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省生物计量及检验检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95 被引量:574H指数:14
- 相关作者:董胜张朱敏潘铖张林雅周宁宁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三种稻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18S rDNA和ITS-5.8S rDNA序列克隆及进化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为研究水稻3种主要害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体内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tes,YLS)的种属地位及与寄主的进化关系,测定了其体内YLS的18S rDNA及ITS-5.8Sr DNA的全长序列。基于3种稻飞虱体内YLS的18SrDNA序列比对表明,褐飞虱YLS和白背飞虱YLS的一致性比其与灰飞虱YLS的高(褐飞虱YLS和白背飞虱YLS为98.91%,灰飞虱YLS和褐飞虱YLS为95.74%,灰飞虱YLS和白背飞虱YLS为96.02%),而基于ITS-5.8SrDNA序列比对,灰飞虱YLS和白背飞虱YLS的一致性比其与褐飞虱YLS的要高(白背飞虱YLS和灰飞虱YLS为99.57%,灰飞虱YLS和褐飞虱YLS为91.91%,白背飞虱YLS和褐飞虱YLS为90.46%)。基于真菌18SrDNA和ITS-5.8SrDNA的系统发育树均表明,3种稻飞虱体内YLS与其他已知真菌进化关系较远。本研究证实了昆虫真菌类共生菌与寄主形成了长期的进化关系,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已知真菌的分类地位。
- 周岩岩董胜张白旭俞晓平
- 关键词:稻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
- 菰黑粉菌转录调节因子Rbf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为研究菰黑粉菌的形态转换机制及灰茭形成机理,利用菰黑粉菌的转录组数据,分别从正常茭白中的菰黑粉菌(MT型)和灰茭中的菰黑粉菌(T型)中扩增得到Rbf1基因及开放阅读框序列.结果表明,2种菰黑粉菌的Rbf1基因序列相同,开...
- 胡鹏张雅芬崔海峰俞晓平叶子弘
- 关键词:茭白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 文献传递
- 灰飞虱体内一种酵母类共生菌的分子鉴定被引量:6
- 2010年
- 为明确稻飞虱体内酵母类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nt,YLS)的种类,采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纯化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n)体内YLS,用真菌的通用引物对其18SrDNA、5.8S-ITSrDNA全长序列进行扩增。结果得到一条分子量约为2340bp的序列。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菌与Noda等所报道的类酵母菌的18SrDNA序列差异较大(同源性只有89.6%),而与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有99.8%的同源性。原位杂交(ISH)和巢氏PCR均证明该菌存在于灰飞虱脂肪体和卵内,但数量较少。因此,灰飞虱体内YLS除了Noda等报道的类酵母菌外,尚存在另外一种季也蒙毕赤酵母菌。
- 白旭董胜张庞琨边亚琳俞晓平
- 关键词:灰飞虱类酵母共生菌分子鉴定原位杂交
- 基于COI基因全长序列的假眼小绿叶蝉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the)是我国大陆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茶树害虫,其种群世代重叠严重,数量大。从我国13个主要产茶省份各选出一个重点产茶县(市),采集假眼小绿叶蝉标本,首次扩增得到其线粒体CO I基因全长序列,并以此探讨了假眼小绿叶蝉13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遗传分化程度及基因流水平。在13个地理种群中共得到了176条CO I基因序列,发现了113个变异位点,形成了105个CO I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720,种群内单倍型多样性在0.804—1.000范围内,总群体和各种群的Tajima's D检验结果均不显著,说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进化符合中性模型,种群数量较为稳定。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Mantel检验显示各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总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3652,固定系数Fst为0.10876,基因流Nm为4.097,表明地理种群间存在较频繁的基因交流,遗传差异较小。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省际之间频繁的茶树鲜叶贩运、异地茶苗的大批量调拨等因素促进了假眼小绿叶蝉的长距离迁移,加强了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 周宁宁王梦馨崔林潘铖张新亭韩宝瑜
- 关键词:假眼小绿叶蝉线粒体COI基因流
- 菰黑粉菌分离方法的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以龙茭2号正常茭为材料,分别采用切片、研磨2种方法分离菰黑粉菌,并通过形态观察及ITS-5.8S r DNA序列克隆测序确认。结果表明,对膨大茎进行切片或研磨均能分离得到菰黑粉菌,其ITS序列大小在750 bp左右,通过NCBI比对分析确认,其中研磨法对新鲜组织的分离效率更高。
- 曹乾超张雅芬崔海峰俞晓平叶子弘
- 关键词:茭白ITS
