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纤维新材料及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43 被引量:219H指数:10
- 相关作者:陈悦田玲张旭麟陈小印范雯雯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清华大学理学院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阴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硫磺熏制姜中亚硫酸盐被引量:1
- 2012年
- 建立了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抑制型电导检测分析硫磺熏制生姜(简称硫磺姜)中亚硫酸盐的方法。使用NJ-SA-4A阴离子交换分析柱,淋洗液为1.92mmol/L Na2CO3-1.80mmol/L NaHCO3-2%(体积分数)丙酮。通过在样品提取液中加入三乙醇胺,有效地维持了亚硫酸盐的稳定性、并能提高方法的选择性。SO23-在0.02~2.0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方法的检出限为0.015mg/L,加标回收率为84.0%~93.5%。该方法为生姜的市场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韩强王宗花郭新美夏建飞张菲菲夏延致丁明玉
- 关键词:离子色谱亚硫酸盐三乙醇胺
- 基于闪爆-超声波联合作用的红麻精干麻制备被引量:3
- 2014年
- 针对红麻脱胶困难且传统脱胶方法污染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脱胶方法,即闪爆-超声波联合脱胶。首先对红麻进行闪爆预处理,进而结合红麻超声波脱胶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红麻精干麻纤维残胶率为考核指标,探讨了不同超声波频率、氢氧化钠介质浓度以及超声波处理时间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闪爆预处理后,采用频率为28 kHz的超声波在氢氧化钠浓度为2%的溶液中处理红麻试样60 min,可以使红麻精干麻纤维残胶率降低到9.72%,细度达到139.45 Nm。闪爆-超声波处理可有效去除红麻胶质成分,提高红麻精干麻的分散性,以利于后续纺织加工。
- 张晓韩光亭张元明王启军姜伟高守武
- 关键词:红麻闪爆超声波脱胶工艺正交试验
- 离子液体法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对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溶解机理、纺丝原液的性质、纺丝工艺及纤维性能等进行了综述,认为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纤维素溶剂,具有溶解速度快、溶解度大、对纤维素降解程度小、溶剂回收简单、回收率高等特点,且再生的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光泽和力学性能。
- 王怀芳朱平张林路平
- 关键词:纤维素离子液体纺丝
- 量子点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1
- 2012年
- 量子点是一类粒径在纳米尺度的荧光材料,因其独特而优良的光学性质已在化学、生物和医学的研究及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量子点在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的定量分析、药物分析以及生命分析等领域的应用进展。
- 王宗花高艳丽张菲菲夏延致李延辉
- 关键词:量子点药物分析
- 纯棉织物的环氧氯丙烷改性PAMAM抗皱整理被引量:2
- 2015年
- 以自制的第二代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PAMAM)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的改性PAMAM无甲醛抗皱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考察了整理剂质量浓度、催化剂质量浓度和焙烘温度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棉织物抗皱整理的耐久性。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整理剂10 g/L,氢氧化钠40 g/L,在130℃焙烘75 s。与未整理的织物相比,整理织物的回复角提高了17.5%,白度可达85.1%,强力保留率可达90%以上,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 李颖朱平隋淑英董朝红张林刘杰
- 关键词:防皱整理树状大分子环氧氯丙烷棉织物
- 聚对氨基苯磺酸/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对尿酸与抗坏血酸的同时测定被引量:13
- 2010年
- 通过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对氨基苯磺酸/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PABSA/CNT/GC),采用扫描电镜对电极形貌进行了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尿酸(UA)和抗坏血酸(A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7.0的PBS中,UA和AA分别在0.312、-0.025 V处产生灵敏氧化峰,与其在聚氨基苯磺酸和碳纳米管单层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相比,两者的氧化峰电流显著增加,峰电位差(ΔEpa)达到337 mV,表明碳纳米管和聚合物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建立了差分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UA和AA的方法,UA、A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10-7~5.0×10-4、8.0×10-6~4.0×10-3mol/L,检出限分别为7.5×10-8、5.0×10-6mol/L。该方法用于尿样中UA和A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陈小印王宗花张菲菲朱玲艳李延辉夏延致
- 关键词:对氨基苯磺酸碳纳米管尿酸抗坏血酸
- 桑色素/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多巴胺的选择性灵敏测定被引量:8
- 2012年
- 在石墨烯纳米片修饰电极(GN/GCE)上,通过电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新颖的桑色素/石墨烯复合修饰电极(M/GN/GCE)。以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为模型化合物,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考察了该复合修饰电极的电催化行为。在pH 7.0的PBS中,DA和AA分别在0.172 V和-0.183 V产生氧化峰,峰位差达355 mV。与单一修饰电极(桑色素修饰电极(M/GCE)、石墨烯修饰电极(GN/GCE)及裸玻碳电极(GCE))相比,DA在M/GN/GCE上的峰电流显著增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DA在2.0×10-8~5.5×10-4mol/L浓度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9.0×10-9mol/L。
- 鹿才余王宗花张菲菲夏建飞郭新美夏延致李延辉
- 关键词:桑色素石墨烯修饰电极多巴胺
- 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填料对芳香化合物的吸附机理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作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对芳香有机化合物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吸附作用的本质。采用MWNT分别萃取了不同结构的物质,实验结果表明,MWNT对芳香有机化合物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由于MWNT表面的离域大π键和芳香环的共轭π键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碳纳米管的高比表面积产生的物理吸附作用相对要小得多。
- 丁明玉王宗花郑睿
-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芳香化合物
- 金刚果皮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以金刚果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金刚果皮色素提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h,提取液料比30:1(mL:g)。另外采用DPPH法、Marklund法、邻二氮菲-Fe2+氧化法及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BHT和VC对比。结果证明:该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在浓度为0.4μg/mL及2μg/mL时与同浓度的合成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相当(p<0.05)。
- 王海媛黄海兰薛艳董方娜王丹张涛王宗花
- 关键词:色素抗氧化活性
- 荧光酮取代基对碳纳米管协同增效作用的影响研究
- 2010年
- 以金属离子(Pb2+、Mn2+)与荧光酮(苯基荧光酮、水杨基荧光酮、邻氯苯基荧光酮)的显色体系为模型,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的存在下,研究了显色剂荧光酮不同的取代基对碳纳米管协同增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增效剂,与荧光酮产生π-π作用,使荧光酮类显色体系的灵敏度得到提高。3种荧光酮的增敏强度为ΔA苯基荧光酮〉ΔA水杨基荧光酮〉ΔA邻氯苯基荧光酮。该文从空间位阻、氢键以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机理的探讨。水杨基荧光酮和邻氯苯基荧光酮由于邻位取代基的存在,增加了荧光酮分子与碳纳米管之间π-π作用的空间位阻,导致显色体系的增敏强度较小;与带有—Cl吸电子基团的邻氯苯基荧光酮相比,水杨基荧光酮上的供电子基团—OH可与碳纳米管上的含氧基团形成氢键,由于氢键的作用以及电子效应的不同导致了增敏效应的差异。对体系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测锰体系的线性范围为0.04~0.56 mg/L,回归方程为A=0.016+1.541C(mg/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9.45×104L/(mol.cm),r=0.997。利用该体系对自来水中的锰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吕娜娜王宗花张菲菲李延辉夏延致
- 关键词:碳纳米管荧光酮取代基光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