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623 被引量:2,030H指数:19
相关作者:朱天骄王鹏李国强刘红兵李德海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2篇期刊文章
  • 8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5篇医药卫生
  • 72篇生物学
  • 56篇理学
  • 28篇化学工程
  • 15篇农业科学
  • 12篇天文地球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82篇活性
  • 95篇代谢产物
  • 85篇次级代谢
  • 78篇次级代谢产物
  • 58篇学成
  • 58篇肿瘤
  • 57篇细胞
  • 57篇化学成分
  • 55篇生物活性
  • 51篇抗肿瘤
  • 44篇珊瑚
  • 42篇真菌
  • 41篇SP
  • 40篇活性研究
  • 39篇化合物
  • 33篇细胞毒
  • 31篇肿瘤活性
  • 31篇瘤活性
  • 30篇药物
  • 28篇海洋来源

机构

  • 62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5篇山东中医药大...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青岛海洋生物...
  • 13篇青岛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8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福州大学
  • 4篇淮海工学院
  • 4篇山东省科学院
  • 4篇青岛大学医学...
  • 4篇扬州大学
  • 4篇中国极地研究...
  • 4篇厦门医学院
  • 4篇学研究院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3篇沈阳药科大学
  • 3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国船舶重工...

作者

  • 96篇王长云
  • 71篇顾谦群
  • 63篇邵长伦
  • 61篇李国强
  • 58篇管华诗
  • 55篇朱伟明
  • 55篇朱天骄
  • 48篇李德海
  • 46篇唐旭利
  • 35篇李平林
  • 34篇于广利
  • 32篇江涛
  • 31篇李春霞
  • 30篇李文利
  • 30篇王鹏
  • 28篇刘红兵
  • 28篇赵峡
  • 24篇李明
  • 22篇车茜
  • 20篇万升标

传媒

  • 261篇中国海洋药物
  • 7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5篇有机化学
  • 13篇药学学报
  • 10篇中国抗生素杂...
  • 9篇国际药学研究...
  • 8篇现代生物医学...
  • 8篇第十二届海洋...
  • 7篇微生物学报
  • 7篇中国药学会海...
  • 6篇高等学校化学...
  • 6篇全国药物化学...
  • 5篇中国药学杂志
  • 5篇齐鲁医学杂志
  • 5篇微生物学通报
  • 5篇时珍国医国药
  • 5篇合成化学
  • 5篇中国药物化学...
  • 4篇分析化学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年份

