链球菌2型cps2j、mrp和ef三种毒力基因,评估检测猪链球菌2型感染情况和菌株毒力风险.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样本中猪链球菌2型三种毒力因子检出率在病猪咽喉拭子中最高(53.2%、41.9%、40.3%),其次是死猪扁桃体样本;4—6月份病猪中猪链球菌2型检出率高达77.8%,且高毒力型猪链球菌2型菌株(cps2j+mrp+ef+)也大量检出(61.1%).说明春季是猪感染猪链球菌2型感染高发时节,尤其要做好防疫工作.
徐峰凌淑萍王全胜付岩吴银良叶子弘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荧光定量PCR
类酵母共生菌中两个组氨酸合成基因在褐飞虱发育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是我国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专一性吸食必需氨基酸缺乏的水稻筛管液。利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人们构建了褐飞虱及其体内类酵母共生菌(YLS)参与组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合成途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旨在通过基因克隆和RNA干扰研究YLS的His2和His6(分别命名为EdeHis2和EdeHis6)在褐飞虱生长、发育和存活中的作用。同源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EdeHis2和EdeHis6均源于YLS基因组,与绿僵菌His2和His6高度同源并在系统发育树中形成一个簇,但在褐飞虱基因组中无同源基因。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表明,His2和His6在褐飞虱的各个龄期均表达且呈现一定的波动性,在褐飞虱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头、足、体壁和中肠。此外,在褐飞虱头和翅的基因组中未能扩增到目的片段,而在腹部能扩增出目的片段。分别注射外源双链RNA(dsEdeHis2或dsEdeHis6)后的第2、4、6天,EdeHis2的表达量分别显著下调45%~60%,EdeHis6下调27%~55%。dsEdeHis2和dsEdeHis6分别使褐飞虱的死亡率提高了8.3%和9.2%,雌、雄虫的若虫期历期延长了0.43d、0.33d和0.65d、0.36d,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另外,注射dsEdeHis6的褐飞虱雌雄成虫翅畸形率分别为11%和13%,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源于YLS的EdeHis2和EdeHis6参与褐飞虱组氨酸的合成,与褐飞虱的存活、发育和翅发育相关。
唐耀华万品俊郝培应傅强俞晓平
关键词:褐飞虱组氨酸类酵母共生菌RNA干扰
养殖鱼塘底泥微生物抗生素耐药基因分布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针对水产养殖中抗生素滥用引起微生物耐药基因污染的现象,本实验以杭州市某水产养殖区底泥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底泥样品中抗生素含量,并从其中分离出74株可培养细菌.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株中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和整合子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除tet A(四环素类)耐药基因未被检出外,其余3种耐药基因及整合子基因均被检出,其中qnr S(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50.00%.另外,利用16S r DNA序列分析技术将分离菌株鉴定为12个属、19个种,包括环境中多种常见土著细菌及部分致病菌,其中气单胞菌(Aeromonas spp.)数量最多(29株),占分离菌株的39.19%.掌握水产养殖区中ARGs的污染现状,对控制其传播、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微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袁开吴佳佳朱诚
关键词:微生物抗生素耐药性
共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