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心灵与认知研究中心
- 作品数:87 被引量:108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世鹏汪波张舟郭丽琴高新民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纺织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心灵哲学比较研究的“中国声音”
- 2017年
- 心灵哲学比较研究是西方心灵哲学分化的产物。尽管西方在这一领域捷足先登且硕果累累,但由于它有先天的局限,加上我们有许多先天的优势,因此,只要我们认识到其意义和紧迫性,拿出实际行动,就不仅能发出"中国声音",而且完全有可能比西方做得更好。规范而科学的心灵哲学比较研究不仅应包括对印西的比较,而且还应在全面深入挖掘中国心灵哲学建树的基础上将其纳入被比较项之中,进而在对重要被比较项进行扎实研究以及具体明确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印西心灵哲学各自的实质、特点以及突出贡献作出梳理,挖掘并整合各自体系中隐藏的积极资源和真理元素,化解心灵哲学的现有危机,推进人类对心灵的认识。
- 高新民耿子普
- 关键词:心灵心灵哲学
- 关于心灵观建构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2020年
- 心灵观研究是心灵哲学中的新的学术生长点。尽管西方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就有目共睹,但许多人在批判地反思后认为,其陷入了成果多而认识的实质性进展小的“危机”或“窘境”。我们要建构能够反映中国水平的心灵观,无疑应以对西方心灵观的考察、反思、问题诊断和思路清理为出发点。已有研究的问题与症结在于:尽管一般论者表面上否定并超越了常识的小人式的心理概念图式,但其无意识的心理结构中并没有真正摆脱它。因此,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行概念图式变革和加强方法论思考,找到心灵观建构和发展的合适程序和路径。
- 高新民张文龙
- 关键词:心灵哲学
- 马尔科姆难题:心理因果性与还原性关系之争
- 2010年
- 马尔科姆难题是当代心灵哲学的焦点,问题集中在如何看待心理因果性与还原论的关系。随附物理主义企图超越还原论重新定位心理因果性,遭到了还原物理主义的反驳。而主张非还原论与还原论并存的两种解释策略,认为既可以存在心心自主性的理由解释也可以存在心物还原论解释。
- 林丹力刘明海
- 关键词:心理因果性还原论随附性物理主义
- 概念革命能否解决心身问题?——兼评柯林·麦金的先验自然主义被引量:1
- 2013年
- 当代心灵哲学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遇到了"危机"。麦金认为,危机源于我们当前的概念图式不适于解决心身问题,摆脱危机要发动概念革命,建立新的实在观、意识观和空间观,但这超越了人类的能力。麦金的概念革命思想堪称心灵哲学中的"哥白尼式革命",其有关人类概念图式中蕴含"空间化隐喻"的主张是发人深省的,但他只是重新定位了而非解决了心身问题,他在概念革命上的悲观立场也缺乏可靠依据。另外,先验自然主义的预设要么是悬而未决的,要么是成问题的。
- 陈丽刘占峰
- 关键词:心身问题
- 反个体主义及其宽心灵观被引量:4
- 2009年
- 反个体主义是当今英美心灵哲学中围绕意向性或心理内容的个体化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奇的理论。它强调:思想内容不是个体头脑之内的局域性属性,而是由外在自然和社会因素所决定的、弥散于主客体之间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反传统的心灵观,认为心灵不是封闭于头脑之内的单子性的实在或属性,而是以分布性形式存在于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渗透性、扩散性的特殊实在。这些既在意向性研究中引发了轩然大波,又从一个侧面推动着反怀疑论、自知的权威性和同一论等问题的探究。
- 高新民汪波
- 关键词:个体化
- 识精:佛教心灵哲学的独特发现
- 2013年
- 在认识论与心灵哲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难题:认识对象的过程是在历时性的实践中进行的,人从实践中获得的感觉、知觉、印象是零散的、历时性的、偶然的,纷至沓来,一个念头里面有90个刹那,一刹那里面有90个生灭,最后得到的是共时性的格式塔知识结构,这是如何可能的?佛教也意识到了这个认识论难题,"识精"这一新的心理现象对这个问题作了现代意义的解答,这个解答直到今天还有意义。很多高僧大德对"识精"这一心理现象作出了解读,但有不到位之处,国外没有关于识精的研究,所以识精这一心理现象还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文章阐述了"识精"的起源、本质、种类、功能作用、存在的证明。
- 熊桂玉
- 心灵如何存在于物理世界中——金在权的还原物理主义及其争论
- 2010年
- 对于心灵如何存在于物理世界中,金在权主张非还原物理主义无法解决心理因果性,只能回到还原论的怀抱。许多学者不同意金在权的理论,从不同方面证明还原物理主义最终会把心灵从物理世界中抹掉。还原物理主义与非还原物理主义之争的根源在于科学主义的致思取向,没有考察心灵的规范性,更没有注意到心灵的价值性。
- 刘明海高新民
- 关键词:心理因果性
- “宽创造力”与个体主义创新观的超越——由契克森米哈赖创造力动力学模型引发的探讨
- 2024年
- 与认知科学和心灵哲学的反个体主义思潮和“宽”范式的迅速崛起相应,创造力的研究范式和观念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宽”范式的影响力日渐扩大,以具身论、延展论、社会交互论等为标识的创造力理论纷至沓来。契克森米哈赖基于系统模型、心流论和重新解释的熵增原理的创造力理论是其典型形式。它不绝对否认内在的东西的作用,认为创造力不是纯内在的心理能力或现象,而是由内外宽泛的因素共同决定的超越于皮肤的现象。要化解个体主义与反个体主义在创造力问题上的争端,必须有辩证的思维,看到创造力存在方式的多样性。相对于现实存在的创新事件而言,反个体主义的崛起是认知的一个进步,意味着对个体主义创新观的超越。
- 高新民傅利华
- 关键词:创造力心理动力学
- 心灵观念的语言学之源——兼评杰恩斯关于心理语言的“古生物学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语言发生学分析是探讨心灵本质和起源的一个重要手段。朱利安.杰恩斯通过追溯心理语言的起源,得出了如下结论:心理语言是借助于隐喻、类比从物理语言中转化产生的;心灵是真实世界的类似物;心理语言是意识产生的前提。我们认为,物理语言以及类比、隐喻不是心理语言产生的充分条件,除此之外,还要有表达真实存在的内部过程的需要。揭示心灵的本质和起源,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心理语言、心理观念和心理实在之间的关系。
- 刘占峰高新民
- 关键词:隐喻
- 心理现象是真实属性还是人为归属?--解释主义对物理主义的发展
- 2017年
- 解释主义既是一种解释学,同时又是一种具有革命和叛逆意义的心灵哲学理论,认为精神或心灵不像自古以来人们天经地义地认识的那样,是实在地进化出来并自在存在的,而是人们为解释的需要而归属于人的。这些观点从特定的角度发展了物理主义,至少为物理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解释主义在解答心灵的本质问题时提出了一种革命性、建设性的思想。它引出的新的有意义的但过去被掩盖、遮蔽的问题是,人们关于心理现象的认识究竟是实在的反映,还是归属或解释的产物?解释主义的最大的理论功绩是对心理因果性问题做了大胆的探索,尽管仍有种种问题,但为唯物主义进一步具体说明心理的能动的反作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解释主义对物理主义的发展还体现在新解释主义对它的新的回应和解读之中。解释主义从特定的角度发展了物理主义,至少为物理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客观上有活跃物理主义研究的作用,因此有理由说它为物理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值得我们在发展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思考和借鉴。
- 高新民
- 关键词:心理现象物理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