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399 被引量:4,887H指数:36
- 相关作者:杨军郭鹏飞赵俊凯张昱张国峰更多>>
- 相关机构: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爆炸加载反射式焦散线实验方法与技术探讨
- 爆炸载荷下介质的动态响应和裂纹扩展是爆破工程和技术的核心问题,焦散线实验方法对于研究裂纹扩展行为和裂纹尖端应力集中程度具有优越性.目前大多是采用透明材料(PMMA有机玻璃等)来模拟爆炸物体,而爆破工程材料大多是非透明介质...
- 杨仁树杨立云岳中文
- 关键词:爆破技术
- 文献传递
- 龙开口水电站右岸大型变形岩体稳定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龙开口水电站是金沙江中游河段的一座大型水电枢纽工程,其右岸发育一体积约1 000 m3的大型变形岩体,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期及永久运行的安全。基于FLAC程序,采用强度折减法对该变形体的典型剖面III–III,在天然工况和8度地震工况条件下,分别进行应力–应变分析,确定该变形体的变形模式、塑性屈服区以及相应的稳定系数。研究结果对于保障龙开口大型水电枢纽工程的施工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杨晓杰韩巧云陈相相刘剑李桂刚
- 关键词:岩石力学强度折减法
- 富水厚砾石层斜井围岩破坏特征模型试验研究
- 疆伊犁一矿为工程背景,设计了物理模型试验内容,建立了富水厚砾石层斜井围岩破坏特征模型试验方法.实现了加载作用下富水裸巷围岩破坏过程的试验模拟,并结合模型试验结果对围岩破坏过程中围岩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
- 杨仁树孙中辉岳中文窦波洋杨立云
- 关键词:破坏特征
- 深部煤巷断面优化及锚网带索耦合支护设计
- 为解决深部煤巷在掘进和采动影响期间的支护难题,针对鹤煤十矿1102中工作面具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现场地质调查、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等方法,分析了巷道工程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特征,根据软岩工程力学理论确定了...
- 齐干郭志飚唐强达
- 关键词:深部煤巷巷道断面支护形式锚网索钢带底角锚杆
- 文献传递
- 软岩流变模型实验相似准则的推演及应用被引量:12
- 2012年
- 为了解决室内围岩力学特性测试周期长、效率低,难以为进展中的工程支护提供及时、准确地科学指导问题,利用相似理论量纲分析法导出软岩模型试验中模型和原型应满足的相似准则,得出软岩模型试验中弹性阶段、屈服阶段、流变及应力松弛过程中模型与原型的各个物理量间必须满足的相似关系.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相似材料不仅可模拟软岩的流变特性,还可得到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大的时间比.为探索简便、快速、高效的测试软岩流变特性的新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王永岩李媛
- 关键词:软岩模型试验量纲分析物理量
- 深井热害控制工艺系统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浅部煤炭资源日益减少,开采进入深部是必然发展趋势。随之而来的制约深部开采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深部热害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本文以夹河矿7446工作面降温工程为例,分析深井热害控制工艺及降温效果。在夹河矿热害控制工程工艺设计中,首次提出了利用矿井涌水作为冷源,为工作面降温提供必要冷量;设计了HEMS-PT转换系统,降低了管路及设备所需承受的压力;HEMS-II的可移动模块化设计,更易满足现场条件复杂多变的特点要求。整个工艺系统易于操作,性能稳定,降温降湿效果显著。
- 张毅郭东明何满潮
- 关键词:深井热害降湿
- 爆炸载荷下邻近巷道围岩破坏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为了深入分析爆炸载荷下邻近巷道围岩破坏规律,采用相似模型试验对围岩破坏形态展开了详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巷道围岩的破坏区域主要分布在迎爆侧直墙、巷道顶底板和背爆侧直墙底角,破坏形态为自由面诱发裂纹并沿炮孔径向扩展。结合理论分析发现:强压缩波传播过程中,迎爆侧直墙至起拱点区域受竖向拉伸应力作用,该区域自由面单元拉裂并沿最小抵抗线方向扩展向炮孔;背爆侧直墙底角尖端指向顺应力波传播方向是该区域诱发裂纹的关键因素;在上覆岩层重力作用下,顶底板形成受拉损伤界面。当受到反射波和卸载波综合作用时,顶底板微细观损伤发展成为宏观裂纹。
- 刘康郭东明陈亮亮张帅刘宝印
- 关键词:爆炸载荷
- 基于CT扫描的煤岩细观损伤特性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为了研究煤岩在加载前后各扫描断面的图像分形维数以及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工业CT探测技术及三轴加载试验系统,在三轴条件下对初始煤岩及加载破坏后煤岩进行CT扫描观测,分析煤岩CT断面的密度分布图像以及荷载作用下煤岩的动态损伤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在不同断面破坏前后的分形维数与孔隙度的变化不同,在相同应力状态下,煤岩的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损伤扩展特性,在荷载作用下煤岩的损伤演化局部化和不均匀。通过分析煤岩的灰度概率密度曲线,得出曲线中出现多峰分布,反映出在煤体内存在多种损伤因素;曲线中存在单个突出的尖峰,反映出某种因素占主导地位。由试验结果及煤岩的动态损伤过程,并结合煤岩的变形损伤特征,选取合适的损伤参量建立了在荷载作用下煤样的损伤本构模型,证明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能够较好地吻合。
- 宫伟力吴小东张自翔赵海燕
- 关键词:工业CT分形维数
- 剪胀角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本文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的原理,根据三种常见岩质边坡的滑动面趋势,采用相应的算例模拟分析剪胀角对岩质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剪胀角的大小对边坡安全系数的最大影响为9%左右,且影响大小和滑面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岩...
- 杨晓杰陈相相韩巧云庞杰文刘超石啸威侯定贵
- 关键词:岩质边坡稳定性剪胀角安全系数
- 文献传递
- 新型地质力学模型实验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为进一步完善地下工程领域模型试验研究手段存在的不足,自主研发了一套新型地质力学模型实验系统,并以某矿煤巷掘进期间围岩变形演化特征研究为依托,通过试验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验证了试验系统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采用280个液压作动器实现了多方向主动稳定加载,能够还原地下工程围岩真实应力场分布特征;扩大了有效加载区域,较为显著地降低了尺寸效应与边界条件因素对试验结果精度的影响程度;首次综合采用了EDC伺服液压控制系统、光电编码器及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提高了数据采集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巷道开挖与支护过程中,模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与现场实测基本吻合,围岩变形主要特征基本一致,验证了该系统能够较好体现原型巷道围岩动态演化特征,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为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研究提供了良好途径。
- 杨仁树张宇菲王梓旭王宇轩吕陈平王昌怀钱俊霖
- 关键词:作动器光电编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