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7H指数:7
- 相关作者:闻曙明丁姗刘金光冯一冯一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教育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被引量:6
- 2014年
-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它所具备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正确理解并宣传“中国梦”,让“中国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鼓励学生在实现个人梦的道路上共圆“中国梦”,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新的着力点。
- 钟静丁姗石勇
-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 文化自信视阈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被引量:5
- 2019年
- 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策源地,肩负着以文育人和以人兴文的双重职责。坚定文化自信,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构建大格局、迈上新台阶,就必须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思想引领、创新舆论宣传、加强文化建设。
- 姚臻
-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 论非监禁刑的合理化执行
- 2007年
- 非监禁刑作为一类刑事制裁方法,与监禁刑相比,在发挥刑罚的教育和矫正功能、体现刑罚人道性和谦抑性思想以及实现刑罚适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国以监禁刑为主的刑罚模式居于主导地位。我国应当积极倡导非监禁刑的广泛适用,弥补监禁刑适用的不足。
- 杨俊
- 关键词:非监禁刑刑事制裁刑罚
- 和谐校园中加强教学管理的思考
- 2007年
- 教学管理是实现人本原则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本文从坚持教学管理人本原则的依据着手,分析了教学管理现状,提出了优化教学管理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的新理念。
- 宋智
- 关键词:和谐校园以人为本教学管理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新课改后的思考
- 2007年
-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是保证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环境使思政课教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从宏观方面看,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也侵蚀了大学校园。从微观方面看,今天的大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往往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把思政课等放在一边,部分思政课教师也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教学相长变成了“教学相妨”。
- 丁姗
-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高校教学相长思想政治课大学教育经济体制
- 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2000年
- 侯星芳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教育优先
- 媒介融合时代深度报道在高校宣传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 2016年
- 高校师生群体社交媒体、网络媒体使用的常态化,使得高校宣传工作作出了调整与转变。如今,高校宣传工作不仅应基于校园事实、师生关切而展开,还应在内容生产和呈现方式上求新、求变、求活,结合新媒体的传播流程、受众审美需求,探索深度报道的多元、立体呈现,运用丰富的话语策略,充分展示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引起受众共鸣。
- 华乐
- 关键词:媒介融合高校宣传工作
- 大学文化的时代内涵
- 2015年
-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体现了高校的历史传承性、育人价值观、办学时代性、文化自信力和文化影响力。国内外的高校在岁月的沥炼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质,实现了文化育人的殊途同归。
- 刘金光
- 关键词:大学文化
- “主体性激发”: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的创新思维被引量:6
- 2015年
-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上网终端在高校学生中的基本普及,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文主张在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中跳出固有的"被管理者"思维束缚,转变观念,将大学生群体作为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和管理的重要主体。在提出观念的转变、分析阐述可行性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中"主体性激发"的相关路径。
- 夏凤军丁姗
- 关键词:激发创新思维
- 我国当前社会利益差别和贫富差距的三重反思
- 2005年
- 当前,如何从哲学视域反思和解答利益差别和贫富差距问题而达到利益和谐,在实践上成为我国走向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关键,理论上成为推动哲学自身创新的契机。为此,新的哲学反思应当深化三重维度:(1)实践哲学维度,即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相适应,既反对任何从某种抽象观念或者原则出发、超越社会阶段和基本国情的唯心主义空想,又要在“改变世界”中积极引导历史建构;(2)历史发展和过程思维的维度,利益和谐、公平正义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其实现方式、实现程度必须与发展主题、历史基础相一致;(3)以和谐为宗旨的历史辩证法的维度,科学把握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矛盾的新特点,致力探索进行合理调控的独特路径与创新方式。
- 高祖林
- 关键词:贫富差距哲学思考哲学维度哲学视域历史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