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数字植物园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6 被引量:122H指数:7
相关作者:关岚岚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种群
  • 3篇种群遗传
  • 3篇厚壳桂
  • 2篇亚热带
  • 2篇叶绿
  • 2篇遗传分化
  • 2篇英文
  • 2篇植物
  • 2篇年龄
  • 2篇种群遗传多样...
  • 2篇小种群
  • 2篇龄级
  • 2篇南亚热带
  • 2篇近交
  • 2篇近交衰退
  • 2篇不同年龄
  • 1篇电子传递
  • 1篇氧化硫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华...
  • 6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王峥峰
  • 4篇任海
  • 4篇彭少麟
  • 4篇高三红
  • 3篇廖景平
  • 3篇田胜尼
  • 3篇傅声雷
  • 2篇关岚岚
  • 2篇简曙光
  • 2篇林桂珠
  • 2篇邹璞
  • 2篇夏念和
  • 2篇彭长连
  • 2篇张军丽
  • 2篇林植芳
  • 1篇童毅华
  • 1篇黄觅
  • 1篇张静峰
  • 1篇李冬梅
  • 1篇申卫军

传媒

  • 4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林业与环境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地区8种藤本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模拟二氧化硫污染的响应被引量:19
2008年
研究了模拟SO2处理对8种华南地区常见盆栽藤本植物离体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快速光强响应曲线(RLC)、叶片总抗氧化能力(清除有机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水平)和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h的20mmol/LNaHSO3浸泡,8种藤本植物离体叶片的Fv/Fm,ΦPSII,rETR,rETRmax和RLC初始斜率α与对照(纯净水浸泡)相比有明显下降。8种供试植物的叶片总抗氧化能力和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存在种间差异。8种藤本植物中龙吐珠(Clerodendronthomsonae)、锦屏藤(Cissussicyoides)和禾雀花(Mucunabirdwoodiana)是对模拟SO2抗性较强的绿化藤本植物,抗性较差的是首冠藤(Bauhiniacorymbosa)、红花西番莲(Passifloracoccinea)和宝巾(Bougainvilleaglabra)。
关岚岚刘楠韦强简曙光
关键词:藤本植物叶绿素荧光大气污染抗污能力
中国球兰属一新记录(英文)被引量:3
2017年
报道了夹竹桃科萝藦亚科(Asclepiadoideae,Apocynaceae)球兰属(Hoya R.Brown)一新记录种——万荣球兰(H.vangviengiensis Rodda&Simonsson),提供了该种的形态描述。并对球兰属中少数具有透明乳汁的种进行了概述。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IBSC)。
张静峰夏念和李冬梅李冬梅
人为干扰下南亚热带厚壳桂种群分布格局(英文)被引量:6
2005年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华南地区典型代表植被类型。由于人为干扰,其现存面积日益减少。为加强保护,对这一植被类型中的演替顶级种厚壳桂(C ryp tocarya ch inensis)种群在人为干扰下的数量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地点设在广东省广州市萝岗长龙村村边。此林为南亚热带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受当地农民的干扰很大。样方面积是50×100 m2。研究结果表明,和较少受人为干扰的种群相比,这一种群趋于随机分布,特别是小树和幼苗阶段的个体。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一种群幼苗库明显不足,表明人为干扰对这一种群的更新影响较大。认为在加强保护区等建设的同时,对分散在各地点的典型植被类型要进行保护,特别是加强对周围居民的保护意识教育。
王峥峰高三红Mary Jo W.Godt彭少麟傅声雷
关键词:厚壳桂幼苗库
缅甸树萝卜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采用不同的留叶数目、ABT1号质量体积浓度、100 mg/L ABT1号处理时间以及扦插基质等因素对缅甸树萝卜(Agapetes burmanica)枝条进行扦插繁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留3~5片叶的枝条生根率最高,为46.7%;(2)缅甸树萝卜枝条的生根率随ABT1号质量体积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质量体积浓度为100 mg/L时,生根率最高,达46.7%;(3)通过速蘸100 mg/L ABT1号10 s、10 min和1 h处理插穗,插穗生根率分别为26.7%、46.7%、40.0%,其中100 mg/L ABT1号浸泡插穗10 min生根率最高;(4)缅甸树萝卜枝条在V珍珠岩:V蛭石:V树皮=1:1:1和水苔两种扦插基质中的生根率分别为30.0%和46.7%,表明水苔较适宜缅甸树萝卜的扦插生根。将缅甸树萝卜生根插穗进行移栽,成活率可达81.0%。
何倩倩童毅华夏念和夏念和
关键词:扦插繁殖生根率
植物黄体素(Lutein)与环氧化黄体素-黄体素循环被引量:9
2006年
介绍黄体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其在光合膜中的定位、生理功能及调控因子,提高黄体素水平的基因工程研究与生产应用概况以及近年来对新发现的环氧化黄体素-黄体素循环在植物中的分布、运行动态与功能的初步研究进展,并提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林植芳彭长连林桂珠
