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同济大学医学院医学遗传研究所

作品数:23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林捷裴艳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心律
  • 6篇心律失常
  • 6篇心脏
  • 6篇遗传学
  • 6篇基因
  • 5篇房颤
  • 5篇分子
  • 5篇分子遗传学
  • 4篇蛋白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细胞
  • 4篇KCNQ1
  • 3篇子通道
  • 3篇离子通道
  • 2篇心肌
  • 2篇心脏病
  • 2篇突变
  • 2篇缺血
  • 2篇转录

机构

  • 23篇同济大学
  • 13篇同济大学附属...
  • 5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教育部
  • 2篇南通医学院附...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21篇陈义汉
  • 7篇刘懿
  • 5篇杨奕清
  • 3篇崔映宇
  • 2篇徐文渊
  • 2篇李晓飞
  • 2篇梁磊
  • 2篇林小平
  • 2篇林捷
  • 2篇梁波
  • 2篇赵翠梅
  • 2篇李丽
  • 2篇肖俊杰
  • 2篇梁丹丹
  • 1篇赵春霞
  • 1篇朱建华
  • 1篇朱茜
  • 1篇李鹏娟
  • 1篇张瑞杰
  • 1篇杨颖

传媒

  • 10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生命科学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遗传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迁移相关蛋白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蛋白酶在胚胎发育、免疫防御、损伤修复、血管新生及肿瘤转移等相关细胞迁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蛋白酶影响肿瘤细胞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渐成热点,但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增生、迁移、侵袭、异位定植等机制仍不明确,因此对相关蛋白酶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愈显重要.本文从蛋白酶的正常生理功能入手,综述肿瘤细胞迁移中相关蛋白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靶向肿瘤浸润和迁移过程的蛋白酶抑制剂类新药筛选和研发提供线索和新思路.
宋海飞林博文龚诚宸崔映宇
关键词:细胞迁移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蛋白酶
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牵张引起的豚鼠心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机械牵张对离体豚鼠左心耳心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观察几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机械牵张引起的心房心肌细胞AP改变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微电极技术记录心肌细胞AP,观察机械牵张对其的影响,并分析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机械牵张引起的心房心肌细胞AP和有效不应期(ERP)变化的作用。结果:①机械牵张可加快心房心肌细胞整个复极过程,牵张效果呈心肌牵张长度依赖性,但牵张刺激对静息膜电位(RMP)和动作电位幅度(APA)无影响;②进一步分析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机械牵张后的心房心肌细胞RMP、APA、动作电位时间(APD)和ERP的影响后发现,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可使该AP复极至90%所需的时间(APD_(90))和ERP均显著延长(P均<0.01).APA显著降低(P均<0.01);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可使该AP复极至50%所需的时间(APD_(50))、APD_(90)和ERP显著缩短(P均<0.01);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氟卡尼可使该APA、AP复极至20%,所需时间(APD_(20))和AP_(50)进一步缩短,但未发现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普萘洛尔有改变机械牵张后的RMP、APD和ERP作用(P>0.05);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可使机械牵张后的APD_(20)APD_(50)、APD_(90)和ERP显著延长(P均<0.01);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拉帕米可使该APD_(50)和APD_(90)显著延长(P均<0.01).结论:①Ⅰa、Ⅲ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防止机械牵张引起的心房心肌细胞APD和ERP缩短;②Ⅰb和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促进机械牵张引起的心房心肌细胞APD和ERP的缩短;③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牵张引起的心房心肌细胞APD和ERP改变无影响。
李鹏娟祁杰刘懿许嘉鸿马军李俊梁磊赵翠梅陈义汉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物机械电反馈
KCNQ1和KCNH2基因与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关系
2003年
目的 分析离子通道基因KCNQ1和KCNH2与先天性长QT综合征 (long QTsyndrome ,LQTS)的关系 ,以探讨LQTS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 在一个LQTS(JervellLange -Nielsen综合征型 )大家系中 ,采用PCR -直接测序技术 ,对KCNQ1和KCNH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附近的部分内含子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KCNQ1基因存在两种突变 ,其中一个位于外显子区域 ,但为同义突变 ,另外一个位于内含子区域 ;KCNH2基因也存在两种突变 ,均位于内含子区域。这四种单核苷酸有多态性 ,与现有报道不同。结论 在该LQTS家系中 ,KCNQ1和KCNH2基因存在四种突变 ,但均为非致病突变 ,提示KCNQ1和KCNH2基因以外的基因可能才是LQTS致病基因。KCNQ1基因和KCNH2基因存在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王娟李晓飞杨奕清刘懿朱建华陈义汉
