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合成树脂与特种纤维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作品数:91 被引量:226H指数:7
- 相关作者:张会轩谭志勇陶朝阳王星月穆兴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 S/O/W法制备PLGA/TiO_2载药微球
- 2010年
- 将纳米TiO2吸附溶液中的BSA由水包油包固体乳化法用PLGA包裹药物粒子。通过紫外和SEM等检测手段,考察纳米TiO2在不同条件下对BSA吸附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制备工艺下PLGA包裹药物粒子对载药量和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液的pH值接近蛋白质等电点、温度在20℃左右、反应24 h时,TiO2吸附BSA量最大,药物粒子分布均匀,尺寸在40 nm左右。在制备微球时,当初乳体积降低、PVA浓度降低及PLGA与药物粉末的质量比增大时,载药量和包封率都有提高,且微球体外释放较小。微球表面光滑,尺寸为4μm左右。
- 蔡静王超宝杨亚楠陈学思
- 关键词:TIO2PLGA载药微球
- 多层核-壳结构橡胶粒子对PVC增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以聚苯乙烯(PS)为内核、聚丁二烯(PB)为中间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层的3层核-壳结构橡胶粒子(PSBM)。通过改变PS和PB的配比,制得核-壳比分别为23/57/20(质量比,下同)、13/67/20、0/80/20的PSBM,并用于增韧聚氯乙烯(PVC)。并对PSBM的内部结构及其在PVC基体中的分散状态、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变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SBM在PVC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状态;PS/PB/PMMA为13/67/20时,对PVC具有较高的增韧效率,同时还保持了较高的屈服强度,而且具有很好的透光性;对共混物应力白化区的研究表明,PSBM的内核PS与中间层PB的界面层促进了橡胶粒子发生空洞,提高了增韧能力;PVC/PSBM共混物的增韧机理是PSBM橡胶粒子空洞化促进PVC基体发生剪切屈服。
- 王春茂周超陈明张会轩
- 关键词: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结构橡胶粒子增韧
- 纳米SiO_2核壳粒子改性聚乳酸的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将粒径为80 nm的二氧化硅(SiO_2)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进行乳液聚合制备了不同核壳比的SiO_2-g-(MMA-co-BA-co-GMA)纳米核壳粒子,研究了核壳粒子对聚乳酸(PLA)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_2核壳粒子在PLA中部分聚集;DMA测试表明核壳粒子与PLA具有一定的相容性,SiO_2含量高,材料储能模量越大;DSC发现核壳粒子加入有利于结晶;TGA结果证明SiO_2提高了PLA的耐热性;冲击测试发现核壳粒子提高了PLA的冲击韧性。
- 吕晗笑崔玉祥孙树林王云鹤张会轩
-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聚乳酸核壳粒子
- 改性剂核壳比对增韧聚乳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为壳,聚丁二烯(PB)为核的反应性核壳粒子(RCS),研究RCS粒子核壳比变化对增韧聚乳酸(PLA)性能的影响。随着核壳比的增加,RCS粒子接枝度和粒子尺寸逐渐降低。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RCS粒子在PLA中可以均匀分散;动态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核壳比的增加,RCS壳层共聚物玻璃化温度向低温移动,核壳粒子与PLA相容性较好;力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核壳比的增加,PLA共混物的韧性显著提高,当核壳比大于50/50后,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可以达到630 J/m左右,拉伸屈服强度则有所降低。
- 刘文韬吕云侠陈景玉张书闻孙树林
- 关键词:聚乳酸核壳粒子增韧
- 丙烯酸酯乳液的稳定性及乳化剂的吸附状态
- 2014年
-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粒径分别为143 nm和167 nm的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通过改变固含量和乳化剂浓度,研究乳液表面张力值的变化,用以说明乳液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乳液的稳定性随着固含量的减小而增加,固含量为22%时,乳化剂在乳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分别为39.89 mmol/L和35.08 mmol/L。由实验所得的表面张力曲线,计算出乳化剂在粒子表面及水中的分布比例,提出了乳化剂吸附状态理论,建立了乳化剂的分布状态模型。
- 张桐王洋吴广峰
- 关键词:丙烯酸丁酯乳液稳定性
- 橡胶粒子大小及其协同作用对ASA增韧SAN树脂的影响
- 2023年
