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系

作品数:88 被引量:411H指数:12
相关作者:迟燕华费丹马萍刘海萍陈明剑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理学
  • 7篇生物学
  • 7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24篇光谱
  • 22篇配合物
  • 16篇荧光
  • 15篇鲱鱼精DNA
  • 15篇光谱法
  • 14篇相互作用
  • 11篇荧光光谱
  • 10篇
  • 9篇蛋白
  • 9篇DNA
  • 8篇牛血清白蛋白
  • 6篇吖啶橙
  • 6篇甲基
  • 5篇荧光光谱法
  • 5篇饲料
  • 5篇热力学
  • 5篇热力学参数
  • 5篇茜素
  • 5篇茜素黄R
  • 5篇金属

机构

  • 86篇西南科技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成...
  • 9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3篇湖南大学
  • 3篇南通农业职业...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龙岩学院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洛阳轴承研究...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西南应用磁学...

作者

  • 29篇钟国清
  • 27篇王兴明
  • 22篇蒋琪英
  • 21篇胡亚敏
  • 19篇迟燕华
  • 14篇庄稼
  • 12篇杨定明
  • 12篇丁立生
  • 12篇黎泓波
  • 9篇沈娟
  • 8篇费丹
  • 7篇邓洪权
  • 7篇陈明剑
  • 6篇董发勤
  • 5篇何平
  • 5篇张廷红
  • 5篇刘海萍
  • 5篇杨欢
  • 4篇涂铭旌
  • 4篇张欢