  • 28篇2024
  • 42篇2023
  • 21篇2022
  • 17篇2021
  • 22篇2020
  • 17篇2019
  • 35篇2018
  • 49篇2017
  • 56篇2016
  • 55篇2015
  • 49篇2014
  • 54篇2013
  • 42篇2012
  • 43篇2011
  • 30篇2010
  • 27篇2009
  • 8篇2008
  • 18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6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深层水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表明,海洋深层水有别于表层水,它的利用价值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本文首先对海洋深层水的定义和特性进行概述,然后系统总结了海洋深层水在改善心血管疾病、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疲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海洋深层水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何珊李春霞管华诗
关键词:海洋深层水药理活性
群多普利溶液构象的NMR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1D和2D NMR技术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群多普利在CDCl3溶液中存在的两种构象进行了结构解析,并结合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的几何优化和能量计算.结果表明,群多普利因分子中酰胺键的旋转而形成反式构象A和顺式构象B,两种构象的能量差为6.35 kJ/mol,且顺式构象为该药物的优势构象.
沈莉姜金良余亦华吴艳波孙秀燕顾谦群
关键词:群多普利核磁共振构象优势构象
深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sunensis中geldanamycin类抗生素的分离纯化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从深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sunensis OUCT16-12中挖掘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进行抗菌活性评价。方法 Streptomyces samsunensis OUCT16-12经过全基因组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核磁及质谱等确定2个天然产物(1和2)的结构。结果从深海来源的Streptomyces samsunensis OUCT16-12中分离得到2个抗生素,分别为geldanamycin(1)和17-O-demethylgeldanamycin(2)。化合物1和2对几种多重耐药(MDR)菌株表现出显着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125~12.5μg/mL和6.25~25μg/mL,而且在化合物1的17-OH处加入甲基增加了抗菌活性。结论首次发现了geldanamycin类化合物的抗MDR菌的活性,这些化合物有潜力作为有效的抗MDR菌药物候选物。
董玉静张京星李文利李花月
关键词:基因组信息多重耐药抗生素
鱼藤中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的追踪分离及与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从鱼藤中分离鉴定出了2个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即羟基鱼藤素(1)和鱼藤酮(2).用丽丝胺罗丹明B(SRB)法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探讨了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羟基鱼藤素(1)与鱼藤酮(2)为鱼藤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对人大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卵巢癌细胞A2780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0.1~90.0μmol/L之间.这两种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强度随着HS—DNA的加入均呈现减色效应,并使EB—HS—DNA复合体系荧光强度减弱,表明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与DNA以插入方式作用有关.
方玉春邵长伦李静李延团姜曼王长云
关键词:鱼藤抗肿瘤化合物DNA作用
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和组合生物合成被引量:5
2013年
多烯大环内酯类(Polyene macrolides)化合物是1大类抗真菌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工业和农业之中。该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是典型的Ⅰ型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etase,PKS)途径,其模块型的特殊结构和合成机制赋予了其非凡的可塑性。本文就7种已报道的多烯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包括制霉菌素、两性霉素、匹马霉素、杀念菌素/FR-008、龟裂霉素、NPP和四霉素的生物合成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综述了近年来多烯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组合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张慧李文利
关键词:组合生物合成
刺参中皂苷组分蒸发光散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研究
2010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法建立了刺参皂苷的特征图谱。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 C18(150 mm×4.6 mm,5μm),采用0.2%乙酸水溶液-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漂移管温度70℃;载气压力25 psi。结论: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可以作为刺参类产品是否含有刺参皂苷的评价方法。
吕志华马福刚王远红姜廷福
关键词:刺参HPLC-ELSD皂苷
中国毛虾酶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ACE抑制活性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胃蛋白酶酶解中国毛虾制备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酶解产物,并采用凝胶色谱法探讨酶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在45℃、pH2.5、酶量2%(w/w)、酶解4h、底物浓度20%(w/v)条件下,中国毛虾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高达85.9%;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色谱图上出现5个吸收峰,其中高ACE抑制活性组分的分子量在1320~311之间,IC50为0.77mg/mL。
曹文红秦小明章超桦王长云
关键词:中国毛虾酶解ACE抑制活性分子量分布
选择性HDAC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代表了一类重要抗肿瘤化合物,其中vorinostat(SAHA)、romidepsin(FK-228)已经成功上市,应用于临床;MS-275、CI994、MCGD0103等处在系统的临床研究阶段,它们对于HDAC亚型有一定的选择性。近年来,还发现了一些对HDAC亚型具有高选择性的化合物,关于这些化合物的设计、结构改造及药理活性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对HDAC亚型选择性抑制剂的结构类型、构效关系及作用特点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振沛李德海顾谦群栾业鹏
关键词:HDAC抑制剂构效关系抗肿瘤药物
卤蕨和尖叶卤蕨叶的性状与显微鉴别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卤蕨和尖叶卤蕨叶的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为其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相同点:均为一回羽状复叶、等面叶、网状脉序,叶表皮均为复表皮、不定式气孔;网状中柱,周韧型维管束;管胞类型多为环纹管胞,可见螺纹管胞。不同点:①卤蕨叶轴网状中柱约有43个分体中柱,尖叶卤蕨叶轴网状中柱约有28个分体中柱。②卤蕨羽片顶端圆且具小突尖或凹陷呈双耳形;尖叶卤蕨羽片顶端渐尖。③卤蕨羽片主脉有8个分体中柱,尖叶卤蕨羽片主脉有5个分体中柱。结论:该文描述了卤蕨和尖叶卤蕨叶的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可为其药材鉴别、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和焕香郭庆梅孙丹丹季冬青周凤琴邵长伦
关键词:药材性状显微特征
萹蓄化学成分及其归经药性初探被引量:22
2010年
对中药萹蓄化学成分及归膀胱经的药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抑菌活性有效部位,并采用植化方法分离鉴定了化学成分;利用高效液相和液-质联用技术,研究入血成分及其在体内脏器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总黄酮是萹蓄抑菌活性的有效部位,主要含有山奈酚(Ⅰ),槲皮素(Ⅱ),杨梅素(Ⅲ),杨梅树皮苷(Ⅳ),胡桃宁(Ⅴ)和萹蓄苷(Ⅵ)。大鼠口服萹蓄总黄酮后,在其血浆中可以检测到化合物Ⅴ和Ⅵ。Ⅵ在膀胱经脏腑中有分布,初步验证了萹蓄归膀胱经的药性理论。
许福泉刘红兵罗建光张京良管华诗
关键词:萹蓄归经黄酮
共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