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农学系

作品数:91 被引量:674H指数:13
相关作者:岳海凤朱俊涛潘远祥梁运攀白和平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1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小麦
  • 14篇玉米
  • 11篇甘薯
  • 10篇冬小麦
  • 8篇茎尖
  • 8篇百薯1号
  • 7篇性状
  • 7篇土壤
  • 7篇种子
  • 7篇甘薯茎尖
  • 7篇大豆
  • 6篇小麦品种
  • 6篇还田
  • 6篇基因
  • 6篇百农矮抗58
  • 5篇蔬菜
  • 5篇秸秆
  • 5篇秸秆还田
  • 5篇间作
  • 4篇酶活性

机构

  • 90篇河南科技学院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辉县市农业局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德农种业...
  • 1篇河南省安阳市...
  • 1篇河南百农种业...

作者

  • 21篇王春虎
  • 18篇欧行奇
  • 16篇杨文平
  • 12篇黄中文
  • 8篇胡喜巧
  • 7篇茹振钢
  • 7篇刘明久
  • 7篇郜庆炉
  • 7篇赵新亮
  • 6篇薛香
  • 6篇张胜利
  • 5篇李东方
  • 4篇盖钧镒
  • 4篇李新华
  • 4篇赵现方
  • 3篇武忠伟
  • 3篇陈士林
  • 3篇任秀娟
  • 3篇赵元增
  • 3篇窦艳萍

