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66 被引量:753H指数:15
相关作者:魏巍王伟承崔宁孙杉杉任琳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农学院农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重大农业攻关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土壤
  • 14篇保护地
  • 11篇施肥
  • 10篇渗灌
  • 8篇玉米
  • 8篇灌溉
  • 8篇番茄
  • 7篇水分
  • 7篇保护地土壤
  • 6篇棕壤
  • 6篇温室
  • 6篇灌溉方法
  • 5篇氮素
  • 5篇定位施肥
  • 5篇养分
  • 4篇水稻
  • 4篇水稻土
  • 4篇水分利用
  • 4篇水分利用效率
  • 4篇利用效率

机构

  • 66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凌源市农业技...
  • 1篇朝阳县农业技...
  • 1篇包头市农垦集...

作者

  • 46篇张玉龙
  • 14篇虞娜
  • 13篇韩晓日
  • 11篇张玉玲
  • 8篇姬景红
  • 8篇黄毅
  • 8篇杨劲峰
  • 6篇刘鸣达
  • 5篇党秀丽
  • 5篇白丽萍
  • 5篇杨丹
  • 5篇战秀梅
  • 4篇范庆锋
  • 4篇邹洪涛
  • 4篇崔娜
  • 4篇信东旭
  • 4篇金兰淑
  • 4篇任琳
  • 4篇王芳
  • 4篇刘洋