关键词:生物合成途径生理功能
广东省植物园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建议被引量:2
2023年
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评价对于植物园制定更加科学的迁地保护策略和未来发展计划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数据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研究了广东省植物园的地理空间分布及其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旨在为制定华南国家植物园保护策略、广东省植物园体系布局乃至我国国家植物园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广东省植物园仅分布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北热带半常绿季雨林地带,与自然植被分布存在偏差;(2)广东省植物园至少迁地保育了15,026种高等植物,隶属329科3,030属,其中我国本土野生维管植物9,068种,占我国已知本土野生维管植物物种的23%;(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广东省植物园活植物收集对广东本土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具较高的覆盖率,分别占广东本土野生维管植物科的95%、属的80%、物种的58%;(4)受威胁和重点保护物种分析表明,广东省植物园保育了64%的广东本土受威胁维管植物、83%的广东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5)资源植物分析表明,广东省植物园保育了72%的广东本土野生资源维管植物,涵盖目前通用的所有用途类别,各类资源保育率均超过69%。上述结果表明,广东省植物园为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广东省植物园体系未来建设中,(1)完善区域迁地保护网络体系建设;(2)构建国家活植物收集综合保藏体系;(3)建立关键物种“苗圃栽培-人工群落-异地种植”实验体系,实施整合保护研究计划,促进植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利用。
李仕裕张奕奇邹璞宁祖林廖景平
关键词:植物园植物多样性
中国鸡矢藤属花粉形态
2010年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鸡矢藤属(Paederia L.)6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鸡矢藤属植物的花粉均为单粒,辐射对称,小型或中型,极面观3-裂圆形至钝三角形,赤道面观呈长圆球形或近长球形,具3个萌发沟,无内萌发孔。外壁纹饰网状、细网状或穿孔状,孔边缘具小刺状突起或无。臭鸡矢藤(P.foetida)和白毛鸡矢藤(P.pertomentosa)具有花粉二型现象,其中白毛鸡矢藤(P.pertomentosa)是首次报道。花粉二型现象与花柱二型现象可能没有直接的关联性,与前人的观点一致。推测鸡矢藤属外壁纹饰的可能演化趋势为:穿孔、网状、细网状→粗网状;网眼内无棒状突起→网眼内有棒状突起。鸡矢藤属花粉的外壁纹饰变化较大,且无内萌发孔,是茜草科花粉过渡类型的特征。
吕金玲匡延凤廖景平
关键词:花粉形态
屋顶绿化生态系统箱的研制被引量:5
2007年
调查发现广州市屋顶自然生长的维管植物有49科109属128种,植物种类较多的科为菊科、禾本科、桑科、景天科、茜草科和鸭跖草科;屋顶自然生长的植物种类数量与环境受污染程度成反比,而与周围植物的多少成正比;屋顶自然生长的植物由于长期适应屋顶的极端环境,形成了的一些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基于上述结果配置相应的植物组合,设计适于屋顶绿化的生态系统箱、配制相应土壤并进行技术集成,观测其生长和隔热效应。同时进行空白对照、黑网荫蓬对照、生态隔热层对照、普通土壤种植区对比试验,发现生态隔热层和生态系统箱具有成本低、易维持、隔热好、景观美的效果。
任海简曙光张倩媚刘世忠申卫军
关键词:屋顶绿化热岛效应
近交衰退:我们检测到了吗被引量:12
2007年
近交衰退产生的原因是近交增加了有害等位基因纯合几率,导致个体适应能力下降。种群变小是导致近交衰退的主要原因,但在实际研究中发现近交衰退并非一定明显表现出来,这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遗传负荷的淘汰、在较好的环境下近交衰退会表现不明显、并非能在所有性状中检测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只出现在某些发育阶段和不同家系、种群、个体中的近交衰退程度不同。这提示我们近交衰退与生态及遗传密切相关。
王峥峰傅声雷任海彭少麟
关键词:近交衰退小种群适合度
舞花姜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对舞花姜(Globba racemosa)花部维管束系统进行解剖学观察分析,以探讨其缺失雄蕊的去向及其唇瓣和腺体结构的属性.结果显示:(1)舞花姜花梗部的维管束分散排列在基本组织内.(2)子房基部的维管束排成2部分,中央区为分散排列的小维管束,外方为一轮大维管束环,且外环维管束发育为子房壁维管束,心皮背束和隔膜束均起源于中心区维管束,二者的分支在延长部形成一个维管束网结;在网结之上,近轴面的两束心皮背束分支分别进入到2枚侧生退化雄蕊中并成为其主束,远轴面心皮背束的内方分支则成为唇瓣中束,三束心皮背束的其余分支均上行入萼片.(3)唯一1枚功能雄蕊接受近轴面隔膜束的内方主支作为其主束,远轴面2枚隔膜束的主支最后进入唇瓣的两侧束,三束隔膜束的外分支均发育为花瓣束.研究认为:舞花姜的唇瓣是一个三重结构,其中央维管束代表1枚外轮雄蕊,两侧维管束则分别代表2枚内轮雄蕊;舞花姜的2枚花瓣状退化雄蕊与唇瓣的中央一起构成外轮雄蕊,唯一1枚可育雄蕊和唇瓣的两侧同属内轮雄蕊.本研究结果支持姜科子房延长部形成的腺体属于子房上部心皮边缘的维管化附属物的观点.
关岚岚邹璞廖景平
关键词:维管束解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