传媒

  • 8篇种子
  • 6篇河南农业科学
  • 6篇湖北农业科学
  • 6篇广东农业科学
  • 6篇河南科技学院...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吉林农业科学
  • 3篇山东农业科学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中国种业
  • 3篇作物学报
  • 3篇科技信息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食品科学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河南职业技术...
  • 2篇农业新技术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农村百事通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1篇2011
  • 13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12篇2006
  • 14篇2005
  • 5篇2004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都市近郊中低产田鲜食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模式初探
一种都市近郊中低产田鲜食玉米/花生3∶4行比常规间作种植模式.该模式在保证间作玉米单株水平产量明显高于单作的同时,通过利用鲜食玉米较花生提前一个月收获的特点,使得间作花生后期生长成功避开玉米遮荫的影响,而且具有后期生长的...
夏海勇丁照华董希文孔玮琳汤艳艳张正
关键词:间作种植模式玉米花生
蔬菜型甘薯新品种百薯1号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2005年
甘薯茎尖作为一种新型蔬菜,目前在发达地区特别受欢迎,在高级宾馆、饭店作为高档蔬菜,在香港被誉为"蔬菜皇后",日本尊其为"长寿菜",美国把它列为"航天食品".根据国内外蔬菜市场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开展了无公害蔬菜型甘薯新品种的培育研究工作,并于2001年育成高产优质蔬菜型甘薯新品种百薯1号.
欧行奇李新华
关键词:甘薯茎尖蔬菜型新型蔬菜高档蔬菜航天食品
大豆产量有关性状QTL的检测被引量:36
2009年
【目的】研究大豆产量和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冠层以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定位控制这些性状的QTL。【方法】以地理和遗传来源均有较大差异的北方亲本科丰1号和南方亲本南农1138-2所衍生的184个重组自交家系2年有重复的田间试验结果进行产量有关性状的QTL分析。【结果】(1)产量与地上部生物量、叶面积指数、根重、冠层宽和高等均有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5~0.7。(2)地上部生物量检测到7个QTL,贡献率6.2%~21.1%,其中2年重复检出1个(qSBO-1);根重8个QTL,贡献率5.2%~20.1%,重复检出1个(qRTB1-1)。(3)开花期叶面积指数5个QTL,贡献率6.4%~17.2%;结荚期叶面积指数5个QTL,贡献率7.3%~26.2%,重复检出1个(qLAIR3A2);冠层宽4个QTL,贡献率6.3%~13.1%,重复检出1个(qCWD1b-2);冠层高11个QTL,贡献率5.2%~9.2%,重复检出4个(qCHH-1、qCHO-1、qCHO-2和qCHO-3)。(4)百粒重6个,荚粒数2个,荚数1个QTL,贡献率6.9%~15.7%;分枝荚数5个,主茎荚数3个QTL,贡献率6.3%~11.1%;主茎节数8个QTL,有效分枝数3个QTL,贡献率4.7%~15.2%。(5)根重和地上部生物量各有1个,R1(始花期)和R3(始荚期)叶面积指数各有2个,冠层宽和高各有2个,产量与荚数各有1个,百粒重和分枝荚数各有1个,荚粒数和主茎节数各有1个,分枝荚数与有效分枝数各有1个共享的QTL。【结论】大豆产量有关的13个性状共检测到68个QTL;年份间有重复检出的,但不多,其表达较大程度上与环境有关;尽管性状间普遍有相关、有共享的QTL,但不多,各有其遗传体系;产量有关性状中很少有贡献率大的主效QTL,产量育种要考虑多数基因聚合的技术。
黄中文赵团结喻德跃陈受宜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生物量叶部性状QTL定位
追氮时期对冬小麦百农矮抗58花后旗叶衰老特性的影响
2010年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对冬小麦百农矮抗58开花后旗叶衰老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身期与拔节期追施氮肥可明显提高光合速率,抑制叶绿素的降解,并使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保持较高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下降。
杨文平郜庆炉茹振钢左红娟杨亚松
关键词:追氮时期冬小麦旗叶衰老
有机肥料全氮测定方法的比较与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主要研究了有机肥料全氮测定方法比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H2SO4-H2O2代替定氮标准法中混合催化剂的改进法Ⅰ和H2SO4-HCLO4消煮的改进法Ⅱ两种方法进行消煮后与定氮标准法测定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且两种改进方法均优于标准定氮法,特别是改进方法Ⅱ简便易行,省工省时,易操作等优点,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测定有机肥中全氮测定方法。
梁运攀胡喜巧张晓军潘远祥朱俊涛白和平
关键词:有机肥料
天达-2116拌种对冬小麦新麦18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在室内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新麦18为材料,以同量清水为对照,研究了天达-2116不同拌种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素质、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天达-2116处理后,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所提高,幼苗素质得到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NR含量始终高于对照,其中均以天达-211670倍拌种的效果较好。
杨文平胡喜巧
关键词:天达-2116拌种新麦18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播期对百农矮抗58小麦籽粒可溶性糖、淀粉积累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百农矮抗58小麦籽粒可溶性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百农矮抗58小麦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总淀粉含量、淀粉积累速率和直链/支链淀粉比值有较大影响。开花至成熟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总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可溶性总糖含量与籽粒淀粉含量和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推迟播种,百农矮抗58灌浆前中期籽粒淀粉积累速率提高,籽粒中总淀粉含量增加,但灌浆期相对缩短,灌浆中后期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迅速下降过早,总淀粉含量降低。
薛香梁云娟韩占江郜庆炉
关键词:小麦百农矮抗58播期可溶性糖淀粉
都市近郊中低产田鲜食玉米/花生间作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于都市近郊中低产田对鲜食玉米/花生3∶4行比间作种植模式与其单作对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鲜食玉米/花生3∶4行比常规间作模式最佳,玉米/花育28间作与玉米单作相比,每公顷增收2 976.0元,与花生单作覆膜相比,每公顷增收11 916.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模式玉米单株产量水平明显高于单作,且鲜食玉米较花生提前一个月收获,使得花生后期生长无玉米遮荫影响且具边行优势,可缩减间作与单作花生单株产量水平的差距(常规间作的小花生单株鲜果重高于单作不覆膜),从而大幅度提高玉米花生间作体系的综合经济效益。
夏海勇丁照华董希文孔玮琳汤艳艳张正
关键词:间作玉米花生
不同密度水平下百玉2号的生理特性及产量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夏玉米百玉2号的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果穗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密度调控,寻求发挥该品种增产潜力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该品种的高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百玉2号密度为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8809.49kg/hm^2,比最低密度增产1719.94kg/hm^2,增产率达到24.26%,在较合理的密度范围6.0万~9.0万株/hm^2内,随着密度增加,产量不断提高,在此密度范围内,各地可根据当地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栽培管理技术等条件综合考虑,灵活掌握。
殷亚超王春虎刘玲牛红艳荆李梅崔林
关键词:种植密度生理特性
叶面喷施ALA对水稻豫粳6号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以水稻品种豫粳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孕穗期喷施不同浓度(0、10、30、50、70mg/L)的ALA对水稻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ALA后,能够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和运转;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粒重;使产量增加0.37%~10.19%,其中以喷施30mg/L的ALA效果较好。
杨文平王春虎李恒昌
关键词:水稻豫粳6号叶面喷施干物质积累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