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作品数:1,070 被引量:2,851H指数:22
相关作者:冯天瑜欧阳祯人余来明姚彬彬杨华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94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2篇历史地理
  • 306篇哲学宗教
  • 183篇文化科学
  • 146篇文学
  • 56篇经济管理
  • 51篇政治法律
  • 51篇语言文字
  • 19篇社会学
  • 11篇艺术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建筑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军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8篇文化
  • 61篇哲学
  • 56篇文学
  • 39篇儒家
  • 34篇儒学
  • 33篇清代
  • 32篇封建
  • 30篇传统文化
  • 29篇国文
  • 24篇社会
  • 23篇教育
  • 21篇晚清
  • 20篇学术
  • 20篇主义
  • 19篇史学
  • 15篇中国文化
  • 14篇中国文学
  • 14篇国文学
  • 13篇熊十力
  • 10篇代文

机构

  • 1,024篇武汉大学
  • 10篇三峡大学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湖北大学
  • 3篇首尔大学
  • 3篇北九州市立大...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湖北省社会科...
  • 2篇湖南科技学院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荆州市图书馆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作者

  • 122篇冯天瑜
  • 68篇余来明
  • 65篇欧阳祯人
  • 41篇姚彬彬
  • 39篇胡治洪
  • 36篇傅才武
  • 32篇杨华
  • 30篇郭齐勇
  • 27篇聂长顺
  • 26篇张昭炜
  • 22篇陈锋
  • 18篇陈文新
  • 18篇耿达
  • 18篇谢贵安
  • 18篇张斌
  • 16篇李加武
  • 16篇寇垠
  • 16篇洪均
  • 14篇李维武
  • 14篇王林伟

传媒

  • 164篇人文论丛
  • 51篇武汉大学学报...
  • 37篇江汉论坛
  • 2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4篇武汉大学学报...
  • 14篇文化软实力研...
  • 13篇中国哲学史
  • 11篇文化发展论丛
  • 10篇理论月刊
  • 10篇衡水学院学报
  • 9篇孔子研究
  • 9篇周易研究
  • 9篇史学月刊
  • 9篇湖北社会科学
  • 9篇中原文化研究
  • 8篇社会科学战线
  • 8篇船山学刊
  • 8篇社会科学动态
  • 8篇学习月刊
  • 7篇学习与实践

