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768 被引量:3,322H指数:22
相关作者:吴化刘云旭于燕杨悦韩英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0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8篇金属学及工艺
  • 263篇一般工业技术
  • 72篇化学工程
  • 38篇理学
  • 29篇冶金工程
  • 27篇机械工程
  • 19篇文化科学
  • 18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电气工程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电子电信
  • 6篇医药卫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11篇合金
  • 73篇显微组织
  • 59篇镁合金
  • 59篇复合材料
  • 59篇复合材
  • 58篇力学性能
  • 58篇力学性
  • 52篇等离子
  • 51篇纳米
  • 40篇铝合金
  • 38篇耐磨
  • 36篇接头
  • 36篇金属
  • 34篇放电等离子
  • 32篇放电等离子烧...
  • 31篇镀层
  • 31篇耐磨性
  • 29篇点焊
  • 26篇熔覆
  • 26篇耐蚀

机构

  • 760篇长春工业大学
  • 114篇吉林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哈尔滨工业大...
  • 16篇东北大学
  • 15篇长春工程学院
  • 15篇空军航空大学
  • 14篇长春轨道客车...
  • 10篇中国第一汽车...
  • 10篇吉林石油集团...
  • 8篇吉林工业大学
  • 7篇东北电力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5篇长春理工大学
  • 5篇沈阳工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金...
  • 5篇吉林省科学技...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中车长春轨道...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74篇吴化
  • 51篇李雪松
  • 45篇赵宇
  • 44篇于燕
  • 43篇刘云旭
  • 43篇金松哲
  • 43篇刘喜明
  • 39篇宫文彪
  • 36篇陈莉
  • 31篇杨友
  • 29篇陈华
  • 26篇季长涛
  • 26篇连建设
  • 26篇冉旭
  • 22篇贾素秋
  • 21篇赵占奎
  • 20篇刘耀东
  • 18篇王淮
  • 18篇杨悦
  • 18篇江中浩

传媒

  • 119篇长春工业大学...
  • 64篇热加工工艺
  • 62篇金属热处理
  • 27篇汽车工艺与材...
  • 27篇材料热处理学...
  • 21篇电镀与环保
  • 20篇吉林大学学报...
  • 15篇特种铸造及有...
  • 15篇铸造
  • 13篇电焊机
  • 12篇机械工程材料
  • 11篇焊接技术
  • 10篇稀有金属材料...
  • 10篇铸造技术
  • 9篇电镀与精饰
  • 9篇机械工程学报
  • 9篇长春工业大学...
  • 8篇吉林工业大学...
  • 8篇焊接学报
  • 8篇材料导报

