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市医用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52 被引量:511H指数:10
相关作者:洪阁王彭延武莉庞丽云史瑞文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19篇理学
  • 16篇生物学
  • 6篇化学工程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4篇壳聚糖
  • 20篇细胞
  • 17篇基因
  • 13篇药物
  • 13篇纳米
  • 11篇蛋白
  • 11篇体外
  • 11篇紫杉
  • 11篇紫杉醇
  • 10篇肿瘤
  • 10篇缓释
  • 10篇基因纳米粒子
  • 9篇血管
  • 9篇聚己内酯
  • 9篇己内酯
  • 9篇胶原
  • 8篇聚乳酸
  • 8篇给药
  • 7篇荧光
  • 7篇微球

机构

  • 15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8篇厦门大学
  • 8篇天津中医药大...
  • 6篇天津大学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福州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清华大学
  • 3篇天津市人民医...
  • 3篇清华大学第一...
  • 2篇河北大学
  • 2篇天津市中心妇...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天津理工大学
  • 2篇天津市第四中...
  • 2篇泰达国际心血...
  • 1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44篇张其清
  • 35篇宋存先
  • 28篇冷希岗
  • 26篇朱敦皖
  • 22篇张海玲
  • 21篇刘兰霞
  • 20篇刘天军
  • 20篇孙洪范
  • 18篇刘玲蓉
  • 18篇杨菁
  • 15篇宋丽萍
  • 14篇王海
  • 13篇李学敏
  • 12篇张琳华
  • 11篇洪阁
  • 11篇董霞
  • 10篇唐丽娜
  • 10篇武莉
  • 9篇张超
  • 9篇吕丰