年份

  • 1篇2025
  • 28篇2024
  • 62篇2023
  • 46篇2022
  • 45篇2021
  • 50篇2020
  • 50篇2019
  • 67篇2018
  • 61篇2017
  • 50篇2016
  • 53篇2015
  • 70篇2014
  • 48篇2013
  • 50篇2012
  • 45篇2011
  • 33篇2010
  • 49篇2009
  • 40篇2008
  • 30篇2007
  • 25篇2006
1,0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文学和新媒介的碰撞与新变被引量:1
2009年
王维
关键词:传统文学新媒介碰撞大众传媒文学现象
四版《麻城县志》差异比较
2017年
《麻城县志》记载麻城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笔者研读四版《麻城县志》,各版各有所长,清康熙九年刻本《麻城县志》、乾隆六十年刻本《麻城县志》、光绪八年刻本《麻城县志》文风相通,整体风格相似。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尤其是续编,贴合时代特色,增加了党政、新式教育、新式交通等内容。
曹立群
论元代全真教传记的文体功能被引量:4
2020年
元代全真教兴起了波澜壮阔的传记书写风潮,这一书写风潮确立了全真教的神灵谱系,是宗教神话与宗教仪式的完美结合;这一书写风潮也确立了全真教修持、弘法、济世的典范,宗教传记因而成为信徒入道之阶梯、修真之轨范。从宗教实践与文体学的角度辨析全真教传记的文体功能,有利于我们认识道教文学文本的特质,从而纠正学界将道教传记视为“小说”的认识误区。
吴光正
关键词:全真教文体功能
论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论智慧被引量:17
2003年
本文阐析了人生存的空间向度“天人”、“天地”、“物我”、“人我”、“群己”、“身心”、“性情”等关系 ,探讨了人生存的时间向度“悠久”的问题以及人生存之时空向度的交叉 ,指出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存论的深度智慧体现于终极性的天与人的贯通 ,人与自然生态及万物的共生 ,人与社群之和谐及其与个体性之彰显 ,人之性情的陶冶升华与生活品位、境界之提升 ,人的世代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悠久无疆等方面。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论智慧对克服当代人的生存危机可提供启发 ,应对此作创造性转化。
郭齐勇
关键词:生存论道德宗教人文精神忧患意识
“80后”的语文背景被引量:5
2006年
“80后”的另类写作与他们所接受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脱节的。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复杂的语文背景构成:一方面体现了对成人写作的师承,即对鲁迅、钱钟书、博尔赫斯和王小波、王朔等,以及对武侠小说、动漫、“下半身”写作等的自觉不自觉的模仿;一方面体现了对成人社会规定的大胆反叛,即对中学语文教育乃至整个中学教育体制自觉与激烈的反抗和批判。他们在作品中尽情释放被压抑的个性。
昌切
关键词:师承反叛
国家文化公园的历史物象-意象-意境三重叙事结构
2024年
中国是一个以历史文化为本底的文明共同体,不同于一神教民族国家的宗教审美结构,在审美范式上体现为“象”“意”“境”的三重叙事结构。遵循这一人文传统,不同于西方的国家公园或者遗产廊道,中国的国家文化公园内含了民族文化标识、系列重大文化遗产以及公共文化空间三层结构。其中,长江、黄河、大运河、长城和长征作为中国历史的超级意象,在不同历史情境下生发出的万千意境组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国家文化公园的题眼,通过广泛地进行文化资源整合与重塑,来实现国家层面的文化凝聚,以形成建设文化强国的基本路径;通过规划丰富的文化场景消费与体验,来实现国民层面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西方的宗教符号和场景不同,意象与意境为中国文化共同体所独有,展示了极具超越性的历史哲学。以这些超级历史意象与意境来解析国家文化公园,既是一种“以中释中”的本土话语体系构建,也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对外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为世界的多样性提供一份生动的中国样本。
傅才武李高峰
关键词:意象意境跨文化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的自觉——郭齐勇教授访谈被引量:2
2003年
郭齐勇欣文
关键词:哲学文化儒家道家
忆与先师冯天瑜先生交往二三事
2023年
先师冯先生逝于2023年元月12日,当时我正在故乡沈阳处理家中琐务,得知噩耗后方寸大乱,至深夜,心绪稍定。忆及先师入重症监护室前不久留给我的遗言“向着公民的无悔抉择”(即最终所拟定的口述回忆录标题),撰文抒怀并即时以公众号发布,翌日清晨乘最早航班匆匆返汉,协助处理先师后事。
姚彬彬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回忆录
中西对译间古典词的近代转义——以丁韪良译《万国公法》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古典词的近代转义主要是通过中西对译实现的。具体情形约有三种:一、境迁义转。即词汇本身的意涵未变,但语境变迁使其所指相对改变,如"万国"。二、借形赋义。即借用古典词形,注入新义,创为新语,如"公法"、"民主"。其三、衍义贯通。即词汇本身蕴含着贯通古今中西的相类、相同的义项或语义因子,通过对译通约,衍为新名,如"天法"、"性理"、"国法"、"大法"、"主权"、"权利"。各种情形都表明了汉字系统拥有巨大的文化扩容量和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力。
聂长顺
关键词:万国公法
方以智三冒思想与儒学发展被引量:5
2015年
三冒即显冒、密冒、统冒,是方以智《易余》中重要的哲学思想。冒即古帽字,由冒可知首。在儒家道体论中,冒既表达出深深於穆的含义,又显示出语言表达的困境。三冒既能统合为一,又能举一而明三。由此,三冒可以融通阳明后学中的有无之辩,贯通宋明理学中的先天后天,并进而贯通三教百家。方以智作为儒家的真孤,寓解于行,以行摄解,为儒学在当时的复兴指明了方向。
张昭炜
关键词:方以智理学阳明学
共10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