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物理系
- 作品数:1,683 被引量:3,852H指数:23
- 相关作者:唐孝威姚志欣鲍世宁叶高翔王绍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居室常用传输线的工频电磁干扰被引量:1
- 2000年
- 本文讨论家用电器常用传输线 (同轴线和双导线 ) ,在工频条件下的电磁场量值、特性和分布 .为增进对此类场的了解 ,开拓工频段电磁污染的研究和预防可能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
- 吕子君陈忠煊
- 关键词:工频电磁场电磁干扰电磁污染家用电器传输线
- 同步辐射及其应用被引量:4
- 1996年
- 与经典偶极辐射作对比,本文讨论同步辐射的特性及同步辐射在科学技术领域以及工业、医学等方面的一些主要应用.
- 黄正东陈凤至
- 关键词:贮存环
- 非对称格点上对于较弱耦合时SU(2)胶球质量的Monte Carlo模拟
- 1990年
- 利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我们在5~3×30非对称格点上计算了β=4.3处SU(2)EXP作用量的胶球质量。计算结果表明:M(2^+)≈M(0^+)。同时,对于它们的激发态质量M的估算结果为:M(0^+)/M(0^+)=2.6±0.3,M(2^+)/M(2^+)=2.9±0.4。
- 董绍静应和平
- 关键词:格点SU(2)胶球
- SrI 4dnp和4dnf奇宇称J=1系列自电离态光谱
- 1990年
- 用激光三步激发方法,以4d^2 ~3P_0价态为中间态,观察了Sr原子4dnp和4dnf奇宇称J=1系列自电离态光谱,在59570—60300cm^(-1)范围内,测定了60个自电离能级,其中大多数可归属于分别收敛于4d^2D_(3/2)和4d^2D_(5/2)电离限的6个自电离系列,讨论了光谱线的线型和组态相互作用。
- 张森梅式民邱济真徐云飞
- 关键词:SR自电离态光谱
- 在In2O3/PbTe界面等离子体耦合增强中红外荧光研究
- 蔡春锋才玺坤张斌坡吴惠桢
- 带电链节的位置对聚合物穿孔行为的影响
- 钱宏孙李真罗孟波
- 含杂质无格点基底表面分枝状凝聚体的计算机模拟被引量:10
- 2005年
- 根据含杂质熔融玻璃表面金原子凝聚的实验规律,在原子团簇具有随机的线扩散步长和刚性转动角度的特征条件下,建立了含杂质无格点基底表面的各向异性团簇-团簇凝聚模型,对团簇的无规扩散、刚性转动以及凝聚全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系统地研究了基底表面无规分布的杂质区域对分枝状凝聚体诸多特性的影响,所得结果与实验事实相符合.
- 高国良钱昌吉李洪黄晓虹谷温静叶高翔
- 关键词:薄膜生长MONTECARLO模拟分形
- 局部相空间压缩实现对时空混沌和螺旋波的控制被引量:16
- 2006年
- 采用相空间压缩方法研究时空混沌和螺旋波系统的抑制问题.以局部控制方式将系统变量的幅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CO在Pt(110)表面氧化模型(Fitzhugh-Nagumo方程)与心肌组织模型(Panfilov方程)的数值研究表明:无论是否存在外界噪声,该方案都可以消除螺旋波和时空混沌;尤其是存在噪声时,相空间压缩控制暂态过程会更短,系统很快达到稳定均匀态(从几个到几十个时间单位).
- 马军吴宁杰应和平蒲忠胜
- 关键词:螺旋波
- Ir(110)表面原子结构、氧原子吸附和STM图像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能计算研究了金属Ir(110)表面结构以及氧原子的吸附状态.计算得到Ir(110)-(1×1)的外层表面间的弛豫分别是-13.3%(△d12/d0)和+6.1%(△d23/d0),表面能σ=175meV-2,功函数Φ=5.22eV;相应的Ir(110)-(1×2)缺列再构表面的△d12/d0=-9.7%,△d23/d0=-2.4%,表面能为169meV/2,Φ=5.33eV.研究Ir(110)-(1×1)和(1×2)再构表面氧吸附,发现各吸附位置的吸附能值均为正值,表明吸附为放热反应,且氧原子最有可能吸附在短桥位(shortbridgesite,SB).同时我们还模拟计算Ir(110)-(1×2))缺列再构表面和氧吸附再构表面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图像并记录STM针尖的起伏变化,结果显示表面吸附氧的位置远高于{001}方向的铱原子列,但是在STM形貌图上氧原子基本上没有凸起.
- 王芒芒宁华陶向明谭明秋
- 关键词:STM图像
- 螺旋波湍流态在极化电场作用下的手征对称性破缺
- Nicolis和Prigogine [1]早在30年前讨论了非平衡系统在具有手征性外场作用下的手征对称性破缺,并研究了一维圆环反应扩散系统中顺时针和逆时针传播的波在手征性外场作用下的对称性破缺。他们同时建议在二维反应扩散...
- 李炳伟邓凌云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