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岩溶环境与石漠化治理研究所

作品数:41 被引量:382H指数:12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7篇岩溶
  • 18篇地下河
  • 15篇岩溶地下
  • 8篇地下水
  • 7篇岩溶地下水
  • 7篇化学特征
  • 6篇岩溶地下河
  • 6篇岩溶泉
  • 5篇岩溶作用
  • 5篇水化学
  • 5篇重庆金佛山
  • 5篇降雨
  • 5篇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下河流域
  • 4篇水文地球
  • 4篇水文地球化学
  • 4篇水质
  • 4篇农业

机构

  • 41篇西南大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教育部
  • 2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6篇蒋勇军
  • 12篇杨平恒
  • 12篇蒲俊兵
  • 7篇扈志勇
  • 6篇李林立
  • 6篇袁道先
  • 5篇罗健
  • 5篇胡毅军
  • 5篇苟鹏飞
  • 4篇贺秋芳
  • 4篇吴金权
  • 4篇张典
  • 4篇李欢欢
  • 4篇刘仙
  • 3篇廖文娥
  • 3篇曹敏
  • 3篇罗鉴银
  • 3篇邱述兰
  • 3篇李营刚
  • 3篇王艳华

传媒

  • 7篇中国岩溶
  • 6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人民长江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测绘科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地下水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科普...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15篇2009
  • 1篇200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岩溶地下水DIC和δ13CDIC及其流域碳汇变化特征被引量:17
2012年
以重庆南山老龙洞岩溶地下河流域为例,通过分析地下河水DIC变化特征与来源,估算了流域岩溶碳汇通量,并探讨了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对岩溶碳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龙洞地下河的水化学类型为Ca-HCO3-SO4型,显示其形成过程中受碳酸盐岩碳酸溶蚀和硫酸溶蚀共同控制。地下河水DIC浓度为3.1~6.3 mmol/L,其中夏季因受降雨稀释作用影响DIC较冬季的低;地下河水δ13CDIC值介于-3.8‰~-13.1‰之间,且夏季比冬季偏高约2‰。根据地下河水DIC浓度和流域径流量计算出流域岩溶净碳汇通量均值约为167.31×103mol/(km2.a)。降雨条件下,流域岩溶碳汇通量随流域径流量的迅速增加而增加。另外,流域碳酸盐岩溶蚀还受到人类活动产生的硫酸型酸雨影响,使得地下水δ13CDIC值相对偏高,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流域碳汇通量。
曹敏蒋勇军蒲俊兵张兴波邱述兰杨平恒汪智军李欢欢
关键词:岩溶DIC地下河
典型岩溶槽谷区地下河水文动态响应研究——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河为例被引量:18
2009年
为了更好地掌握重庆青木关地下河水文动态变化规律,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利用WGZ-1型光电数字水位计和水质监测仪(CTDP300型在线水质分析仪),对降雨量和地下河水位、水温、pH及电导率进行了连续自动监测,并采用水文动态曲线线型分析法分析了该地下河水文动态变化对降水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地下河水文动态对降雨响应迅速,水位流量过程曲线线型呈不对称尖峰型,尤其在2007年7月17日出现的大暴雨事件中,最高水位为1.175m,滞后最大雨强6h10min,最大流量为2.5781m3/s,而观测中该地下河最小流量仅为0.0189m3/s,反映出该岩溶地下河发育强烈,赋水空间较单一,含水层对水资源调蓄能力较弱。电导率、pH和水温对降雨也同样表现为快速响应,电导率由602.7μs/cm降到462.09μs/cm,pH由7.23降到7.01,水温由18.9℃上升到19.5℃,各指标滞后不超过15h。
刘仙蒋勇军叶明阳杨平恒扈志勇李元庆
关键词:岩溶地下河降雨强度
川东槽谷区岩溶泉水动态水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以重庆青木关岩溶槽谷姜家泉为例
本文通过对岩溶水化学分析,对岩溶地下河系统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总结出了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岩溶泉水的PH值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扈志勇杨平恒杨梅苟鹏飞
关键词:岩溶水化学分析环境效应
基于ArcSDE的重庆市地下河数据库建设
2009年
空间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引擎能够提高空间数据管理的效率.简要介绍了空间数据结构,阐述了ArcSDE的结构原理和相对于传统空间数据管理的优势,以重庆市地下河数据库为例,探讨了基于ArcSDE9.2+SQL Server 2000的建设空间数据库的技术方法.
李超蒋勇军蒲俊兵张典王艳华
关键词:ARCSDE空间数据库GIS