传媒

  • 17篇土壤通报
  • 6篇北方园艺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灌溉排水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生态环境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农业科技与装...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蔬菜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6篇2010
  • 14篇2009
  • 18篇2008
  • 6篇2007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铅污染对玉米生长及铅积累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玉米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形态Pb在棕壤中的分布规律、不同土壤Pb浓度与玉米生物量的关系和玉米各营养器官Pb积累规律,分析土壤有效态Pb含量与玉米籽粒Pb含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棕壤中各形态Pb的比例为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土壤中Pb浓度不同,玉米各器官的Pb积累规律也随之变化;玉米各器官Pb的吸收积累量大小依次为根、叶、茎、籽粒;Pb全量、各形态Pb含量均与玉米各器官的Pb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交换态Pb与玉米籽实Pb积累的关系较为密切,可作为Pb污染的评价指标。
赵鸣镝
关键词:PB玉米棕壤铅形态
土壤铅污染现状及钝化修复技术探讨被引量:18
2010年
世界各国土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土壤铅超标不仅影响植物体的正常生长,而且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分析我国土壤铅污染的现状,介绍当前常用的治理措施,探讨利用4A沸石钝化技术固定土壤铅、降低其生物有效性、达到修复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目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佟亚欧金兰淑
关键词:土壤铅污染4A沸石生物有效性
保护地番茄渗灌适宜灌水控制上限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保护地栽培番茄渗灌不同灌水控制上限(单次灌水量)对番茄耗水特点、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渗灌管埋深为30 cm、计划湿润层30 cm且其湿润比取0.5、灌水控制下限为土壤水吸力30 kPa。试验结果表明,灌水控制上限取土壤水吸力8 kPa、单次灌水量取145 m3/hm2时,有利于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可以实现高产、节水的目标。
刘洋张玉龙崔宁魏岩岩金烁
关键词:保护地渗灌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过磷酸钙对土壤中铅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施入过磷酸钙磷肥对土壤中外源铅的形态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加入过磷酸钙可使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铅含量下降,残渣态铅含量增加,供试作物小白菜体内铅浓度明显降低;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和处理Ⅴ分别为20.29,16.00,12.66,10.31mg·kg-1,与处理Ⅰ(26.68mg.kg-1)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6.39mg·kg-1、10.08mg·kg-1、14.02mg.kg-1和16.37mg·kg-1。不同过磷酸钙用量处理间土壤中铅形态含量、供试作物小白菜铅浓度差异达到了5%显著水平。
田毅张玉龙
关键词:土壤过磷酸钙生物有效性
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有机氮组分及剖面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8
2009年
【目的】揭示施肥对土壤供氮潜力的影响。【方法】以土壤有机氮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采用Bremner法对棕壤29年长期定位试验的有机氮组成进行分级。【结果】单施化肥处理对耕层土壤有机氮含量及其组成无明显影响;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耕层土壤各形态酸解有机氮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氨基酸态氮的增加最为明显。在不同施肥处理中的顺序是氨基酸态氮>非酸解态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各形态有机氮的剖面分布相似,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处理对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变化的作用表现为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单施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结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的供氮潜力,是维持土壤肥力最优的施肥方式。
高晓宁韩晓日刘宁左仁辉吴正超杨劲峰
关键词:棕壤长期定位施肥有机氮组分
菌糠对保护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料(菌糠)施入保护地土壤,在菌糠用量、土壤湿度和培养时间三因素作用下,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菌糠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的微生物区系,使细菌比例增加、真菌比例减少;在菌糠施用量、土壤湿度和培养时间三试验因素中,影响菌糠改良保护地土壤效果的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湿度。
任琳张玉龙黄毅宋丽超王鹏王慧
关键词:菌糠土壤改良微生物区系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施用废渣后土壤硅素释放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Ⅱ土壤硅素释放特性及其与pH的关系被引量:6
2008年
选取5种工矿废渣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种类工矿废渣作为硅肥施用对土壤硅素释放特性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y=kxm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土壤硅素释放的动力学特征;施用废渣可显著提高水田土壤硅素释放速率,增加土壤硅素释放量,提高土壤溶液的pH值,土壤溶液pH与培养127天硅素累积释放量间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三种高炉渣(A、B、F)的施用效果明显好于粉煤灰(H)和金刚石矿渣(J),即三种高炉渣更适于作为生产硅肥的原料。
杨丹张玉龙刘鸣达虞娜
关键词:水稻土PH
长期施肥对棕壤有机碳及各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8
2008年
本文通过棕壤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密度组分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过27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土壤有机碳含量有了明显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高量有机肥区(12.30gkg-1)>低量有机肥区(11.41gkg-1)>化肥区(9.95gkg-1)>1979年(试验前9.03gkg-1)>对照处理(8.23gkg-1),尤其以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有机碳水平最高,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碳水平要高于其它单施化肥处理;长期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轻组部分含量和轻组有机碳含量,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单施化肥处理,特别是氮磷钾配合施用,轻组部分数量和轻组有机碳含量高于无肥处理和试验前土壤。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轻组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处理。施用不同肥料均可以提高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明显。
韩晓日苏俊峰谢芳高晓宁杨劲峰赖鸿雁
关键词:棕壤有机碳轻组有机碳
长期施肥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1995年到2006年长期定位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气候因子的资料,分析各气候因子与有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营养生长阶段月平均气温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较大,与施用有机肥的处理相关性较强,生殖生长阶段温差越大越利于有机碳的积累;各月降水量对有机碳的影响基本上呈负相关,在苗期和乳熟期降水增多不利于有机碳的积累;日照时数的增加可以提高有机碳的含量,这一作用在生殖生长阶段表现的更为明显。整体来说,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是CK处理,而施用有机肥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仅在营养生长阶段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比较明显。
陈赫韩晓日杨劲峰吴正超左仁辉
关键词:有机碳降水量日照时数
凤眼莲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COD、NH_3-N和TP被引量:2
2012年
在静态水培实验条件下,对不同浓度垃圾渗滤液条件下凤眼莲的生长状况及其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浓度(COD 3 546.7 mg/L、NH3-N 527.5 mg/L、TP 8.02 mg/L)垃圾渗滤液条件下(HCL)凤眼莲全部被毒害致死,在中浓度(COD 1 233.3 mg/L、NH3-N 182.9 mg/L、TP 2.83 mg/L)垃圾渗滤液条件下(MCL)生长状况差,生物量减少为实验前的32.6%。在低浓度(COD 660.0 mg/L、NH3-N 99.7 mg/L、TP 1.59 mg/L)垃圾渗滤液条件下(LCL)能够正常生长,且对低浓度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净化效果。24 d后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9%,99.8%和84.8%。COD与NH3-N均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排放标准,TP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排放标准。
刘鸣达赵玉婷何娜孙占祥张玉龙
关键词:凤眼莲垃圾渗滤液CODNH3-NTP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