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与复合材料研究所

作品数:249 被引量:2,044H指数:26
相关作者:沈曾民迟伟东于建民李培仁常维璞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2篇期刊文章
  • 6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4篇化学工程
  • 7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1篇电气工程
  • 17篇理学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0篇碳纤维
  • 45篇纤维
  • 45篇复合材料
  • 45篇复合材
  • 39篇丙烯
  • 39篇丙烯腈
  • 38篇树脂
  • 38篇聚丙烯
  • 38篇聚丙烯腈
  • 35篇炭纤维
  • 35篇纳米
  • 28篇碳纳米管
  • 28篇纳米管
  • 20篇聚丙烯腈纤维
  • 20篇丙烯腈纤维
  • 18篇乙烯
  • 17篇环氧
  • 17篇环氧树脂
  • 16篇乙烯基酯
  • 16篇乙烯基酯树脂

机构

  • 249篇北京化工大学
  • 6篇北京玻钢院复...
  • 5篇北京玻璃钢研...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北京市环境保...
  • 3篇韩国忠南大学
  • 3篇常熟佳发化学...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家安全生产...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北京有色金属...
  • 1篇防化研究院
  • 1篇航天材料及工...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100篇沈曾民
  • 37篇徐樑华
  • 36篇杨小平
  • 33篇迟伟东
  • 29篇田艳红
  • 29篇赵东林
  • 26篇王成忠
  • 23篇李常清
  • 23篇张学军
  • 21篇于运花
  • 13篇童元建
  • 13篇于建民
  • 12篇刘辉
  • 12篇刘云芳
  • 11篇刘杰
  • 11篇薛锐生
  • 10篇陈伟明
  • 9篇常维璞
  • 8篇张为芹
  • 8篇王莉莉

