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夹谷山水土保持试验站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德勤刘永录更多>>
- 相关机构:赣榆县水利局河海大学连云港市水利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丘陵山区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以赣榆县横山生态修复试验区为例
- 2010年
- 通过对江苏赣榆丘陵山区生态修复区修复效果的总结分析,为赣榆县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根据。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生态修复,项目区内植物种群逐步增加,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从修复前的43.5%提高到96.1%。植物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植被群落向良性循环发展,人工幼林长势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量由2758t/km2减少到1369t/km2,减沙效益为50.4%。本项目仅进行3年的监测工作,对今后人工补植林成林后,该区的林草变化情况、植被群落的演替趋势、动物及土壤结构的变化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监测,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 祁德超高之栋李德勤
- 关键词:生态修复丘陵山地
- 苏北花岗片麻岩地区USLE模型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针对苏北花岗片麻岩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状况,建立了6种径流小区,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364次降雨径流与土壤流失量的相关分析,得出适合本地区降雨侵蚀力因子R值的简便算式,确定了USLE模型中其他诸因子的取值。运用USLE模型计算的土壤侵蚀量与实测值进行偏差分析,结果表明,准确率达90%以上。该项研究为本地区水土流失预报与监测提供了科学简便的方法,其研究成果为本地区或同类型地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张文海张行南高之栋
- 关键词:江苏北部土壤侵蚀USLE模型
- 河道生态修复及堤防护岸技术模式探讨被引量:7
- 2012年
- 以青口河整治工程为例,提出了赣榆县河道生态修复和堤防护岸技术模式,根据河段的土壤理化性和生态环境要求,选择不同植物品种,提出了各河段应采取的生态防护措施及生态修复技术,指出河道生态修复后的水环境稳定性及管理技术的探讨是今后河道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 刘永录徐晓锋高之栋
- 关键词:河道生态修复护岸技术
-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浅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根据国内外的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以赣榆县青口河为载体,分析确定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原则,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应根据不同河段的环境要求和土壤理化性质来选定,分河段分析了每段应采取的具体修复措施,从河堤、滩面、水域,提出各段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及后续管理工作,并提出对河道生态修复后的水环境稳定性及管理技术的探讨是今后河道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 张勇祁德超高之栋
- 关键词:河道生态修复
- 赣榆县丘陵山区生态修复效果监测被引量:3
- 2006年
- 通过对赣榆丘陵山地生态修复项目区设点监测,为赣榆县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生态修复,项目区内植物种群逐步增加,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从43.5%提高到98.4%。植物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植被群落趋向良性循环,人工幼林长势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土壤侵蚀量由2 758 t/km2减少到1 369 t/km2,减沙效益为50.4%。本项目仅进行3年的监测工作,对今后人工林成林后,该区的林草变化情况,植被群落的演替趋势,动物及土壤结构的变化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监测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 丁友祥李运昌穆如发王运昌高之栋
- 关键词:生态修复丘陵山地
- 赣榆县横山生态修复及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对赣榆县横山区实行生态修复及物种多样性调查分析发现,在丘陵山地植被修复过程中,阳坡、半阳坡植被演替趋势呈现出以山红草+茅草+野山梅和山红草+贾莲子+茅草为主的两个植物群落类型,山顶以狗牙根+拂子茅+山菊花为主的植物群落类型。随着植物群落的演替,物种多样性经初期的由高到低,两年后由低到高,然后逐步趋向稳定,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
- 张文海高之栋
- 关键词:丘陵山地生态修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演替规律
- 浅议江苏省水土保持地面监测体系的构建被引量:3
- 2009年
- 1 概述
江苏省地处江、淮、沂、沐、泗下游,丘陵山区总面积约1.52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5%,分布于19个县(市、区)。据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351.3km^2,占丘陵山区面积的27.1%,其中中度以上的流失面积为180.5km^2,占总流失面积的4.2%。
- 李德勤高之栋
-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面积丘陵山区遥感调查土壤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