- 菰黑粉菌转录调节因子Rbf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为研究菰黑粉菌的形态转换机制及灰茭形成机理,利用菰黑粉菌的转录组数据,分别从正常茭白中的菰黑粉菌(MT型)和灰茭中的菰黑粉菌(T型)中扩增得到Rbf1基因及开放阅读框序列。结果表明,2种菰黑粉菌的Rbf1基因序列相同,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281 bp,无内含子,NCBI中blast及进化分析表明,菰黑粉菌Rbf1基因与玉米黑粉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另外,菰黑粉菌不同生长阶段的Rbf1基因的表达量检测结果发现,Rbf1基因在菌丝生长前后表达量有显著差异,在菌丝生长12 h后表达量明显升高,表明Rbf1基因在菰黑粉菌的菌丝形成及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胡鹏张雅芬崔海峰俞晓平叶子弘
- 关键词:菌丝生长
- 菰黑粉菌中Ueubc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茭白是我国第二大水生蔬菜,它的形成与其内生真菌菰黑粉菌的侵染密切相关。根据菰黑粉菌转录组数据库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扩增获得Ueubc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Ueubc2是玉米瘤黑粉菌中ubc2的同源基因,编码蛋白含有SAM、RA、SH3结构域,作用于MAPK信号通路。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Ueubc2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发现在融合生长过程中Ueubc2上调表达,并在菌丝形成时其表达量最大,随着菌丝生长表达量逐渐降低,表明其在菰黑粉菌真菌二型态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余佳佳张雅芬崔海峰俞晓平叶子弘
- 脐孢木霉菌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 0248 tri5基因片段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脐孢木霉菌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能合成木霉素等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而基因tri5编码的单端孢霉二烯合酶是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它催化反式法呢基焦磷酸(tFPP)合成单端孢霉二烯。为分析基因tri5与木霉素合成的关系,本研究从脐孢木霉菌0248中克隆了基因tri5片段,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基因tri5在不产木霉素培养基和产木霉素培养基中的差异表达。在相同培养时间下,基因tri5在不同产木霉素状态间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在培养96 h时基因tri5在2种培养基中均达到最大值,基因tri5在产木霉素状态下的表达量是不产木霉素状态下的107.18倍。通过检测产木霉素培养基中基因tri5表达量与木霉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木霉素的含量随着基因tri5表达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培养96 h时达到最大值118.71 mg L 1,推测基因tri5表达量与木霉素合成相关。该研究为基因tri5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和对脐孢木霉菌0248进行基因工程菌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 詹晓奂申屠旭萍刘卫平马正俞晓平
- 关键词:木霉素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
- 副溶血性弧菌PMA-LAMP方法的建立被引量:9
- 2016年
-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海鲜等食物中检出率很高,食用没有煮熟的带菌食物或者腌制品,极易引起食物中毒。目前用以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都不能区别死活菌,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本研究基于DNA结合染料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利用荧光染料钙黄绿素(Calcein)的特性,建立了一种实时的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并与q PCR方法进行比较。实时可视化LAMP方法的反应结果,既可以肉眼直接观测,也可以借助荧光分析设备实时监测,并对半定量分析进行初探,为之后向定量分析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实时可视化PMA-LAMP方法的灵敏度可达5.0×102 CFU/m L,模拟食样灵敏度为1.9×102 CFU/m L,与PMA-q PCR方法结果一致。除去前增菌时间,整个检测过程只需2 h,且准确率高,为副溶血性弧菌快速检测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 马骉吴莹莹戴明雁方结红张明洲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
- 转cry1Ab基因棉花质粒标准分子的构建与分析
- 2013年
- 为缓解转基因检测用标准品严重缺乏的现状,本研究构建了含转基因棉花cry1Ab基因序列及棉花fsACP(fiber-specific acyl carrier protein)内标基因序列的质粒标准分子,经PCR、酶切、测序等方法的验证,证明了所构建质粒的正确性。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系统地分析了所建质粒的重复性、特异性、均匀性、均一性和不同温度下处理不同时间的质粒标准分子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构建质粒的重复性、特异性、均匀性及均一性良好,质粒溶液在低温条件(70℃、20℃和4℃)下可稳定储存6个月,且具有稳定的质粒量值,不宜高温(20℃和40℃)保存。本研究为质粒标准分子的制备、性状分析及保存环境等相关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 金荣愉崔海峰俞晓平叶子弘
- 关键词:质粒稳定性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