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作品数:6,631 被引量:38,970H指数:64
- 相关作者:季加孚沈琳朱军严昆王晶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其潜在影响因素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二科2012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肺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肺癌的诊断情况、VTE的诊断和治疗情况、VTE的抗凝治疗效果和出血不良反应。通过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影响VTE抗凝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15例肺癌患者发生VTE,年龄为(58.5±11.0)岁(范围27岁~79岁),男性78例(67.8%)。肺腺癌76例(66.1%),肺鳞癌19例(16.5%),小细胞肺癌13例(11.3%),其他类型肺癌7例(6.1%)。VTE的抗凝治疗效果:52例(45.2%)血栓消失或者好转,32例(27.8%)未好转或复发,31例(27.0%)未复查或者情况不详。VTE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不良反应9例(7.8%)。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肿瘤分期越低(Ⅰ~Ⅲ期比Ⅳ期,比值比OR=4.839,P=0.010)和不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OR=0.124,P=0.025)是VTE抗凝治疗效果较好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基线或血栓发生时血小板计数升高(OR=4.511,P=0.034)是VTE抗凝治疗中出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癌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不理想。肺癌分期较早及不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抗凝治疗效果较好。基线期或血栓发生时血小板升高患者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较高。
- 马旭安涛张宇辉张艳华方健聂鋆戴玲胡维亨陈筱玲张洁马向娟田广明吴頔龙皆然韩金娣王洋张自然韩森
- 关键词:肺癌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疗效
- 读《思考中医》启迪健康智慧
- 2012年
- 作为一个热爱中医的发烧友,笔者对中医可谓很有兴趣,但知之甚少。社会上也曾经一度对中医的否定声不绝于耳,但是我坚信中医的理论是科学的,中医治病的实践经历了几千年,曾经对国人的健康做出过无可替代的巨大贡献,现在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韩翠娥
- 关键词:中医健康发烧友
- 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9例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食管内翻拔脱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19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接受了食管内翻拔脱术 ,其中食管鳞癌 15例 ,颈段 3例 ,胸中段 6例 ,胸下段 6例 ;贲门腺癌 4例。 0期 1例 ;Ⅰ期 4例 ;Ⅱa期 4例 ;Ⅱb期 1例 ;Ⅲ期 9例。 3例因有上消化道手术史行结肠代食管。结果 19例均获切除 ,食管切缘阴性 ,无手术死亡。术后声音嘶哑 1例 ,心律失常1例 ,双侧胸腔积液 1例 ,左侧气胸伴左膈下脓肿 1例 ,5例出现小的颈部吻合口瘘。结论 食管内翻拔脱术扩大了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适应证 ,使某些常规手术高危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
- 陈克能熊宏超顾振东张卫民苏文忠
- 关键词:内翻食管癌贲门癌贲门癌膈下脓肿常规手术颈段切缘
- ^(99)Tc^m标记血管活性肠肽衍生物的制备及其生物分布研究
- 2004年
- 目的观察99Tcm标记血管活性肠肽(VIP)衍生物VIPSN3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肿瘤摄取情况。方法通过化学合成法合成含SN3类配体的VIPSN3。在VIP的羧基端连接4个氨基酸(其中1个含巯基),以形成含有SN3的四齿状结构作为99Tcm的强螯合基团,即VIPSN3。引入γ氨基丁酸(Aba)作为隔离物以消除空间阻碍。采用配体交换法进行99Tcm标记,测定99TcmVIPSN3的生物活性和功能、体外稳定性及其在荷结肠癌裸鼠的体内分布,并行γ显像。结果VIPSN3纯度经HPLC分析证实>99%。99TcmVIPSN3标记率为(90±8)%,体外活性分析证实其活性损失小,标记物体外稳定。动物实验示99TcmVIPSN3从血液清除快速,经肾、膀胱排除。荷结肠癌裸鼠肿瘤在注射99TcmVIPSN3后24h显像清晰,除肾外,肿瘤摄取最高,与99TcmVIPN4相比,肾脏摄取明显减少。体内分布结果示99TcmVIPSN3注射后24h,肿瘤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为058±015,比99TcmVIPN4(026±001)高,瘤血比值>2,瘤肌肉比值>10。结论VIPSN3具有天然VIP的生物活性,99TcmVIPSN3肾脏摄取较低,肿瘤显像清晰,是一个较有希望的肿瘤显像剂。
- 杨志王雪鹃林保和马云霞张岩徐冰张梅颖
- 关键词:结肠肿瘤血管活性肠肽同位素标记实验动物
- CyclinD1、PCNA、Ki67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喉复发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Cyclin D1、PCNA、Ki-67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与喉癌复发的关系,并评价其对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58~1999年喉癌手术病例574例,术后随访3年,确诊术后复发56例;正常喉对照标本39例.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芯片标本进行染色.结果 Cyclin D1、PCNA、Ki-67在喉癌组织及正常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喉癌组织的表达强于正常喉组织(P<0.01),在喉癌复发组强于未复发组(P<0.01),与喉癌复发呈正相关.结论 Cyclin D1、PCNA、Ki-67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估计喉癌预后的指标.