传媒

  • 27篇新型炭材料
  • 23篇北京化工大学...
  • 22篇炭素技术
  • 14篇合成纤维工业
  • 10篇高分子材料科...
  • 10篇复合材料学报
  • 9篇电源技术
  • 7篇高科技纤维与...
  • 5篇炭素
  • 5篇功能材料
  • 4篇玻璃钢/复合...
  • 4篇第20届炭—...
  • 4篇第六届全国新...
  • 4篇第七届全国新...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化工进展
  • 3篇第九届全国新...
  • 3篇第20届炭—...
  • 3篇2004年中...
  • 2篇现代化工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7
  • 15篇2010
  • 16篇2009
  • 14篇2008
  • 17篇2007
  • 42篇2006
  • 38篇2005
  • 21篇2004
  • 20篇2003
  • 8篇2002
  • 15篇2001
  • 13篇2000
  • 14篇1999
  • 5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4
2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性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的研究
为了提高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以KOH为活化剂,对催化裂解法制备的碳纳米管进行了活化处理,并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活化碳纳米管的收率、比表面积、孔结构、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KOH活化能有效地刻蚀碳纳米管,增加孔隙结...
刘云芳沈曾民于建民
关键词:碳纳米管活化比表面积微观结构
文献传递
不同KOH配比对中间相活性炭微球结构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4
2002年
为了制备中孔含量高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微球,以KOH为活化剂,在850℃下对中间相沥青微球(MMB)进行了活化处理,考察了不同KOH配比对活性炭微球孔结构及其表面形态的影响,并对KOH活化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OH配比增加,活性炭微球总孔容和中孔孔容含量分别达到最高值,进一步增加KOH配比二者均呈下降趋势;KOH配比为8时制备的活性炭微球具有最高的总孔容和比表面积,同时具有较高的中孔孔容含量;KOH配比为10时,活性炭微球的总孔容和比表面积下降,但中孔孔容达到最高值;随着KOH配比的增加,活性炭微球尺寸变小,由圆形变为椭圆形,然后变为较小圆颗粒.
薛锐生沈曾民
关键词:活化剂中间相沥青微球KOH孔容氢氧化钾
XPS,AFM研究沥青基碳纤维电化学表面处理过程的机制被引量:42
2002年
对各向同性沥青基碳纤维进行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 ,用 XPS,AFM分析了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电化学氧化处理是表面碳及其含氧官能团逐步被氧化成羧基和 CO2 的过程。氧化处理首先是使碳纤维表面变得更光滑 ,持续氧化后才会出现沟槽 ,SEM的分辨率不足以表征碳纤维电化学氧化前后的表面形貌变化 ,而采用 AFM可在纳米尺度上表征碳纤维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变化。AFM和
王成忠杨小平于运花刘承坤
关键词:沥青基碳纤维电化学氧化AFMXPS表面形貌
T-800碳纤维缠绕用环氧树脂基体研究
<正>目前,T-800碳纤维已经开始应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但适用于T-800碳纤维缠绕成型的树脂研究却很少。经表面分析发现,T-800碳纤维表面石墨化程度较高,不利于树脂的粘接;纤维直径较小,不利于缠绕浸胶;T-80...
王成忠杨小平梁胜彪
文献传递
螺旋形碳纤维手性吸收剂的制备及其生长过程研究
2007年
用基板法以乙炔为碳源,镍板为催化剂,PCI3为助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制备螺旋形碳纤维手性吸收剂,反应设备为卧式气相沉积炉。制备的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650~700℃,氩气流量20~40ml/min,乙炔气流量20~30ml/min,氢气流量50~70ml/min,PCI3流量为0.03~0.05ml/min。为了研究螺旋形碳纤维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机理,详细研究了螺旋形碳纤维不同生长阶段的微观结构和形貌,探讨了螺旋形碳纤维的生长机理,螺旋形碳纤维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手性吸收剂和吸波材料。
赵东林李怀玉沈曾民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吸波材料
UHMWPE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性能被引量:28
2006年
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进行了铬酸液相氧化和上胶剂表面涂覆的复合表面处理,并对UHMWPE纤维表面处理前后与几种不同结构的环氧树脂基体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界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树脂种类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略有影响,但层间剪切强度都较低。对纤维进行单纯的液相氧化和表面涂覆均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但液相氧化处理时间过长会使纤维强度降低;而液相氧化-涂覆的复合处理则具有协同效应,在不降低纤维强度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是一种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
王成忠李鹏于运花杨小平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处理复合材料
分立纳米沸石的限定空间合成
2005年
介绍了晶体尺寸和分布均可控的分立纳米沸石的制备方法———限定空间合成法。在分析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此工艺的关键所在及解决方法,并对该工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合理选择惰性多孔模板、合成反应发生的场所以及惰性模板的脱除方式将赋予限定空间合成法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学军范国强
关键词:纳米沸石炭材料超临界流体
沈曾民教授和她的科研活动被引量:1
2003年
李安邦迟伟东
关键词:炭素材料
FeCl_3-CO_2体系改性活性炭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以FeCl3为催化剂,用CO2对原料炭(LAC)进行改性。用乙醇、亚甲基蓝和VB12表征其吸附性能;氮气吸附(温度为77K)方法测定活性炭的孔结构,计算其BET比表面积;密度函数理论(DFT)表征其孔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增加了1倍,使改性后活性炭对乙醇、亚甲基蓝和VB12的吸附量都有显著提高,且改性后活性炭的孔径分布更趋均匀。
杨娇萍田艳红
关键词:活性炭孔结构
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PAN预氧化纤维的热解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N_2气氛下不同PAN预氧化纤维的热稳定性及其热解气体的种类、分布和裂解机理。结果表明,在主要热解温度范围内,PAN预氧化纤维的气相产物主要是H_2O,CO_2,CO,CH_4,HCN和NH_3;PAN预氧化纤维在N_2气氛中的热解可以分为低温区的环化脱氢和高温区的交联重排两个阶段;在一定范围内,预氧化程度高的纤维热稳定性更高,失重较低。
张晓崴覃福作童元建徐樑华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热稳定性热分解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