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医学院药学院

作品数:408 被引量:1,649H指数:16
相关作者:贾振斌李尚德朱健平典灵辉刘江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9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7篇医药卫生
  • 64篇理学
  • 36篇化学工程
  • 34篇文化科学
  • 12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哲学宗教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4篇色谱
  • 32篇相色谱
  • 29篇液相色谱
  • 28篇教学
  • 28篇高效液相
  • 27篇高效液相色谱
  • 25篇色谱法
  • 24篇液相色谱法
  • 24篇高效液相色谱...
  • 23篇活性
  • 18篇丹参
  • 17篇药物
  • 17篇体外
  • 17篇细胞
  • 15篇配合物
  • 15篇骨质
  • 13篇纳米
  • 11篇小鼠
  • 9篇去卵巢
  • 8篇通路

机构

  • 400篇广东医学院
  • 31篇中山大学
  • 17篇广州中医药大...
  • 16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广东省天然药...
  • 10篇广东医学院附...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6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广东药学院
  • 5篇上海市计划生...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汕头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药科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厦门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65篇吴铁
  • 37篇崔燎
  • 37篇贾振斌
  • 31篇赵文昌
  • 30篇宋丽军
  • 23篇李尚德
  • 21篇彭新生
  • 19篇吴都督
  • 17篇闫冲
  • 17篇林坚涛
  • 17篇陈稚
  • 16篇林晓
  • 15篇李宝红
  • 15篇吕思敏
  • 14篇陈兰美
  • 14篇罗辉
  • 14篇苟占平
  • 13篇刘红菊
  • 13篇吴劲东
  • 11篇林永成

传媒

  • 21篇广东化工
  • 19篇广州化工
  • 17篇广东医学院学...
  • 13篇时珍国医国药
  • 12篇中国医药导报
  • 7篇中国骨质疏松...
  • 7篇中国药房
  • 7篇海峡药学
  • 6篇中国实验方剂...
  • 6篇中国中药杂志
  • 6篇中国医院药学...
  • 6篇广东微量元素...
  • 6篇今日药学
  • 5篇卫生职业教育
  • 5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无机化学学报
  • 5篇中成药
  • 5篇华西药学杂志
  • 5篇中药材
  • 4篇光谱实验室