- 郭睿黄德亮季加孚杨伟炎韩东一
- 关键词:蛋白质阵列分析细胞周期蛋白质类
- 肝癌介入术后并发肝脓肿的护理体会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术后并发肝脓肿的临床护理要点,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行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护理要点。结果总结了肝脓肿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对肝脓肿患者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休息、寒战、高热、抗生素治疗、饮食、引流管和肝动脉置管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总结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结论根据肝脓肿的临床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观察和护理,均有助于治疗,改善预后。
- 王雪英
- 关键词:肝癌TACE肝脓肿护理
- 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接受经皮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胃癌肝转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评价患者总体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5例(102个病灶)胃癌肝转移患者1、2、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45%、42.90%、20.32%及10.16%。RFA治疗后1个月,肿瘤灭活率94.12%(96/102),肿瘤局部复发率15.69%(16/102),肝内新生转移灶发生率52.73%(29/55)。单因素分析示年龄(P=0.015)、肿瘤数目(P=0.011)、RFA前是否有肝外转移(P=0.026)、RFA后是否化疗(P=0.03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示年龄(P=0.033)、肿瘤数目(P=0.004)、RFA后是否化疗(P=0.001)是独立预后因素。RFA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2%(1/55),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经皮超声引导下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胃癌肝转移治疗方式,年龄、肿瘤数量、RFA后联合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姜彬彬张仲一严昆杨薇吴薇李荣杰陈敏华
- 关键词:胃肿瘤导管消融术肿瘤转移
- 2017年中国外科学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本文根据中华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的发言进行整理,从传承、创新、规范、提高四个方面对2017年中国外科学主要进展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工作方向和内容进行归纳介绍。
- 季加孚赵玉沛
- 关键词:普通外科
- 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转移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绝经前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ER阳性HER2阴性绝经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及复发转移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4例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5岁(26~53岁),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52.4个月(6.1~329.1个月),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49.4%,76/154);非内脏转移较内脏转移多发(55.8%vs 44.2%);骨转移最多(52.6%,81/154),内脏转移以肺多见(26.6%,41/154);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状态是DFS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主要为非内脏转移,骨转移最多;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DFS的重要因素。
- 曲金荣曲金荣王晶邵彬李惠平邸立军严颖宋国红冉然姜晗昉张如艳张如艳刘笑然
- 关键词:ER阳性绝经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被引量:6
- 2019年
- 恶性黑色素瘤病死率高、预后差,但随着基础免疫学和肿瘤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针对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过程所进行的免疫治疗正进入一个新时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获得可观改善。目前免疫治疗主要围绕PD-1单克隆抗体、CTLA-4单克隆抗体、免疫联合治疗展开。Pembrolizumab、Nivolumab、Ipilimumab单用、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以及Talimogene laherparepvec均已被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该文概述了目前免疫治疗药物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其前景及挑战。
- 齐忠慧斯璐
- 关键词: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