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47 被引量:805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翔雷云飞刘伟岳梅于凌尧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3篇理学
  • 74篇机械工程
  • 74篇电子电信
  • 30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篇生物学
  • 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核科学技术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4篇光学
  • 22篇激光
  • 22篇X射线
  • 17篇条纹
  • 17篇聚变
  • 16篇条纹相
  • 16篇条纹相机
  • 15篇成像
  • 14篇像管
  • 14篇光纤
  • 14篇变像管
  • 13篇荧光
  • 12篇射线
  • 12篇时间分辨率
  • 12篇光电
  • 12篇光栅
  • 11篇相机
  • 10篇发光
  • 10篇分幅相机
  • 8篇超分辨

机构

  • 246篇深圳大学
  • 9篇中国科学技术...
  • 9篇中国科学院等...
  • 8篇天津大学
  • 6篇桂林电子科技...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深圳大学龙华...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赣南师范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4篇太原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哈尔滨工程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长江水资源保...
  • 3篇深圳市计量质...

作者

  • 43篇牛憨笨
  • 26篇屈军乐
  • 25篇杨勤劳
  • 25篇陈丹妮
  • 21篇郭宝平
  • 20篇郭金川
  • 19篇蔡厚智
  • 18篇刘进元
  • 16篇宗方轲
  • 16篇顾礼
  • 15篇于斌
  • 15篇彭翔
  • 12篇郑瑞生
  • 12篇武红磊
  • 12篇刘鑫
  • 12篇雷耀虎
  • 10篇李翔
  • 10篇廖昱博
  • 10篇刘晓利
  • 9篇李恒

传媒

  • 33篇深圳大学学报...
  • 29篇物理学报
  • 18篇光学学报
  • 16篇中国激光
  • 16篇光子学报
  • 14篇激光与光电子...
  • 9篇红外与激光工...
  • 7篇光谱学与光谱...
  • 7篇人工晶体学报
  • 6篇核聚变与等离...
  • 4篇电子显微学报
  • 3篇强激光与粒子...
  • 3篇光电工程
  • 2篇光电子.激光
  • 2篇大豆科学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癌变.畸变....
  • 2篇功能材料
  • 2篇环境化学
  • 2篇计算机辅助设...

