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文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 作品数:1,481 被引量:3,710H指数:23
- 相关作者:王立新彭善国冯恩学赵宾福朱永刚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西班牙国家人类进化研究中心访学记
- 2015年
- 2010年10月8~10日,在上海世博会西班牙国家馆中,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古人类学者与普通观众。这场名为“欧亚大陆最早的人类定居点”的国际学术会议是由西班牙国家人类进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协办的。会议代表围绕着人类起源和欧亚大陆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以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为支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将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思想碰撞作为世博会本国展馆的一部分,洋溢着西班牙人对于古人类学研究的无限热情和对本国学者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的无比自豪。
- 李墨岑张群孙志超
- 关键词:人类进化西班牙人国家馆上海世博会古人类学学记
- 内蒙古兴和县叭沟墓地汉魏时期鲜卑族人骨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叭沟墓地位于内蒙古兴和县东北8.5公里,距团结乡政府东南约15公里,在叭沟村东南300米。墓地分布在山间坡地上,东依大青山,西临二道河,西北面为开阔的土地。从葬俗和随葬品的形制上分析,该墓地的族属为鲜卑人,其年代应为东汉至北魏时期。1991年7月,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对该墓地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共清理墓葬20余座,并采集到一批人骨资料,其中包括4例颅骨标本,为研究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汉魏时期鲜卑人的种族构成提供了一份珍贵的人类学材料。
- 张全超周蜜
- 关键词:汉魏时期鲜卑族鲜卑人人骨颅骨标本北魏时期
- 内蒙古库伦旗三家子遗址发掘报告被引量:1
- 2016年
- 三家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三家子村西北约200米处,东北距通辽市约140千米,西距养畜牧河约0.7千米,西南距库伦旗约1 5千米(图一)。为配合甘库(甘其卡至库伦)一级公路的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库伦旗文物管理所于甘库公路沿线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钻探与调查工作,首次发现了三家子遗址,初步确定其为一处早期青铜时代遗址[1]。2012年56月,受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的委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库伦旗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 霍东峰夏艳平朱永刚
- 哈民忙哈史前玉器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近十几年来,考古学对于史前玉器的探索硕果累累,影响力不断扩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愈加认识到,玉器在中国史前社会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和复杂的文化体系,由于其本身被赋予某些象征意义而蒙上了神秘色彩,在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中,玉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证据显示,东北是中国史前玉器的重要分布地区,且独具特色。从兴隆洼、红山对辽西地区玉器的认知,到吉林。
- 朱永刚
- 关键词:史前玉器松嫩平原
- 湖北巴东县雷家坪遗址第二次发掘简报被引量:4
- 2005年
- 1999年,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对雷家坪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此次发掘面积为1257平方米,发现龙山时期、商时期、西周时期、春秋时期、六朝时期、唐代、明代和清代的遗存。通过对雷家坪遗址的发掘,我们对三峡地区的古代文化序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冯恩学
- 关键词:文物考古地层堆积文化遗存
- 西北地区出土半月形多孔铜钺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1
- 2011年
- 西北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半月形多孔铜钺可分为甲乙两类。其中甲类钺大概出现于殷墟文化二三期,具有西方文化因素;乙类钺可能是殷墟时期东方多种文化因素融合的结果;黑豆嘴类型在两类铜钺产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些铜钺多系传世品,研究时应注意真伪问题;卡约文化是商周时期青海地区的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根据铜钺发展的某些规律推断,目前有关该文化的分期断代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 洪猛韩金秋
- 关键词:商周时期卡约文化
- 后洼上层文化的渊源与流向——论辽东地区以刻划纹为标识的水洞下层文化系统被引量:5
- 2014年
- 辽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洞下层文化、后洼上层文化和小珠山中层文化均是以施刻划纹陶器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从陶器的亲缘关系上看,后洼上层文化是由水洞下层文化发展而来的,并演变为小珠山中层文化,他们属于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同一文化系统。文章在梳理了水洞下层文化系统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 杜战伟赵宾福刘伟
-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 东北燕秦汉长城与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被引量:9
- 2014年
- 东北燕秦汉长城是一个巨大的防御体系,更是一条特定历史时期划定的不同民族、疆域和不同文化与生存状态的分界线。从时空范畴和内容形式看,长城以南辽河东北两翼地区等中原文化政体覆盖范围,文化面貌与燕秦汉文化大体一致,并保持同步发展态势;长城以北及边远地区,突出表现为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交错并存的复杂性。东北早期铁器时代已形成民族文化分布的基本格局。
- 朱永刚
- 关键词: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族属
- 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区域特征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2
- 2015年
- 下辽河流域地处东北地区的心腹地带,早在距今万年就已有古人类在此活动,在新石器时代阶段更分布有新乐下层文化、红山文化遗存、偏堡子文化等三种相继出现的考古学遗存,成为东北地区一个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区。该区域三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在年代发展序列上具有连贯性,却谱系关系疏离,其各自的形成和发展都表现为区域外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下辽河流域文化的演进和更替又与东北地区文化的发展进程保持一致,区域内文化为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和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朱永刚郑钧夫
- 山西大同北魏时期居民的种系类型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一、前言山西省是我国古老文化发源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多年来,考古学者在山西境内的考古发掘中收集了大量的史前及历史时期的人骨。人类学家对其进行了观测研究。研究重点在于探讨这一地区居民的种族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周邻地区古代人群之间的亲缘关系。1987年秋季,在大同市电焊器材厂扩建工程中发现一处北魏时期古墓群,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南3公里的红旗村至七里村一带,是御河(古如浑水)
- 韩巍
- 关键词:北魏时期古墓群考古发掘历史时期