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农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

作品数:195 被引量:1,636H指数:24
相关作者:赵玉芳龚琦方辉遂薛运凤张堂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生物系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林学与茶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6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48篇农业科学
  • 7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9篇医药卫生
  • 13篇生物学
  • 9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4篇茶树
  • 53篇茶叶
  • 41篇多酚
  • 35篇茶多酚
  • 16篇自由基
  • 15篇绿茶
  • 11篇新梢
  • 10篇香气
  • 9篇红茶
  • 9篇茶叶加工
  • 7篇细胞
  • 7篇活性
  • 7篇茶树新梢
  • 6篇脂质
  • 6篇糖苷酶
  • 6篇内源
  • 6篇葡萄糖苷酶
  • 6篇鲜叶
  • 5篇袋泡茶
  • 5篇毒理

机构

  • 193篇浙江农业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杭州师范大学
  • 5篇静冈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杭州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医科大学
  • 2篇浙江中医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国内贸易部
  • 1篇湖南农学院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43篇杨贤强
  • 28篇沈生荣
  • 23篇梁月荣
  • 23篇童启庆
  • 16篇潘根生
  • 13篇骆耀平
  • 13篇汤一
  • 13篇刘祖生
  • 10篇董尚胜
  • 10篇龚淑英
  • 10篇须海荣
  • 9篇胡月龄
  • 9篇曹望成
  • 9篇徐月荣
  • 8篇钱利生
  • 8篇曹明富
  • 8篇忻文娟
  • 7篇龚琦
  • 7篇吴伯千
  • 7篇赵保路