年份

  • 9篇2024
  • 21篇2023
  • 18篇2022
  • 6篇2021
  • 20篇2020
  • 15篇2019
  • 16篇2018
  • 14篇2017
  • 42篇2016
  • 32篇2015
  • 41篇2014
  • 44篇2013
  • 18篇2012
  • 26篇2011
  • 33篇2010
  • 49篇2009
  • 51篇2008
  • 56篇2007
  • 48篇2006
  • 51篇2005
7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铝合金双丝MIG焊焊接接头组织与耐腐蚀性能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化学分析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6082-T6铝合金双丝MIG焊焊接接头的组织及其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6082-T6铝合金双丝MIG焊接头组织主要由α-Al,少量的α-Al+Mg2Si共晶和Mg2Si组成,其中Mg2Si主要分布于晶界;对焊缝与母材的动电位极化曲线与盐雾腐蚀后的腐蚀形貌分析表明,6082-T6铝合金双丝MIG焊焊缝的耐腐蚀性低于母材,Mg2Si相的大量析出降低了焊缝的耐腐蚀性.
阮野邱小明宫文彪赵世航孙大千
片状叠层结构材料的耐蚀机理被引量:21
2003年
综述了国内外达克罗技术与化学镀Ni-W-P镀层的研究概况。分别介绍了达克罗技术与化学镀Ni-W-P合金镀层的工艺特征、结构组成、成膜机理。对达克罗涂层和Ni-W-P合金镀层的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述了片状叠层结构表面膜的耐蚀机理,指出两种工艺产生的叠层状涂(镀)层均有优良的耐蚀性能。
于淑敏俞素芬杨志强
关键词:耐蚀机理电镀达克罗技术化学镀成膜
不同介质下激光冲击铸铁材料的磨损性能研究
2013年
为提高铸铁材料表面磨损性能,采用JMG-GY-300D脉冲激光器在两种介质(空气和水)中对QT500球墨铸铁表面进行冲击强化处理。对强化区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激光冲击强化后,强化区显微组织含有大量的孪晶和滑移,强化区显微硬度明显提高。在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干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磨损的主要机制为粘着型磨损,在水介质下进行激光冲击改性的试样耐磨性能较好。
陈莉薛云龙李腾迹
关键词:激光光学激光冲击球墨铸铁显微组织显微硬度
高速钢复合轧辊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45
1999年
论述了高速钢复合轧辊的制造工艺和材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对高速钢复合轧辊的研究重点应放在高碳高钒(铌)系高速钢的成分设计、组织控制和优化复合轧辊界面结构上。
刘海峰刘耀辉
关键词:高速钢复合轧辊轧辊
镁合金表面电沉积镍层工艺及其组织细化机理的研究
本文进行镁合金表面电沉积镍层工艺及其组织细化机理的研究。通过在AZ91D镁合金表面进行氢氟酸、浸锌及预镀Cu-Sn合金层预处理,在镁合金采用电沉积技术获得了晶粒细化的金属镍层。通过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
杨悦吴化
关键词:AZ91D镁合金
文献传递
脉冲电流烧结技术在纳米材料烧结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脉冲电流烧结技术是纳米材料烧结领域中的一种新技术。综合介绍了脉冲电流烧结技术的发展概况、原理、特点及纳米材料烧结中的应用。通过比较脉冲电流烧结技术与其他纳米材料烧结技术的异同点,认为脉冲电流烧结技术是一种极具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陈亚军邹慧金松哲周振华
关键词:脉冲电流纳米材料
TiAl合金高温真空烧结组织及氧化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机械合金化及高温真空烧结制备细晶TiAl基合金,并对其烧结组织进行循环氧化试验,研究了TiAl细晶烧结组织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粉末经球磨及1200℃高温真空烧结后,形成了细小、致密及球状的γ-TiAl基合金,晶粒尺寸在100~600nm。在960℃纯氧气氛条件下,经多次循环氧化的TiAl基合金没有发生相变,而且细小的晶粒没有发生长大现象,其形貌也没有未发生明显变化。利用差示扫描热量计进行的循环氧化实验表明,氧化发生在整个升温、等温及降温过程,氧化增重过程主要发生在第一个循环氧化的升温和高温等温阶段。TiH2-47Al-0.2Si-5Nb具有最佳的抗高温氧化性。
孙诗涵陈华
铸铁表面激光熔覆铁基自熔合金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8
2005年
在球墨铸铁基体上进行铁基自熔合金激光熔覆,通过改变扫描速度和送粉速度获得不同条件下的熔覆层,并对其进行显微组织观察与性能测试,从而得出工艺参数对熔覆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陈莉赵宇黄凤晓刘喜明
关键词:激光熔覆自熔合金
低温合成Ti_3SiC_2陶瓷被引量:10
2007年
采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纯度较高的Ti3SiC2陶瓷,研究了微量Al对Ti3SiC2的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Al可以显著提高机械合金化及放电等离子烧结产物中Ti3SiC2的含量,并显著降低高纯度Ti3SiC2的烧结温度。机械合金化10h,成分为3Ti/Si/2C/0.2Al(摩尔比)的混合粉体,经850℃放电等离子烧结可获得质量分数(下同)高达96%的Ti3SiC2块体,烧结温度提高到1100℃,可获得纯度为99.3%、相对密度高达98.9%的Ti3SiC2致密块体。
金松哲梁宝岩李敬锋孙世成任露泉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
多金属共掺杂制备Na0.67Mn0.67Ni0.33-xCoxO2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优化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简单的水热结合煅烧法制备Na0.91MnO2,并以此为前驱体材料,在相同条件下进行Ni掺杂制备Na0.67Mn0.67Ni0.33O2纳米颗粒有效地提高了比容量。进一步地,又对Na0.67Mn0.67Ni0.33O2进行Co掺杂制得Na0.67Mn0.67Ni0.33-xCoxO2,发现得到的电极材料具有更高的循环稳定性。通过微观结构及成分分析所合成的样品成分均一、形貌均匀,粒径大约300nm。其中Ni、Co共掺杂的Na0.67Mn0.67Ni0.33-xCoxO2在电流密度0.1C时,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均为160mA·h·g^-1以上,经过2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保持在120mA·h·g^-1。电流密度1C时可逆容量可达到90mA·h·g^-1。研究表明,通过Ni的掺杂提高了纳米颗粒的比容量,Co掺杂可提高电极材料的钠离子扩散系数,减小电荷转移阻抗,双掺杂可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倍率与循环性能。
张远朋赵方晖张国举杨洁段连峰
关键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共7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