年份

  • 2篇2017
  • 23篇2016
  • 50篇2015
  • 40篇2014
  • 47篇2013
  • 59篇2012
  • 39篇2011
  • 51篇2010
  • 34篇2009
  • 35篇2008
  • 1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1992
  • 1篇1985
4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曲胶囊对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大鼠腰椎骨量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吕思敏于琼崔燎吴铁
固相萃取RP-HPLC同时测定复合维生素注射液中的VA棕榈酸酯、VD_3和VE醋酸酯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用非水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复合维生素注射液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D3和维生素E醋酸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3种脂溶性维生素经固相萃取法进行萃取分离;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5μm,4.6×150mm),流动相乙腈-甲醇-二氯甲烷(70:20:10),检测波长265nm。结果: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D3和维生素E醋酸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9,回收率分别为99.1%、100.6%和99.2%,RSD分别为0.19%、0.79%和0.52%。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复合维生素注射液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D3和维生素E醋酸酯的含量测定方法。
刘红菊闫冲
关键词:固相萃取法维生素D3
季铵盐联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等光谱手段,以及黏度测定等流体力学方法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溶液和磷酸缓冲溶液中研究了含季铵盐联吡啶配体的钌(Ⅱ)配合物[Ru(L)(phen)2](PF6)4(L=5,5′-二(三甲铵基甲基)-2,2′-联吡啶离子,phen=邻菲咯啉)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与CT-DNA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和作用,拟合得到的结合常数可达105;与此同时,该配合物能够稳定CT-DNA的结构,并对CT-DNA有较好的立体选择性(右旋异构体优先与DNA结合).
陈嘉曦郝洪庆黄大坤黄丹梅林海玲孙静
关键词: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
交联淀粉微球制备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2012年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以亚硫酸氢钠和过二硫酸钾为链引发剂,环己烷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淀粉微球(CSM)。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探讨了各因素对CSM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对CSM粒径影响最大,较小粒径合成条件为:淀粉4 g,MBAA0.8 g,交联剂0.44 g,乳化剂0.55 g,油相140 mL。
熊勇罗辉贾振斌
关键词:可溶性淀粉微球正交设计交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氯烯雌醚被引量:2
2008年
试验建立了饲料中氯烯雌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经乙腈提取饲料中的氯烯雌醚,以C18固相萃取小柱进行纯化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氯烯雌醚在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38222509X+19447,r=0.9999,饲料中氯烯雌醚的最低检测量为35μg/kg。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99.10%、99.13%,RSD在0.88%~1.11%范围内。
刘红菊闫冲
关键词:饲料RP-HPLC固相萃取
小鼠体内半边旗5F微乳剂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考察半边旗抗癌二萜5F口服微乳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采用Hypers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冰醋酸(55∶45),流速0.8 mL·min-1,进样20μL,柱温35℃。小鼠灌胃给药5F微乳剂与普通制剂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及内脏器官,样品经处理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及组织匀浆液中5F的浓度,分析其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结果:小鼠半边旗5F微乳剂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t12.202μg·L-1·h-1,C max=3.434μg·L-1和T max=1.048 h,MRT0→t2.451 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对照组616.15%。结论:半边旗5F微乳剂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消除半衰期延长,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吕应年何宇辉田乐黄译锋李立吴科锋
关键词:二萜药动学
多吡啶钴类配合物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法,对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标题配合物的几何及电子结构与其活性的关系进行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大面积的插入配体,及较低的HOMO与LUMO轨道能量间隙(ΔεL-H)有利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从而增强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陈兰美刘江琴罗辉
关键词:DFT电子结构抗肿瘤活性钴配合物
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在DBU的作用下,CO2作为羰基化试剂与己二胺(HDA)、溴乙烷(EtB r)反应合成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乙酯(HDU-E)的反应,结果表明,合成HDU-E的最优条件为:HDA(10 mmol),EtB r(30 mmol),DBU(30 mmol),CO2压力为8 MPa,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 h。在该条件下MDC的产率可达95%。
许景秀赵金武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己二胺溴乙烷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中国汉族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中国汉族健康受试人体中的药动学特点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22名中国汉族健康男性受试者单中心、开放、随机交叉给药,每位受试者分别给予受试制剂1片或参比制剂1片(每片含去氧孕烯0.15 mg和炔雌醇0.02 mg),清洗期为2周,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3-酮-去氧孕烯(3-K-DG),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炔雌醇的血药浓度,利用WinNonlin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3-K-DG和炔雌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3-K-DG的tmax分别为(1.50±0.44)、(1.75±0.36)h,cmax分别为(1.22±0.44)、(1.15±0.42)μg·L-1,AUC0-t分别为(27.19±12.13)、(26.13±10.72)μg·h·L-1,t1/2分别为(58.61±100.92)、(60.42±37.36)h。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炔雌醇的tmax分别为(2.00±0.41)、(2.00±0.37)h,cmax分别为(147.73±18.66)、(147.77±18.34)ng·L-1,AUC0-t分别为(1 999.97±1 113.47)、(1 899.12±909.95)ng·h·L-1,t1/2分别为(19.47±12.19)、(19.22±9.34)h;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间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受试制剂中3-K-DG和炔雌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4.07±32.78)%和(105.31±45.31)%(n=22)。结论建立的HPLC-MS/MS分析方法和放射免疫法准确灵敏,两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制剂生物等效。
毕继宏郭湘洁李钊徐红蓉桂幼伦朱健平李雪宁朱焰
关键词:去氧孕烯炔雌醇放射免疫测定生物等效性
钌配合物[Ru(MeIm)_4(dpq)]^(2+)与G-四链体DNA的相互作用及抗肿瘤活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钌配合物[Ru(Me Im)4(dpq)]与端粒DNA:HTG21(AG3(T2AG3)3)的相互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显色反应实验研究钌配合物与HTG21的相互作用;采用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株A549、He La、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钌配合物与G-四链体之间存在较强亲和力,可诱导人体端粒HTG21形成G-四链体并稳定该结构,阻滞A549细胞在S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钌配合物可能通过稳定端粒DNA发挥抗肿瘤活性,端粒DNA可能是钌配合物抗肿瘤作用的靶点。
陈兰美李国栋彭发曾庆往曾庆考温菲蔡康荣陈锦灿
关键词:钌配合物抗肿瘤端粒酶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