- 在树脂增韧过程中,橡胶粒子通常起吸收应力、诱发银纹等作用,而橡胶粒子的尺寸对增韧效果有重要影响。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不同尺寸的聚丙烯酸丁酯(PBA),并以PBA为基础制备不同大小的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接枝聚合物,再将ASA接枝聚合物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得ASA/SAN共混物。通过红外光谱仪证明成功合成ASA接枝聚合物。考察单一粒子和大小粒子协同作用时ASA接枝聚合物对SAN树脂的增韧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粒子增韧SAN树脂时,PBA粒径为398.7 nm时,SAN/ASA共混物冲击性能最高达到360.6 J/m,此时屈服强度最低。将小粒子PBA(粒径98.5 nm)、大粒子PBA(粒径602.9 nm)在70/30配比下制备的ASA接枝聚合物与SAN树脂共混,冲击性能最高达到603.7 J/m,且具有较好的断裂伸长率。大小粒子配比的改变影响SAN/ASA共混物的(tanδ)max,在50/50配比下SAN/ASA储能模量明显上升,此时大小粒子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
- 吴昆鹏于谨硕孔磊赵旭谭志勇张会轩
- 关键词:种子乳液聚合断裂伸长率动态力学分析
- 不同交联剂对ASA核壳聚合物增韧性能影响
- 2023年
- 为考察交联剂对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塑料(ASA)接枝塑料增韧性能的影响,使用丙烯酸双环戊二烯基酯(DCPA)、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和三烯丙基脲酸酯(TAC)三种不同的交联剂制备了一系列核壳结构的ASA,再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塑料(SAN)熔融共混制得ASA/SAN共混物。通过测算接枝率和差示扫描量热测试,证明成功合成ASA接枝聚合物。利用冲击测试仪、电子拉力机对共混物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TAIC交联剂制备的ASA/SAN共混物缺口缺口冲击强度最高达到170.4 J/m,高于DCPA和TAIC交联剂。对比三种交联剂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发现使用TAIC的ASA/SAN共混物拉伸强度略低于其它两种,断裂伸长率没有明显区别。动态力学分析仪考察了不同交联剂对ASA/SAN共混物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低温区的玻璃化转化温度不同,说明交联剂会对橡胶相的玻璃化转化温度产生影响。
- 吴昆鹏孔磊赵旭谭志勇张会轩
- 关键词: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种子乳液聚合
- α-MSAN共聚物的组成对PMMA/α-MSAN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
- 2010年
-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配比不同的α-甲基苯乙烯和丙烯腈共聚物粉料(α-MSAN),将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熔融共混,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力学黏弹谱仪(DMA)考察了PMMA/α-MSAN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当α-MSAN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为15%~25%时,α-MSAN与PMMA形成相容体系,其相容性随丙烯腈含量的增加而变好;当丙烯腈含量大于30%时,共混物均为不相容体系。
- 孟婷任亮张立新马晓琳张明耀
-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聚合相容性
-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13
- 2020年
- 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以及二羟基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WPU)预聚体,在此基础上加入环氧树脂(EP,E-44)制备了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PUE)复合乳液。探讨了不同环氧树脂含量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胶膜的力学性能、吸水率、接触角和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的环氧树脂改性过后的复合乳液比较稳定;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和黏度增大,同时胶膜的拉伸强度增大,水的接触角增大,胶膜的热稳定性增加。E-44质量分数为7%~9%时,复合乳液及其胶膜的综合性能较好。
- 贾育霖邓云娇李松松刘微黄新星
-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乳液
- PVDF/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有机化改性蒙脱土(OMMT)及未改性的蒙脱土(MMT)分别与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共混制备PVDF/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仪以及拉伸测试研究了蒙脱土对PVDF结晶结构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化蒙脱土(OMMT)促进了PVDF晶型由α型到γ型的转变,同时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显著增加,韧性得到提高。
- 李迟崔玉祥孙树林田洪源
- 关键词:有机化蒙脱土聚偏氟乙烯纳米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