传媒

  • 43篇茶叶
  • 26篇茶叶科学
  • 23篇浙江农业大学...
  • 20篇福建茶叶
  • 19篇浙江大学学报...
  • 15篇中国茶叶加工
  • 7篇中国茶叶
  • 3篇科技通报
  • 2篇上海医药
  • 2篇环境化学
  • 2篇蚕桑茶叶通讯
  • 2篇茶叶科学技术
  • 2篇茶叶机械杂志
  • 2篇广东茶叶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食品用化...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今日科技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1999
  • 20篇1998
  • 36篇1997
  • 15篇1996
  • 14篇1995
  • 13篇1994
  • 13篇1993
  • 42篇1992
  • 9篇1991
  • 14篇1990
  • 11篇1989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
1993年
正当全国茶学界准备隆重庆祝茶圣陆羽诞生1260周年的时候,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厅和湖北省茶麻进出口公司联合主办“陆羽茶学学术讨论会”。这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全国性学术活动。我们有幸被邀出席,深感荣幸!趁此机会,简要谈谈当代茶学研究新进展,不妥之处,敬希茶界同仁批评指正。
刘祖生胡月龄
关键词:茶叶经济茶学
焦变茶气味的研究
1990年
通过对焦变茶气味的13种异味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首次剖析了焦变茶气味的化学实质,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焦变茶主要是吡嗪类和少量糠醛类的含量逐渐增加所致,因此,初步认为可用吡嗪类的含量作为检测茶叶焦变程度的指标。
杨贤强沈生荣
关键词:异味
不同等级龙井茶香气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3
1989年
通过对不同等级龙井茶香气成分的GC—MS定性和GC定量后发现:香叶醇、苯乙醇、α—萜品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萜品烯、吲哚、2,6,6—三甲基—2—羟基环已酮、2,6,6—三甲基环已—2—烯—1,4—二酮、β—紫罗酮、醋酸—α—萜品酯、香豆素、正十八烷醇、吡嗪类、内酯类、紫罗酮类、倍半萜醇、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等物质的含量随茶叶级档的下降而下降;而正庚醛、丙酸、正已醛、青叶醇、正已醇、反—2—戊烯—2—酮等低分子量物质的含量随茶叶级档的下降而增加。前者往往具有令人喜欢的香型,而后者往往令人厌恶。不同等级的鲜叶因具有的成香反应的基质成分的含量、种类不同而使成茶带有不同感官反应的香气。青锅为龙井茶香气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辉锅阶段温和的外界条件,使茶叶中的Maillard反应、酯化反应、环化反应、异构化反应、分子重排反应等一系列成香反应顺利进行,进一步发展了茶叶香气。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还与鲜叶采摘的老嫩密切相关。
沈生荣杨贤强
关键词:龙井茶香气化学成分茶叶等级
茶根尖细胞各胞器分部的分离及其铝的分布被引量:29
1991年
将茶树根尖细胞分离为细胞壁分部、细胞质分部、细胞核分部和线粒体分部,并对各胞器分部的含铝量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茶树根细胞含铝量,水培液加铝苗大于无铝苗,细胞各胞器分部的含铝量为:细胞壁分部>细胞质分部>细胞核分部>线粒体分部;不同处理细胞壁分部含铝量变化大,细胞核分部变化则桐对较小,+Al pH 3.5处理的细胞壁分部含铝量最高,达160.9μg/g鲜重,比-Al pH 3.5处理高近29倍。
潘根生Masaki Tsuji小西茂毅
关键词:茶树细胞
《茶叶初制机械讲座》第八讲 茶叶烘干机(续)
1990年
(3)匀叶轮的传动:动力来自第二组百页链的从动轴,通过(Z9=50,Z10=17;Z11=50,Z12=17的两对链轮,带动匀叶轮,其转速为9.08~36.3γ/min。(4)漏斗搅龙的传动:6CH—10、16型烘干机漏茶由热风吹送到烘箱底部搅龙处,再由搅龙送出机外。其动力来自第三组百页链的主动轴,通过(Z13=50、Z14=19)一对链轮,驱动搅龙轴转动,其转速2.1~8.47γ/min。(5)无级变速器:6CH—10。
郭载德
关键词:茶叶烘干机初制机械
茶叶物理特性与制茶工程技术被引量:7
1996年
机械技术、工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是现代制茶工程的三大基石,而这些技术的进步无不与茶叶化学和茶叶物理学研究相关联。毫不夸张地说,茶叶物理学对制茶工程技术发展的作用不亚于茶叶化学,但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门系统学科。 茶叶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茶叶物料物理特性和物理过程的学科。在制茶工程中,茶叶物料有固态和液态两种,前者如鲜叶。
曹望成龚琦
关键词:茶叶物理特性制茶
炒青绿茶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被引量:18
1990年
茶叶香气是构成茶叶品质的主要因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方活式的多样化,对其香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自1920年以来,茶叶香气的研究一直比较活跃。几十年来,国内外对红茶与包种茶的香气特征、形成转化机理进行了重点研究。
曾晓雄庞新文汪琢成
关键词:绿茶香气成分GC-MS分析
浙江苦丁茶资源调查和植物学鉴定被引量:10
1991年
调查了浙江省杭州、金华、衢州和湖州等地区的苦丁茶分布及其数量情况,收集了不同标本32份。经植物鉴定,苦丁茶为冬青科的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mb).按叶片形态不同,把苦丁茶分为长椭圆叶、椭圆叶和圆叶3种类型。本文并报告了苦丁茶叶片的解剖特征及苦丁茶的适生条件。
刘祖生梁月荣徐月荣胡月龄
关键词:苦丁茶植物学
茶多酚(TP)对家禽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54
1992年
选用14日龄健康的海佩科内用仔鸡48羽,随机分成试验(24羽)和对照(24羽)两组.试验组在饲粮中添加0.25%的茶多酚(TP),研究TP对鸡免疫功能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TP对自然感染法氏囊病鸡,有明显提高(p<0.05)鸡血液中红细胞C_(3b)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含量及保护鸡脾脏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时也发现TP对公母鸡法氏囊的重量有不同影响.本试验表明,TP具有提高家禽免疫功能的作用.
詹勇李进昌杨贤强
关键词:茶多酚免疫功能家禽
茶树新梢生育过程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1
1997年
用HPLC检测了不同物候型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生种和枝梢顶芽IAA含量低,Zeatin含量高,ABA/IAA与Zeatin/IAA比值高,Zeatin/ABA比值低;新梢生育过程中,IAA和ABA含随新梢展叶数增加而下降,ABA/IAA比值呈“S”形曲线变化,Zeatin/ABA比值随新梢展叶数增加而下降;早春轻剪和喷洒催发素使IAA水平下降,ABA/IAA比值提高,Zeatin/ABA比值下降,对新梢激素有调节平衡作用。
潘根生沈生荣吴伯千钱利生
关键词:茶树新梢内源激素吲哚乙酸脱落酸玉米素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