传媒

  • 6篇化学学报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商丘师范学院...
  • 4篇人工晶体学报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应用化学
  • 3篇化学进展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中国稀土学报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食品科技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工业水处理
  • 2篇中国饲料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化工中间体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12篇2008
  • 21篇2007
  • 1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呋咱(氧化呋咱)类炸药爆轰参数的理论计算被引量:4
2007年
以3,4-二(氨基呋咱基)氧化呋咱(BAFF)为结构单元设计了一类新型呋咱(氧化呋咱)类炸药分子。运用预测炸药分解产物的BW法则、计算爆速的Rothsteine方法和计算C-J压力的库珀方法等对该类炸药的爆炸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HMX等炸药的爆炸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类炸药的密度大,爆速和爆压介于TATB和HMX之间,是一类新型高能量密度材料化合物。由于该类炸药分子中含呋咱环具有芳香性,预测其分子的稳定性良好。
梁琴琴王军黄奕刚
关键词:高能量密度材料呋咱氧化呋咱BAFF
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化学新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化学新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将使应用化学专业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有长足的发展.对学生提高专业素质,掌握理论知识,拓宽就业面、增强动手能力等方面将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教师和董事单位的技...
张廷红钟国清何平
关键词: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素质教育
文献传递
吡啶甲酸铋(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8
2008年
以不同类型的吡啶甲酸为配体,通过固液相、固固相反应,合成了两种新的铋配合物:α-吡啶甲酸铋[Bi(C5H4NCOO)3].H2O(1)、β-吡啶甲酸铋BiCl3.(C5H4NCOOH).1.5H2O(2)。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相应晶胞参数:a=2.0999nm,b=0.9499nm,c=1.1815nm,β=104.999°;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a=1.8589nm,b=1.6889nm,c=1.2049nm,β=96.445°。同时初步分析了影响产物结构及性质的因素。
陈明剑蒋琪英钟国清
关键词:吡啶甲酸
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阐述了教师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讲授和问题式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从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深层次同题、再发现式问题、应用问题、理论问题等诸多方面案例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培...
王兴明胡亚敏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学思维教学改革
文献传递
4-苄氧基苯酚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2014年
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荧光光谱法、黏度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4-苄氧基苯酚(PBP)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确定了PBP与DNA的结合比为2∶1。通过热力学研究得出,在27℃时PBP与鲱鱼精DNA之间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Kθ300.15K=2.16×105L/mol,热力学函数ΔrHθm=-6.18×104J/mol,ΔrSθm=-1.05×103J/(mol·K),ΔrGmθ300.15K=-3.04×104J/mol,结果表明该反应为焓驱动。综合实验结果确定了PBP与DNA的作用方式为部分嵌插以及静电作用。
胡亚敏鲁俊良王兴明杨欢
关键词:溴化乙锭
亚甲基蓝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以吖啶橙(AO)作为光谱探针,采用UV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亚甲基蓝(MB)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确定了在低浓度MB时,MB与DNA以嵌插方式作用;而在高浓度MB时,MB与DNA之间为混合作用方式.结合比n(MB)∶n(DNA)=10∶1,结合常数K26℃=2.46×105L·mol-1,MB-DNA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70×106L·mol-1·cm-1.同时研究了酸度和温度等对MB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热力学研究推导了MB结合DNA为焓驱动反应.
费丹王兴明黎泓波丁立生胡亚敏张欢赵仕林
关键词:亚甲基蓝吖啶橙鲱鱼精DNA
酪氨酸-铒(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研究
2013年
本研究以吖啶橙为分子探针pH=7.40,采用圆二色谱、紫外光谱等光谱法和粘度法等研究了酪氨酸-铒(Ⅲ)配合物与DNA作用机制.Er(Ⅲ)与Tyr的结合比nEr:nTyr=1∶3,Er(Ⅲ)(Tyr)3与DNA结合比nEr(Ⅲ)(Tyr)3:nDNA=2∶1.结合常数KΘ25℃=1.83×105 L.mol-1,KΘ37℃=4.31×105 L.mol-1.酪氨酸-铒配合物与DNA的主要作用方式为嵌插和沟渠作用,此反应受焓驱动.
白菊王兴明赵娜
关键词:DNA
含铋(Ⅲ)配合物的合成及铋的配位性质被引量:21
2006年
由于金属铋的绿色安全性,其配合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因此,从分子水平探索配合物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有机配体的不同,对三价铋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相应的结构进行分类概述,并针对固态铋配合物,对铋(Ⅲ)离子在各配合物中所处的配位环境以及与配体的配位方式等进行了综述。
蒋琪英沈娟钟国清
关键词:配位化学
荧光光谱法研究核黄素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2
2008年
在B-R缓冲溶液中,以吖啶橙(AO)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核黄素(RF)与DNA的相互作用.在pH值为7.25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RF与DNA发生作用生成了复合物,其结合比为nRF:nDNA=5:1,28℃时RF与DNA的结合常数K=2.53×106L/mol;并运用双倒数法求得RF与DNA相互作用的ΔrHθm为-6.06×104J/mol,ΔrSθm为-78.70J/(mol·K),28℃时的ΔrGθm为-3.69×104J/mol.同时通过粘度法、盐效应和Scatchard法等研究了RF与DNA的作用方式,确定了在该实验条件下RF与鲱鱼精DNA之间主要为沟面和静电作用方式。
胡亚敏王兴明费丹董发勤丁立生
关键词:核黄素吖啶橙鲱鱼精DNA
ZnO/Bi_2O_3复合物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分子前驱体Zn[Biedta]2·8H2O热分解得到Zn-Bi-O三元复合氧化物,采用XRD、漫反射光谱、FTIR等方法探索灼烧时间对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同时以甲基橙的光降解为模型研究了灼烧时间对复合物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灼烧时间对复合物物相、吸光度、催化效果等均存在影响。制备的复合物对甲基橙光降解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催化能力,其中灼烧2 h所得复合物的催化效果最好,在中性环境中,对20 mg/L的甲基橙而言添加量2 g/L为最佳,光照3 h的褪色率达90%。
张鹏飞姚俊雄邓洪权蒋琪英胡亚敏
关键词:复合氧化物光催化性甲基橙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