年份

  • 4篇2023
  • 10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15篇2019
  • 46篇2018
  • 31篇2017
  • 20篇2016
  • 19篇2015
  • 13篇2014
  • 18篇2013
  • 17篇2012
  • 14篇2011
  • 18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Optiwave的脊形SiGe-OI光波导结构设计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有效折射率的数值解法,计算出了SiGe-OI脊形光波导的有效折射率.通过对SiGe-OI光波导结构参量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到了SiGe-OI脊形光波导传输单模光波时内外脊高H,h及脊宽W的尺寸.通过Optiwave软件对SiGe-OI脊形光波导进行建模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的正确性.
高勇冯松杨媛冯玉春
关键词:有效折射率结构参量
基于DH-PSF与DG结合三维荧光动态成像重构方法研究及处理结果
2018年
针对超分辨成像方法景深不够的局限性,发展了具有超大景深的三维超分辨成像系统,通过点扩展函数的改造,形成携带有三维信息的双螺旋点形式,同时结合变形光栅能够在12μm轴向范围内实现荧光分子的实时位置信息获取,为了精确地获得荧光分子的定位,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实现图像重构,通过系统标定获取匹配图像,利用相关性计算以及拟合算法获取分子的三维位置信息。实验验证,该方法可以高效实现图像信息获取,为DH-PSF与DG结合方法实现三维成像奠定了基础。
李恒陈丹妮陈丹妮屈军乐
关键词:三维成像
无标记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无标记显微成像技术包括光学相干层析、光声成像、非线性成像和微球透镜成像等技术。概述了目前常用的无标记显微成像技术,并对各种传统和先进的成像原理进行了总结。详细介绍了各种无标记成像技术的优缺点和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此类成像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并对基于无标记显微技术的多模态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张佳洪亮任升周非凡胡睿屈军乐刘丽炜
关键词:成像系统显微成像生物光学
利用组合脉冲解决超宽带雷达中探测盲区问题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解决脉冲压缩技术运用于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雷达系统中在增加其最远探测距离的同时也增加了探测盲区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长短脉冲相组合的伪随机(pseudo random noise,PRN)码调制的二相编码UWB信号作为雷达信号发射源,在满足短脉冲的最大探测距离大于长脉冲的最小探测盲区的条件下,解决UWB脉冲压缩雷达系统探测盲区的问题。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减小雷达探测盲区,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张朝霞周俊杰张明江张东泽
关键词:超宽带雷达脉冲压缩
电子束时间聚焦和时间准直系统研制
2015年
研制了电子束时间聚焦和时间准直系统,由时间聚焦器、时间准直器、条纹变像管、脉冲发生器和CCD等组成。测量了系统对电子束的时间压缩比,当聚焦脉冲斜率为800 m V/ps时,测得系统的时间压缩比为3.4∶1。研究了时间压缩比与聚焦脉冲斜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时间压缩比随着聚焦脉冲斜率的增大而提高。
赵鑫蔡厚智刘进元谢维信
关键词:X射线光学条纹相机时间分辨率
深度图像匹配的两种方法及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深度图像匹配在三维数字成像与造型、三维光学检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研究价值。其匹配精度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最终三维模型的测量精度与速度。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匹配方法主要有基于迭代最近点和基于标志点两种方法。简要论述了各种深度图像匹配的方法,着重介绍迭代最近点与借助标志点两种方法的理论与发展,并结合实验数据,阐述两种方法优缺点、匹配精度、误差来源、时间复杂度、应用前景等。
刘晓利彭翔殷永凯李阿蒙
关键词:图像处理标志点迭代最近点
电子束时间聚焦和时间准直系统理论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补偿条纹变像管阴极和栅极之间的电子渡越时间弥散,提出了电子柬时间聚焦和时间准直系统。系统中,时间聚焦器用来压缩补偿电子束团在加速过程中产生的时间宽度展宽,压缩补偿后的电子束团再通过时间准直器,时间准直器用来使输出的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这样电子束团在后面的传输过程中就不会产生新的时间弥散。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和有限差分法对系统进行了理论模拟。模拟结果表明,500fs的电子脉冲经过时间聚焦器作用后,时间宽度变为131fs,时间压缩比为3.8:1,此后由于时间准直器的作用,电子脉冲宽度保持在131fs左右,时间准直性为16.8%。
赵鑫蔡厚智刘进元谢维信
关键词:X射线光学条纹相机时间分辨率
碳硅共掺杂P型AlN的光电性能研究
武红磊郑瑞生李萌萌闫征郑伟
关键词:掺杂ALN
多变视场的多焦点多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技术被引量:2
2012年
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多焦点多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技术,通过软件控制空间光调制器,在所需要的成像区域产生相应的激发光点阵,通过扫描入射角实现激发点阵快速并行扫描激发,通过CCD并行记录所产生的荧光信号,获得任意视场图像。分别实现了10×10和50×50点阵激发下的全视场双光子荧光图像,并且实现了同时多个区域寻址的多焦点激发成像。对比其他多焦点显微技术,该技术具有明显的灵活性,不但保持了多焦点激发的快速成像的优点,而且还增加了任意数量成像区域同时寻址和阵列点密度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只需要通过软件加载相应的相位图案给空间光调制器,而不需要任何硬件更改。
李震屈军乐邵永红高志
关键词:多焦点多光子空间光调制器
光学旋涡与轨道角动量光通信被引量:12
2014年
光学旋涡(optical vortices,OV)光束包含螺旋型相位因子,具有全新的自由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OAM本征值为l,且理论上拓扑荷l可取任意整数,这为光学旋涡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各种应用提供基础.目前有很多方法可用于光学旋涡的产生与检测,而光学旋涡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也正是基于这些方法.OAM在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机制可分为OAM键控(OAM状态作为调制方式)和OAM复用(OAM光束作为复用信道).针对这两种机制已展开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认为光学旋涡可为丰富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调制方式和增加传输容量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光学旋涡光束的OAM和角向位置的不确定性关系也为之带来了与生俱来的安全优势.光学旋涡的独有特性为光通信系统的性能改善提供了巨大潜力.
袁小聪贾平雷霆张萌闵长俊李玉茹李朝晖牛憨笨
关键词:光通信技术轨道角动量自由空间光通信通信容量误码率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