传媒

  • 47篇国际生物医学...
  • 16篇生物医学工程...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高等学校化学...
  • 9篇功能材料
  • 4篇国外医学(生...
  • 4篇第十三届全国...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天津医药
  • 3篇中国生物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8篇2012
  • 13篇2011
  • 14篇2010
  • 14篇2009
  • 12篇2008
  • 15篇2007
  • 12篇2006
  • 7篇2005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剂抑制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埋植剂抑制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效果。方法:分别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皮下埋植单根0.75、1.5、3.0cm长和2根、3根、4根3cm长规格米非司酮埋植剂,3个月后测定并计算异位子宫内膜抑制率,并与不含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根3cm长埋植剂在前15d米非司酮释放速度约为9μg.d-1,30d后约为5μg.d-1,并可维持6个月以上。皮下植入1根1.5、3.0cm长或2根3.0cm长埋植剂1个月时,异位内膜抑制率分别为(18.6±17.3)%、(31.5±12.7)%、(72.2±12.3)%,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剂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效制剂是可行的。
孙洪范于祖茹杨菁肖渤瀚路红唐丽娜武莉宋存先
关键词:米非司酮埋植剂子宫内膜异位症抑制率
用于肿瘤成像的半乳糖/酞菁近红外荧光探针被引量:5
2011年
相对于正电子发射成像(PET)、计算机断面成像(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面成像(SPE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成像模式而言,光学成像具有无辐射、低成本的特点,尤其是近红外荧光成像可以部分实现对深层组织和器官的探测和成像,在分子成像方面具有特定的优势.分子影像的核心是分子探针,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深层次光的传输和采集以及分子探针的发光量子效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针对在体光学成像对分子探针的基本要求设计具有强近红外荧光发光特性、
吕丰李艳周武莉刘天军
关键词:近红外荧光探针半乳糖酞菁
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血管内局部给药效能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制备包载雷帕霉素(RPM)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NPs),评估其通过DISPATCHTM球囊在血管内局部给药的应用条件及给药效能。方法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计算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通过新西兰白兔腹主动脉及小型猪冠状动脉内局部给药模型评估DISPATCHTM球囊血管内应用RPM-PLGA-NPs的实验条件及给药后不同时段血管组织药物浓度。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 nm的RPM-PLGA-NPs,包封率为77.53%,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成功建立经DISPATCHTM球囊新西兰白兔腹主动脉、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冠状动脉内局部给药模型,20.27 kPa灌注压力下经DISPATCHTM导管球囊灌注5 mg/ml RPM-PLGA-NPs 10 min,第7和14天后局部组织药物浓度为(2.438±0.439)和(0.529±0.144)μg/mg干重。结论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方法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效果满意。纳米载药系统结合DISPATCHTM球囊导管能显著延长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为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苗立夫杨菁黄超联宋存先曾玉杰陈连凤朱文玲
关键词: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局部给药
二{[5,5'-10,20-二苯基-15-(4-吡啶基)卟啉]Zn(Ⅱ)]}丁二炔近红外荧光化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质被引量:1
2011年
合成了具有近红外荧光特性的卟啉化合物二{[5,5'-10,20-二苯基-15-(4-吡啶基)卟啉]Zn(Ⅱ)]}丁二炔,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其光学性质,利用HWHR光学平台测定了化合物在近红外区激发产生的荧光,并通过动物组织模型评价其荧光深层次成像效果.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光学特性,生物组织荧光成像深度可达1 cm以上,可以满足近红外荧光成像要求,在活体荧光成像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吕丰陈国辉刘天军
关键词:卟啉近红外生物组织
新型水溶性卟啉类光敏剂的体外抗菌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探讨新型卟啉类光敏剂光动力体外灭菌的活性,体外培养了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3种菌株,分别检测3种细菌对5种卟啉化合物(PA1—PA5)的吸收量,菌落计数法检测PA1—PA5对3种细菌的光反应、暗反应浓度曲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菌吞噬光敏剂的情况.结果发现,5种卟啉类化合物均具有较缓慢的光漂白率和较强的单线态氧产生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检测结果也表明,3类菌株可以选择性地吸收化合物PA1—PA5.相比于其他4种光敏剂,PA1表现出明显的杀菌性能,当PA1浓度增加为31.25μmol/L时,光照PA1对3种细菌的灭活率达100%.PA1对3种细菌的光动力灭菌效果最好,未来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赵占娟耿文一樊紫瑜洪阁刘天军
关键词:创伤感染光敏剂卟啉衍生物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被引量:34
2007年
目的以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制备多孔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 hydroxyapatite,nano—HA)-壳聚糖(chitosan,CS)复合支架,并评价其理化性能及与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原位复合一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多孔nano—HA—CS支架。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线衍射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支架的微观形貌及材料的组成。分离初生Wistar大鼠的成骨细胞,取传代培养第3代细胞分别与nano—HA—CS支架和纯CS支架共培养2、4、6、8h,各时间点各取4个样品,测定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率,并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nano—HA—CS复合支架具有多孔结构,孔径为100~500弘m,大多数孔径为400~500μm。具有很高的孔隙率,随CS和HA含量的增加,孔隙率明显降低,密度升高。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合成的HA晶体,晶粒大小为纳米级,在支架孔壁上均匀、连续分布如“铺路石”样。X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HA是含CO3^2-弱结晶纳米晶体。细胞相容性实验显示,成骨细胞在支架上黏附、增殖,并分泌纤维状细胞外基质;在复合支架上的黏附率明显高于纯CS支架。结论采用原位复合与冷冻干燥法结合制备的nano—HA—CS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细胞相容性,有望应用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王新刘玲蓉张其清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骨组织工程
八臂星形共聚物8-PLGA的合成被引量:4
2012年
以D,L-丙交酯和乙交酯为单体,异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三季戊四醇为多功能基引发剂,采用本体熔融聚合法合成了分子量可控的八臂星形聚合物———聚乙丙交酯(8-PLGA),其结构和性能经13C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结果表明,8-PLGA的结构及分子量与设计值基本吻合,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
欧阳春平王瑀赵顺新宋存先张政朴
关键词:共聚物
人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人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属于库尼(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蛋白,分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1(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1,TFPI-1)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2(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2,TFPI-2)。TFPI-1以抗凝血作用为主,而TFPI-2是广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二者在结构上有部分同源性,均由3个重复的Kunitz结构域组成。但二者在基因序列、组织来源、分布和作用机理上的很大差异,导致二者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大不相同。就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余波冷希岗
关键词:凝血
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以壳聚糖为基质研究载基因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转染效率.制备载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质粒DNA的壳聚糖纳米粒子,透射电镜观察两种纳米粒子皆呈球形,光子相关色谱仪(PCS)测定显示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49 nm,粒径分布在80~250 nm 之间;载基因纳米粒子的DNA包埋效率和DNA含量分别为96%±1.38%和37%±3.0%.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保护DNA,防止核酸酶对其的降解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实验表明,纳米粒子对细胞基本无毒性,其转染效率与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相近.
李大伟张海玲马洁宋丽萍郭志义冷希岗
关键词:壳聚糖基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细胞转染
心肌内双层多孔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的制备(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制备心肌内双层多孔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评估其对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后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方法:以聚己内酯为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药物,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为药物载体,制备成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采用考马斯亮蓝试剂法对支架上牛血清白蛋白含量及体外释放量进行测定,万能材料测定仪测定支架的力学性能。制备猪慢性心肌局部缺血模型,体内评估该支架在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后对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结果:该支架牛血清白蛋白携带量为每支架10mg,30d后牛血清白蛋白释放量达80%,支架压缩80%时承受的应力为1.2MPa,在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后可保持心肌孔道通畅。结论:成功制备心肌内双层多孔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能承受心肌压力并达到缓慢控制释放药物的效果,可维持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后的心肌孔道通畅。
吕丰刘天军赵健刘晓程宋存先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