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672 被引量:11,518 H指数:48 相关作者: 安芷生 金章东 贺茂勇 吴立 陈怡平 更多>> 相关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伊犁盆地黄土分布、年代及粉尘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2012年 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资料,结合野外考察对处于西风区的伊犁黄土的分布、年代和粉尘来源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探讨了伊犁盆地黄土堆积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伊犁黄土主要分布在山前丘陵和高阶地上,这些地貌部位堆积厚度最大,黄土沉积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明显;已有的剖面年代学研究表明伊犁黄土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与新疆其它地区黄土开始大范围堆积的时间大体一致,但还可能有比中更新世更老的黄土存在;粒度分布和矿物表面形态特征表明伊犁黄土可能是近源物质与远源粉尘沉积作用叠加的结果,不同地区黄土在堆积过程所受到动力条件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伊犁黄土中粘土组分可能主要来自中亚荒漠和伊犁河中、下游地区,西风带来的粉尘对伊犁盆地不同地区黄土的贡献率不同。 李传想 宋友桂 王乐民关键词:伊犁盆地 黄土 粒度 内蒙古岱海现代快速沉积及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来自^(137)Cs时标和^(210)Pb活度的信息揭示了岱海现代快速沉积过程,其平均质量堆积速率和平均沉积速率分别达0.4059 g·cm^(-2)·a^(-1)和0.8 cm·a^(-1),与邻近区域湖泊快速的现代沉积速率相近。这种快速的现代沉积可能应归因于人为活动、流域自然风化及沙尘沉积等的综合贡献。通过对岱海现代沉积物含水率、密度、粒度和碳酸盐含量的分析,发现存在约1971—1975和2002—2005年两次快速沉积事件,对应于沉积物含水率降低、密度显著增大、粒度增粗、碳酸盐含量锐减,而SiO_2等陆源组分含量显著增加。岱海现代沉积物元素相关分析获得三个聚类组分:A组(Si、Ti、Nb、Zr、Hf)、B组(Al、K、Ga、As、Rb、Y、CaO)和C组(Na、Mg、P、Sr、Fe_2O_3、Pb、Ba)。粗粒沉积物中A组元素含量高、B组元素含量低,碳酸盐含量低;细粒沉积物中A组元素含量低、B组元素含量高,碳酸盐含量高;而C组元素与A、B组元素相关性不显著。 蓝江湖 徐海 刘斌关键词:岱海 元素地球化学 红碱淖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2016年 为掌握红碱淖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生态风险,我们对红碱淖表层沉积物开展了重金属分析,采用元素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湖心样品的重金属元素丰度比湖岸样品略高;(2)红碱淖各采样点重金属均处于轻度污染状态,仅Cd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3)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处于较低水平。 于学峰 刘晓清 王亚萍关键词: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渭南市耕地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4 2009年 利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渭南市1990-2006年由于耕地面积变化所引发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渭南市耕地面积变化经历了逐年减少、波动变化和趋于稳定3个阶段,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不明显,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呈现明显减少的特点;正常年份渭南市粮食供给处于安全水平,在粮食生产遭遇自然灾害时,粮食安全状况就会受到影响;粮食安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未来8a内渭南市的粮食安全不会受到威胁。研究结果将为合理解决渭南市耕地利用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 成爱芳 赵景波关键词:耕地变化 粮食安全 耕地压力指数 西安市夏、冬季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1年 利用2009年7月和12月的气象资料(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空气污染物(PM2.5、SO2、NOx和O3)和能见度的监测数据,探讨了西安市夏冬两个季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夏季能见度平均值为11.12±5.78km变化范围在2.99~26.99km;冬季能见度明显低于夏季,其平均值为8.31±4.85km,变化范围2.56~18.08km。夏季早晨08时能见度最低为6.74km,下午18时最高为10.47km,而冬季下午14时能见度最高为8.10km:凌晨02时最低为5.13km。能见度与气象要素及空气污染物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对能见度的影响不大,而冬季风速和相对湿度对能见度影响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7和0.73)。夏、冬季能见度与PM2.5、NOx和SO3均呈现较强的负相关,而O3对能见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甘小凤 曹军骥 沈振兴 王启元 赵竹子关键词:大气能见度 气象要素 空气污染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间冰期5e的主量元素特征及其记录的古气候 被引量:2 2015年 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处中国西北沙漠与黄土交错带,也是东亚冬季风与夏季风交替控制的过渡地带,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研究古气候与古生态的理想地点。