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
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
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
- 作品数:33 被引量:322H指数:7
- 相关作者:李慷孙宁朱勇任振兴李慷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湖南省委华北电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 结构性优化典生态农业经济
- 1990年
- 一、结构的失衡“无粮不稳”,这是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结构、部门结构正常发挥功能的第一要素,或曰决定要素。1984年,我国农业粮、棉、油等其它农副产品几乎全面丰收,人们似乎感到调整农业结构已达到了最佳点。但是1985年农业大幅度减产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特别是粮食的减产及其连锁反应更是令人警醒。1985年我国粮食减产量仅次于1959年,是建国以来第二个粮食大欠收年份。1986年在花了很大力气之后,才在1985年减产560亿斤的低谷里回升230亿斤。但以后几年被动的形势基本没有得到改观。
- 李慷
-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子结构有机农业大农业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结构
- 农村社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被引量:4
- 2015年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农村社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既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改善政府治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现实课题。然而,当前农村社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文章着重分析了农村社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基本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社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 范杰武宋洋
- 关键词:农村社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社会组织
- 山地资源开发与农村社区发展——湖南桃源农村社区调查与研究
- 1990年
- 本文是在费孝通教授指导下,根据现代社区研究方式完成的专题调查与研究报告。调查地的选择。湖南省桃源县属中国典型的“农本文化”为主的农村社区,“世外桃源”的文化遗产给这个社区留下了深深的影响。桃源县地貌以山丘为主,反映了中国中部、西部常见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条件。桃源县还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业现代化实验基地县,也反映了该县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调查与研究课题的选择。目前国内外社区研究的方向比较集中在“社区发展”课题上,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社区发展首先是社区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前提则是社区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桃源农村,山地资源是开发的“重点”,也是开发的“难点”。因此,本文是针对这个“重点”和“难点”而最终确定了选题。本文的基本理论架构是社区互动场域理论,在这一架构内笔者从事着脚踏实地的实证研究。
- 李慷
- 关键词:山地资源农村
- 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和应用被引量:6
- 1991年
- 本文提出了一种社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各地区的社会发展作了初步分析。文章首先讨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指标体系建构过程中的难点,提出了指标选择的两个条件和指标体系建构的五个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大量社会指标进行了筛选,进而用标准化计分法进行综合,得出五个分块综合指数和总综合指数,构成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各地区的社会发展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一指标体系是符合我国实际的。
- 王地宁唐钧
- 关键词:社会系统经济发展
- 残疾人托养照护筹资体系与政策的责任边界被引量:1
- 2024年
- 托养照护是重度残疾人长期而迫切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国残疾人托养照护制度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多项政策配合的筹资体系,重点保障了困难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照护。现行政策与残疾人自主生活愿望和未来托付关切尚有较大差距,促进发展功能发挥不足,家庭自费和保险付费很少,服务系统处于松散配合的分割运行状态。从责任边界视角看,需要基于残疾人家庭照护能力、收入水平及需求层级,厘清各方职责与配合关系,强化保险和信托作用,建立以残疾人为主体、回应多层级目标的托养照护制度。
- 刘战旗王富国徐富海王旭东杨婕娱
- 关键词:筹资体系
- 关于城市社区服务的理论思考被引量:31
- 1992年
- 本文描述了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兴起和发展的状况,探讨了其发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其在走向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城市社区服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文章认为:以城市基层社区(主要是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为依托的城市社区服务将有新的更迅猛的发展,并将在我国城市生活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 唐钧
- 关键词:社区服务发展城市社区服务社会化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城市基层社区
- 对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几个问题的认识被引量:11
- 1996年
- 刘伟能
-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化服务自我保障
- 中国的贫困人口和社会救助指标体系被引量:1
- 1992年
- 社会救助是现代化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本手段之一,是对已经陷入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最起码的生活保障的有效手段。在当代中国,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现象还较为普遍地存在,因此,社会救助在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一直是一种最常用的保障方式。
- 唐钧
- 关键词:贫困户自然灾害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制度城镇人口贫困人口
- 社会福利机构评估:定性研究法——以天津鹤童老人院为例
- 1998年
- 为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进程.社会科学界各相关学科的一批专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从对现有社会福利机构(包括政府办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和民办社会福利非企业单位)的微观研究出发,从非盈利性、组织规范与制度、工作效率与效能和社会效果等4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估,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福利机构组织建设和行政管理的规律,以期增强社会福利机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形成一个有严格的“游戏规则”的有序的社会福利服务市场,
- 唐钧任振兴黄晓燕陈大红
- 关键词:护理人员社会福利机构老人院志愿者医疗康复
- 贫困是俄罗斯的一种社会现象
- 1995年
- 贫困是任何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就连原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尽管出于思想上的考虑,以“保障少”术语代替“贫困”术语,也毫无例外地存在着贫困。1992年夏季,33%—40%的俄罗斯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尽管国家对低收入的领退休金者和多子女家庭的人员实行了物价补贴措施,但第二年贫困的比例仍未缩小。1993年6月统计部门通报,1/7以上的俄罗斯居民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 任大贵
- 关键词:社会现象社会政策贫困线最低生活保障线苏联时期补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