关键词:先天性长QT综合征
KCNQ1和KCNH2基因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2004年
目的:分析离子通道基因KCNQ1和KCNH2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FPAVJRT)的关系,以探讨FPAVJRT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在一个FPAVJRT大家系中,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KCNQ1和KCNH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附近的部分内含子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KCNQ1基因存在5种突变,其中2个位于外显子区域,但均为同义突变,另外3个位于内含子区域;KCNH2基因存在3种突变,但均位于内含子区域。 结论:在该FPAVJRT家系中,KCNQ1和KCNH2基因存在8种突变,但均为非致病突变,提示KCNQ1和KCNH2基因以外的基因可能才是FPAVJRT致病基因。
李晓飞朱健华杨奕清苏晓燕刘懿陈义汉
关键词:KCNQ1折返性心动过速家族性阵发性内含子直接测序
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2002年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上升.在50岁以下人群,AF发病率为0.5%;在大于65岁的人群为3-5%;在80岁以上人群则高达10%[1].AF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比正常人群增加1倍,脑卒中发生率是窦性心律的4-7倍,AF还是75岁以上人群中缺血性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除此之外AF可以导致其他重要器官栓塞和心力衰竭[1].
裴艳陈义汉
关键词:心房颤动发病率脑卒中
KCNQ1和KCNH2基因与家族性猝死的关系
2002年
目的 分析离子通道基因KCNQ1和KCNH2与家族性猝死 (familialsuddendeath ,FSD)的关系 ,以探讨其分子遗传机制。方法 在 1个FSD大家系中 ,利用PCR直接测序技术 ,对KCNQ1和KCNH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附近的部分内含子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KCNQ1基因存在 4种突变 ,其中 3个位于外显子区域 ,但均为同义突变 ,另外 1个位于内含子区域 ;而KCNH2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 在该FSD家系中 ,KCNQ1基因存在 4种突变 ,但均为非致病突变 ,KCNH2基因无突变发生 ;KCNQ1和KCNH2基因以外的基因可能才是FSD致病基因。
赵红陈义汉苏晓燕刘懿杨奕清徐文渊
关键词:分子遗传学KCNQ1基因
KCNQ1多效性研究进展
2005年
KCNQ1系电压门控钾通道α亚单位,由KCNQ1基因编码。它和KCNE家族组装形成功能性钾通道。KCNQ1涉及到心脏节律、胃酸分泌和电解质平衡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何裕嵩夏敏陈义汉
关键词:KCNQ1心律失常胃酸电解质分子遗传学
抑制线粒体苯二氮卓类受体对缺血心肌细胞APD_(90)和ERP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抑制线粒体苯二氮卓类受体(mitochondri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mBzR)对缺血大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复极至90%的时间(90%of dur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APD_(90))和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大鼠乳头肌模拟心肌缺血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组、4′-chlorodiazepam(16μmol/L)组、4′-chlorodiazepam(32μmol/L)组和4′-chlorodiazepam(64μmol/L)组,每组各10只。利用细胞内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APD_(90)和ER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组APD_(90)和ERP显著减小(P<0.05)。缺血加4′-chlorodiazepam的各组都可以显著减少缺血时APD_(90)和ERP的降低程度(P<0.05)。结论缺血时,心肌细胞APD_(90)和ERP逐渐缩短,这可能是缺血促进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之一;而线粒体mBzR受体特异性的抑制剂4′-chlorodiazepam可以显著地减少缺血所致的APD_(90)和ERP的缩短,从而减少了折返形成的可能性,这可能是抑制线粒体mBzR受体阻止心室颤动发生的重要的电生理基础。
李发洁梁丹丹肖俊杰刘懿汪世龙陈义汉
关键词:有效不应期
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与房颤的关系
2005年
目的 探讨在中国人群中,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位点与家族性房颤及散发性房颤之间的关系。方 法 利用PCR-RFLP技术对20例家族性房颤患者(无亲缘关系的20个家系,每个家系中随机抽取1例患者),93例散 发性房颤患者及28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1)家族性房颤组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 (40%和6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8%和42%)(P0.05)。结论 G蛋白β3亚单 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家族性房颤相关,825T等位基因可能是家族性房颤的遗传危险因素。
朱茜杨奕清刘懿李丽周秦蜀陈义汉
关键词:G蛋白多态性房颤
心房颤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04年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可以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心房颤动患者的脑栓死发病率是窦性心律的4~7倍,合并其他心脏病者的病死率较未合并者增加两倍.成人发病率约为0.4%,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2%~4%.
梁波林捷陈义汉
关键词: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离子通道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