选择该区域一典型剖面即"土门剖面"(TMS)为代表,通过野外考察、采样和室内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主量元素测试,探讨了以该剖面主元素氧化物为气候代用指标指示的腾格里沙漠沙漠南缘末次间冰期5e(MIS5e)的古气候变化。年代相当于MIS5e的土门剖面末次间冰期5e层段(TMS5e)由16层风成砂、11层湖积黄土和5层湖相构成,记录了14.5个风成砂与湖相或和湖积黄土构成的沉积旋回与元素旋回。分析结果显示,该层段8种主量元素的含量高低依次为:SiO2〉Al2O3〉CaO〉TOFE(Fe O+Fe2O3)〉K2O〉MgO〉Na2O〉TiO2,平均值依次为64.11%、11.31%、5.15%、4.08%、2.37%、2.26%、2.01%、0.41%。这些主量元素在TMS5e层段的垂直方向上呈两组镜像对称变化:一组为SiO2,其含量在风成砂层位显峰态,而在湖相和湖积黄土层位显谷态;另一组为Al2O3、TOFE、CaO、Mg O、Na2O、K2O、TiO2,它们在风成砂层位呈谷态,在湖相和湖积黄土层位显谷态。土门剖面TMS5e层段的主元素氧化物指示的MIS5e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气候是不稳定的,经历了14.5次暖湿与冷干交替的气候波动,且可划分为TMS5e5(139~129.30 ka BP)、TMS5e4(129.30~124 ka BP)、TMS5e3(124~119.50 ka BP)、TMS5e2(119.5~116.5 ka BP)和TMS5e1(116.5~113.70 ka BP)等5个亚段,其在时代上与末次间冰期5e GRIP冰芯δ18O记录的5个阶段具有遥相关关系。该研究深化了对我国西北季风边缘区MIS5e古气候状况的了解,也为国际上仍有争议的"MIS5e气候是不稳定"的理论观点提供了有力的地质证据。 孙业凤 温小浩 李保生 牛东风 赵占仑 孟洁 杨庆江关键词:腾格里沙漠 主量元素 许昌市街道灰尘重金属含量及其粒径效应 被引量:5 2016年 对许昌市街道灰尘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和粒度测试,研究了重金属在各粒径上的富集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许昌市街道灰尘主要以粉砂为主(平均为57.62%),砂粒次之(平均值为25.18%),粘粒含量最少(平均值为17.21%)。街道灰尘中Cr、Cu、Zn、Pb、Mn、Ni和Co含量范围分别为60.9—277.4μg?g^(-1)、15.5—116.4μg?g^(-1)、76.5—398.7μg?g^(-1)、25.1—63.7μg?g^(-1)、356—519μg?g^(-1)、9.0—25.6μg?g^(-1)和7.9—10.4μg?g^(-1),平均值分别为96.8±42.7μg?g^(-1)、35.4±23.8μg?g^(-1)、145.3±67.2μg?g^(-1)、41.9±10.4μg?g^(-1)、408±35.7μg?g^(-1)、18.5±4.1μg?g^(-1)和9.0±0.7μg?g^(-1)。Zn、Pb、Cu和Cr的平均值均高于土壤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2.42倍、2.14倍、1.80倍和1.52倍,污染较重。而Mn、Ni和Co值富集程度较低,污染较轻。研究发现,Cu、Pb、Zn和Cr与50—100μm粗粉砂相关性显著,Mn和Ni与10—50μm细粉砂相关性较高,但其含量并未随着粒径的进一步减小而增强;而Co与<10μm的粘粒组分相关性较强,其粒径效应明显。街道灰尘中不同重金属含量粒径效应的不同可能与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和同晶替换作用的相对强弱有关。 闫慧 肖军 张俊丽关键词:街道灰尘 重金属 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破译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坝库沉积赋存的产沙记录 被引量:31 2007年 根据泥沙的137Cs和黏粒含量变化,厚28.12m的云台山沟坝库沉积剖面,区分出44次洪水沉积旋迴.剖面中部旋迴27的137Cs含量最高,加权平均值12.65Bq·kg-1,为1963年沉积;向上、向下137Cs含量逐渐降低,次顶部旋迴2.15Bq·kg-1,底部旋迴0.92Bq·kg-1.通过坝库修建、运行历史,旋迴泥沙137Cs含量的变化,次洪水产沙量和降水资料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这些洪水沉积旋迴的对应暴雨.云台山沟1960~1970年期间,共发生产沙洪水44次,产沙2.36×106m3.年产沙次数1~10次不等,1961~1964年为多雨年份,秋季降水多,年产沙洪水7~10次;1960,1965~1969和1970年为少雨年份,每年仅1~3次洪水.年均产沙模数1.29×104t·km-2·a-1,略高于甘谷驿水文站以上的延河上游的同期产沙模数1.11×104t·km-2·a-1,略低于相邻的纸坊沟1980年前的实测产沙模数1.40×104t·km-2·a-1.年产沙模数和汛期降水量(6~9月)相关较好. 张信宝 温仲明 冯明义 杨勤科 郑进军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小流域 产沙量 3.7 Ma以来西菲律宾海XT-4孔沉积物元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3 2020年 对西菲律宾海盆南部XT-4孔柱状沉积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常量元素上地壳标准化图解和R型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了物源探究,利用因子分析得出的陆源因子得分变化探讨了物源区的古环境演化。结果表明:XT-4常微量元素垂向上变化主要受控于亚洲内陆的风尘物质和周边火山物质的输入,海洋自生物质也有一定的贡献。以TiO2和K2O等元素为代表的陆源因子得分自3.7 Ma BP以来表现出阶段性上升的变化趋势,与中国黄土和北太平洋ODP 885/886站沉积物记录的东亚冬季风演化记录有着良好的对比性,同时与青藏高原主要的阶段性隆升时间相对应,响应了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对东亚冬季风加强的作用。本研究丰富了西菲律宾海盆的风尘沉积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认识基础。 王晨 徐方建 胡邦琦 胡邦琦 丁雪 徐磊 黄威 丁雪关键词:风尘 东亚季风 青藏高原隆升 成都市冬季大气PM2.5的化学组成及对能见度的影响 为研究成都市PM2.5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于2010年1月采集大气中PM2.5样品.通过实验分析了 PM2.5中水溶性离子(Cl-、NO3-、SO42-、NH4+、K+、Na+、Ca2+及Mg2+)和含碳物质(... 王启元 曹军骥 陶俊 沈振兴 罗磊 唐信英关键词:PM2.5 水溶性离子 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