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特征环境敏感性分析——以重庆金佛山水房泉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对金佛山水房泉泉水的水温、pH值、电导率、Ca2+和HCO3-进行监测发现:旅游活动高峰期人流量大会对泉水中离子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影响.国庆节和五一劳动节期间,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共同对泉水中离子产生影响,而冰雪节期间,泉水中离子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a2+,HCO3-,SIc和Pco2受水温、降水和人类活动的交替影响,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其受影响的程度不一.泉水中CO2的来源与土壤CO2有一定的关系,深层土壤CO2较表层土壤CO2更多地进入泉水,参与了岩溶作用的进行.
罗健蒋勇军李林立李欢欢郑洁吴金权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敏感性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5
2009年
以2008年6月10-12日在重庆西南大学举办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为背景,对西南岩溶石漠化区近年来水土流失动态评价及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体现了我国当前岩溶石漠化区水土保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最高水平,并对岩溶石漠化区水土流失基础研究及综合防治对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刘仙蒋勇军况明生
关键词:石漠化水土保持生态文明
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出口水化学特征的水热相关性研究
2014年
岩溶地下河是岩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岩溶作用最直接的场所.通过对老龙洞地下河出口处水体的主要水化学指标进行连续检测,并与气温、降水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各项水化学指标的变化规律与气候温度无关,但与降水量变化关系较大,其中变化最明显的Ca2+和HCO-3,与降水量呈负相关性.
李欢欢蒋勇军罗健
关键词:岩溶地下河水化学特征降水
重庆典型岩溶槽谷区饮用水水源水质评价与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采样分析以及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国家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岩溶槽谷区内5个分散式供水模式饮用水水源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饮用水水质存在感官性状明显、总硬度偏高,部分离子浓度超标和细菌指标超标等问题,饮用水水质还受岩溶发育程度和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在安全卫生、工程技术方面给予水质改善建议.
廖文娥蒋勇军邱述兰胡毅军
关键词:饮用水综合指数法水质评价
重庆市地下河的空间分布及水资源被引量:26
2009年
文章利用ArcGIS软件提取重庆市1∶20万水文地质图信息,统计出重庆市地下河约380条,总长度约为1 898.43km,多年平均流量约144.20m3/s,水资源量约45.47×108m3/a。总的来说,重庆市地下河主要分布在渝东北、东南地区,其分布范围和重庆市碳酸盐岩分布范围一致。同时利用地下河发育密度和多年平均径流模数,结合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对重庆市地下河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地下河发育密集地区并不一定就是水资源量大的地区;降水量高的地区也不一定是地下河水资源量大的地区,二者在重庆市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和各地下河的地质背景、构造条件、岩性、汇水面积、降雨特征等因素的相匹配情况有关。
蒲俊兵袁道先蒋勇军
关键词:岩溶地下河水资源
重庆丰都雪玉洞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自2006年11月到2007年12月对重庆丰都雪玉洞地下河水和滴水进行了近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其主要水化学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地下河水Ca2+、Mg2+、HCO3-浓度和电导率在雨季升高而旱季降低,pH值在雨季降低而旱季升高。在地下河径流路径上,由于溶蚀效应与沉积效应的相互制约以及受采样点水动力条件和水气CO2交换程度的影响,水化学指标的空间变化较为复杂。位于洞穴顶部的滴水由于受顶板覆盖层厚度的影响,洞穴上层滴水点Ca2+、Mg2+年平均浓度分别为95.1mg/L、7.87mg/L,而下层滴水点分别为110.1mg/L、9.68mg/L,表现出上层高、下层低的空间变化特征。由于[Mg2+]/[Ca2+]值具有雨季低而旱季高的变化特征,所以可用之来指示洞穴所在地区降雨条件的变化。
蒲俊兵沈立成王翱宇贺秋芳袁文昊扈志勇陈炳清何洋
关键词:洞穴滴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