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 作品数:1,734 被引量:7,544H指数:32
- 相关作者:张学敏韦福安陈荟蒋立松涂涛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广西山歌传承的媒介转向--基于柳州鱼峰山歌圩的实地考察
- 现代化进程中的广西山歌传承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的师承向新兴的媒介传承方式转变,包括山歌创作的教材、歌手自制的简易歌碟、网络视频资源,以及通过QQ群等社交网络自发组成的学习网络共同体。这种主动的媒介环境适应具有一定的传承优势,...
- 何蕾
-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
- 民族教育研究的选题与方法问题被引量:2
- 2014年
- 开题答辩是研究生对所学内容的一次全方位的整合,是研究生寻找"学术家园"的过程。本文针对民族教育学研究生论文开题答辩中出现的问题,从民族教育研究的问题到方法,再到论文本身的逻辑结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作为民族教育研究的研究生,要研究自己熟悉、感兴趣且具有普世性的问题,理解并深化研究方法,深入思考论文本身逻辑结构以及背后的学理。
- 张诗亚
- 关键词:民族教育研究
- 新媒体与儿童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本研究分别以看电视时间、学习成绩、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成绩为重点指标,系统调查了西部儿童发展、使用新媒体的情况,旨在验证和探讨新媒体与儿童发展(学业成绩、智力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了2小时,节假日达到4小时,其1/2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均为电视时间。看电视对于提高儿童的学业成绩(包括语文成绩)没有明显帮助,也不能促进其心智发展。作为儿童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电视的教育功能有必要深入挖掘。
- 朱学文吕国光
- 关键词:电视节目农村学龄儿童
- 伽达默尔艺术经验理论对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被引量:1
- 2009年
-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强调非方法的艺术经验在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价值。这种观点对当前教育的启示在于: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模仿"、"诗"来揭示教育教学真理。这种启示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应该注重多样关系,保持开放性,坚持理解与对话。
- 邱关军
- 关键词:伽达默尔艺术经验教育研究
- 人的早产与教育起源——兼评理查德·利基《人类的起源》的教育价值被引量:3
- 2008年
- 教育起源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基础问题,而人类起源是教育起源研究的逻辑起点。人科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发展出脑子明显较大的一个物种——"直立人。"从"直立人"到"现代人"的确立,人属动物的脑体积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脑体积的扩大与产妇骨盆尺寸的有限导致了人的早产并引发个体生命的无力自助和童年期的相对较长,从而需要父母给予更长时间的照顾的同时也有利于建立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于是,以人的早产为中心的人类独特的生命现象便成为教育起源研究的历史逻辑。
- 何志魁张诗亚
-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早产教育起源
-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教育变革:缘起、挑战与出路被引量:17
- 2022年
- 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新型劳动,对传统的劳动教育发起新一轮的变革挑战。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劳动手段智能化、劳动场域虚拟化、劳动过程创新化和闲暇时间丰裕化,将触发劳动教育在育人身份、实践方式、教育重心与劳动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内在博弈。同时,容易使劳动教育陷入技术主导式教学、分散式个人实践、偏狭化身体教育、误读式劳动意义的境地,弱化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道德、劳动知能和劳动价值观等智能时代必备的劳动素养。对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回归人师引领,培育反思创造的劳动精神;推进共同参与,陶铸团结协作的劳动道德;还原整全身体,推动劳动知能的完整发展;澄明劳动意义,树立等值齐观的劳动价值观,以积极的姿态面向未来,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素养的智慧型劳动新人。
- 张家军张家军
- 关键词:人工智能劳动教育
- 新《义务教育法》的一大亮点:法律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2006年
- 范诚梅陈恩伦
- 关键词:《义务教育法》法律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均衡发展
- 从“科学”界定解读科学课程目标
- 2009年
-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继续,人们对课改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例如,关于科学课程目标,无论是理、化、生分科科学课程还是综合科学课程.都将课程目标定位于三大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此,人们有赞同,有迷惑,甚至有质疑。
- 廖伯琴
- 关键词:知识课程目标
- 从文化位育之道看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被引量:8
- 2011年
- 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考察了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发展规划等,分析了其在历时7年的实施历程中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在释析"文化位育"内涵基础上指出,文化位育是文化全球化、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民族文化传承式微背景下,改善家、校、社区文化疏离,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以及不同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与群体安所遂生的动力与有效方略。
- 吴晓蓉王培
- 关键词:民族文化进校园位育教育人类学
- 论中国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被引量:7
- 2016年
- 经济互补共赢的良性发展共同体,是中国乃至国际上众多国家在新形势下共同追求的目标。在中国政府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背景下,不论是探究古老丝绸之路还是当下新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都有重要时代意义。凭借古丝路文化意蕴与新丝路政策背景,以经济贸易为基础活动,以尊重不同文化为前提,将带动、促进、孵化世界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不同类型经济体制寻求共同的经济增长点和利益链,形成融合、多元、开放的文化意识,以及经济互补、政治亲和、文化包容的国际新秩序,实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和谐发展。
- 张健向仲怀
- 关键词:古丝绸之路文化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