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蚌埠市中心血站

蚌埠市中心血站

作品数:169 被引量:367H指数:9
相关作者:余加宏卜坤王成辉陈远贵黄明更多>>
相关机构: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2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1篇献血
  • 28篇输血
  • 18篇献血者
  • 18篇护理
  • 14篇无偿
  • 13篇无偿献血
  • 11篇手术
  • 11篇肝炎
  • 10篇血液
  • 10篇无偿献血者
  • 9篇血型
  • 7篇动脉
  • 7篇血清
  • 7篇骨折
  • 6篇输血反应
  • 5篇血型鉴定
  • 5篇阳性
  • 5篇手术治疗
  • 5篇儿童
  • 4篇血液检测

机构

  • 168篇蚌埠市中心血...
  • 10篇蚌埠医学院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6篇蚌埠医学院第...
  • 3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安徽省血液中...
  • 2篇鞍山市中心血...
  • 2篇蚌埠市中心医...
  • 2篇安庆红十字中...
  • 1篇安徽财经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解放军第12...
  • 1篇泗洪县人民医...
  • 1篇蚌埠市皮肤病...

作者

  • 19篇余加宏
  • 9篇卜坤
  • 8篇王成辉
  • 7篇徐恒仕
  • 7篇黄明
  • 7篇杨清平
  • 6篇汪恩焕
  • 6篇陈远贵
  • 6篇吴亮
  • 6篇戴清
  • 5篇马骥
  • 5篇周钟阳
  • 5篇于泓
  • 5篇廖亮
  • 5篇王开明
  • 5篇王南
  • 5篇张旭
  • 4篇乔慧
  • 4篇桑更生
  • 4篇袁振奋

传媒

  • 72篇淮海医药
  • 13篇蚌埠医药
  • 12篇中华全科医学
  • 8篇蚌埠医学院学...
  • 7篇河北医学
  • 7篇临床输血与检...
  • 7篇实用全科医学
  • 5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医药临床杂...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商业时代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12篇2010
  • 11篇2009
  • 15篇2008
  • 10篇2007
  • 11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院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近4年我院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6年我院各类感染标本中分离获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WHONET5.3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来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312株,其中共分离出21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唑林、氨苄青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的耐药率均〉50%;对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应根据分离菌株的耐药特点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高来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抗生素耐药性
输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被引量:20
2012年
发达国家很重视输血医学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开设有输血医学专业,采取"学院式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并行的教育模式。而我国的输血医学教育,至今无系统化的教育课程体系和成熟的培养模式,输血医学也未被纳入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录,与输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对输血人才的需要极不相符。我们在对输血人才的社会需求、培养目标、社会定位。
李玉云余加宏刘琦郝艳梅禹莉吴俊英
关键词:输血医学
安徽地区献血人群HTLV感染调查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状况,为本地区临床用血提供合适的安全筛查策略。方法对安徽省合肥、蚌埠、芜湖、安庆、马鞍山5地区部分献血人群采用ELISA试剂筛查HTLV-Ⅰ/Ⅱ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m blot,WB)确证和核酸检测,同时对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 5地区共抽检献血者标本100 840份,ELISA法筛查出阳性标本57份,确证结果"不确定"2份,其余全部为阴性;确证阳性率为0%;追踪到献血者8人,结果7人仍为原ELISA试剂筛查阳性,确证结果均无阳性。结论安徽地区为HTLV低流行地区,可以暂不开展献血者HTLV全面筛查。
周学勇程卫芳张云王成辉吴洁李龙活徐曲明李玲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ELISA核酸检测
防止成份分离时血袋内容物外渗之经验
1995年
人工制备血液成份,离心后于分浆夹上进行分离,按常规操作,是将分浆器针尖斜面向上插入血袋,但就在这一瞬间,由于分浆夹的压力作用,致血袋内之血液成份外溢,造成台面、器材及用具等污染,为防止这一现象发生,我们对制造工艺做了一些改进,现介绍如下。
王树英董登庆
关键词:血袋血液成份血液污染
临床输注血小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991年
血小板输血是成份输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临床效果正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我站对部分医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做了输注后临床效果观察,发现输入血小板虽然在多数病人效果明显,但有少数病人输注后疗效并不明显,临床医生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也有不同看法。
戴清王树英杨清平
关键词:临床输血血小板输注成份输血适应症
血型血清学试验与安全输血
2001年
窦桂荣
关键词:血清分型血清诊断输血
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取 5 0份不同科室、病种、性别的患者新鲜抗凝、非抗凝血标本为Ⅰ、Ⅱ组 ;取 5 0份库存 15天以上有效期内的库存血标本为Ⅲ组 ;取 5 0份保存 3~ 7天的非新鲜血标本 (可能被污染 )为Ⅳ组 ,同时用手工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进行ABO、RhD血型抗原鉴定 ,比较反应结果及反应强度。结果 :Ⅰ、Ⅱ、Ⅲ组标本在ABO、RhD抗原鉴定中 ,手工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所得结果完全相符 (P >0 .0 5 ) ,反应强度微柱凝胶法高于试管法 ;Ⅳ组标本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时微柱凝胶法检出 2例假阳性标本 ,其余 4 8份标本两法鉴定结果完全相符 (P >0 .0 5 )。结论 :手工微柱凝胶法可代替试管法常规用于ABO、RhD血型抗原鉴定。
郭博马华李兴武杨清平
关键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管法
留置胃管及固定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延长胃管保留时间。减少食物返流现象。方法将60例需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基础护理学操作流程进行,并常规以胶布固定胃管。实验组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徒手插胃管,以棉线在胃管鼻端处系双十节,棉线两端经两颊、耳后于头顶处打一活结。胃管末端接三通管。结果实验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83%,胃管滑脱率11%,并能有效减少食物返流。结论徒手插胃管可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棉线在胃管鼻端处以双十结固定胃管,可有效防止胃管滑脱。胃管末端接三通可明显减少食物返流。
张素燕田敏
关键词:留置胃管脑卒中
桥小脑角区大型肿瘤显微手术及面神经保护方法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大型肿瘤显微手术方法及在手术过程中面神经保护的手术技巧以及应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应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大型肿瘤23例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19~71岁,平均39.6岁;病程3个月~2年。主要表现为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耳鸣听力下降12例,头痛、恶心及呕吐10例,行走不稳4例,面部麻木7例,三叉神经痛2例,面瘫6例。其中5例行面神经术中监测。结果本组23例显微镜下全切除为18例,次全切除5例。18例术中无神经电生理监测解剖保留面神经12例,术后3月后面瘫不能恢复的7例,5例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解剖保留面神经5例,术后3月后面瘫不能恢复的1例,23例总面神经解剖保留率73.9%,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65.2%,无死亡病例,面瘫8例。结论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应用,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技术,能有效地保护桥小脑角周围的重要结构及面神经功能。
汪恩焕朱成马骥周钟阳张妮娜王茂林王宏伟王洪飞周家利乔慧
关键词:桥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面神经保护
Ael_(02)B亚型1例被引量:1
2012年
1病例资料献血者,男,汉族,25岁,无特殊疾病。2008年10月来本站第1次无偿献血,其血型正反定型相符,鉴定为B型;2010年12月第2次无偿献血,其血型正反定型相符,鉴定为B型,2次采集血液均发往临床,未见退血记录。
王成辉陈远贵杨清平刘佳孙国伟卜坤
关键词:献血者血型鉴定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